“圈养和放养”,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差距倒不大,关键是眼界和格局
不同养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以很不一样,晓聪从小就是被放养长大了,个性十分开朗乐观,而且很喜欢交朋友,被大家叫做“开心果”。晓聪的成长非常自由,因为父母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搞科研的专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二人都比较开明,没有给晓聪太多的束缚,二者都更希望孩子身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而晓聪的表妹因为小时候曾有过一次走丢的经历,家里人对她都格外紧张,即便现在上初中了,都很少一个人出门,事无巨细都要让家里人知道。因此,晓聪的表妹性格更为内敛安静,胆子也比较小,给人的整体感觉不像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更像是一个刚从大山里出来的小学生。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晓聪总会说“这都不是事儿”,“小问题”,但晓聪的表妹往往就如临大敌,有时候只能等待家人的帮助,做不出什么有效的反应。渐渐的,家里人也意识到了两个孩子越来越大的差距,但想纠正,已经有些晚了,很多时候甚至是孩子自己就抗拒发生改变。
以前大部分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童年可以说是过得无忧无虑,现在大家更讲究精细育娃,家里人对孩子都十分紧张,圈养的家长也就越来越多了。但孩子不是宠物,圈养长大的孩子和放养长大孩子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放养长大的孩子这3方面很强,圈养长大的孩子很难比得上,家长别不承认
还记得以前,听见小伙伴的一声呼唤就匆匆跑下楼疯玩儿一天,但现在这样的场景似乎是不太可能了,很少有家长能放心的。但现在被放养的孩子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外界接触,在一次次游戏和交往中,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是圈养孩子时,家长教育两次孩子见人要主动打招呼能比得上的。
而且被放养的孩子能更自由地在外活动,而不是每天被关在家里学习,不能自由地出去社交。尽管一天下来运动量相差不算太大,但积少成多,孩子的身体素质,体型,包括对细菌的免疫力等各方面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对于孩子来说,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能强身健体,对心理健康和性格也很有帮助。
如果说孩子的性格更多地是受父母的影响,能力可以进行专项的培训,但是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却是很难培养的。和外界接触更多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对事情的发展规律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的眼界一般更远一些,格局会更大一些,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困难和荣誉。
对于放养和圈养,有的家长思想比较开放自由,认为放养能更好地让孩子发挥本性,找到自己的长处,有的家长则比较担心孩子,认为圈养才能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以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坏。其实放养和圈养之间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只是很多人对于二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放养圈养不是非黑即白,家长的这2个误区要解开
之所以有很多家长不认可放养,就是因为这类家长对放养的认知就是存在误区的,认为放养下的孩子一定会学坏。其实不然,放养不等于放任,并非对孩子不管不顾,眼睁睁看着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不断放大,也不是放任孩子不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真正的放养是在规则之下,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其操心程度一点不比圈养少。
同时,圈养也不等于控制,否则这样的圈养就和饲养动物没什么区别了,等孩子长大以后,脱离了父母的“投喂”,自己真正所具备的自理能力和眼界其实非常有限。现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巨婴”和“妈宝男”,他们自理能力差,心智不成熟,大部分都是因为小时候被父母过度控制和保护,长大以后又没有勇气做出壮士断腕的改变。
凡事过犹不及,完全的放养和圈养对孩子来说其实都不算太好,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教出心智成熟,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如在大是大非上,家长要圈养,给孩子树立基本规则,在具体落实的行动上,家长要放养,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