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的书法,打破馆阁体的书风,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
此帖得欧体之骨、颜体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些帖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是唐宋以后难得一见的草书极品。
祝允明将草书的表现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增强了气度和内涵,从而成为明代浪漫书风的成功者。
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祝枝山明代书法家,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字。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而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
祝允明的书法博采晋唐名家之长,转益多师。楷书学钟、王、智永、虞、褚;行书法二王、苏轼、米芾,兼取章草的古朴;草书师承张旭、怀素的狂草,兼取法黄庭坚,结体奇纵,与世间流传的草书大相径庭。
祝允明书法风貌的丰富多变与他善用书写工具有一定关系。他或用狼毫或用羊毫,随心所欲;或用长锋或用短锋,不拘一格。一般他用相对较大的笔写小楷;写行书则不用长锋笔,所以所作行书转折清晰,运笔丰满;狂草则用长锋笔,所作字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