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迷信症,你为什么这么容易听话?





1.

最近,苹果公司推出IphoneSE,外表与Iphone5一模一样。美国一电视台为了“找到”新版IphoneSE与Iphone5的区别,特意做了一个实验:

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并告诉他们,其中一个是Iphone5,另一个是新版的IphoneSE,让路人说说两者的区别。

其实两台手机都是iPhone5

2.

于是这些人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请看视频:

出于对苹果公司的权威印象,路人对记者开始说的话毫无异议,并且朝着记者所描述的那个方向描述下去。

3.

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教德语的老师冒充著名化学家给学生讲课。他用装有蒸馏水的瓶子对学生说这是一种新物质而且有气味,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蒸馏水有气味。

为什么这种低智商的判断会在人群中出现,因为权威效应满足了人的个需求:

①懒惰。人们在头脑中潜意识地认为权威人士在他所处的领域具有更专业和丰富的资源,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求人办事的时候,为了解决问题和节约时间成本,人会优先考虑依赖权威人士所提供的信息。这也不坏,毕竟你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很擅长。

一个著名地产专家教你如何购房选址,而你碰巧要为买房而焦头烂额,你会不会听他的话?

答案很简单:毫不犹豫的听取意见。

即便是这个专家想赚你的钱,你也会相信这个权威的帽子。因为你的脑袋告诉你:他是地产专家,他比我懂多了,如果我自己想,还要去学各种知识,还不如听他的。

在工作场合,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哎!你跟王处熟,这个申报的事情就拜托你啦!”“你英语好,这份计划表帮我看看吧。”我们在自己不熟悉领域是会有本能的恐惧感的。

②安全感。权威效应出于人类对安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人类仅高于生理需求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如果在这种“安全模式”里的人们,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听信权威的话。人在自己不熟悉的情景中会更加迷行权威,权威是社会舆论大力宣传的,在大部分人的认知观念中被认可的,尊崇权威,意味着自己出在安全的处境中。

如果你刚跳槽到一家新单位,你会不会完全服从新领导的安排?

答案更简单:会。

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领导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权威人士,处于对自己的保护及安全感的需要,就会产生权威效应——无条件地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做。

③赞许。我们都渴望被赞许,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如果你是陈道明的影迷,在路边刚巧碰着有陈道明发起的爱心公益捐献活动,让你捐个一两块的,你愿意吗?

答案很简单:何止一两块?一百块我也愿意啊。

你的偶像发起了一项公益活动,“原来他在XX方面不光出色,而且为人也是这么善良和博爱,我不和他学习还算粉丝吗?况且做公益也会得到朋友的赞许。”

其实权威效应也不是全坏,我们反而可以看到,人类心理之所以会产生特定的现象是因为与需求有关,如果你想完全消除效应,那就不要有需求就好了。

对于心理效应带来的影响,应对方式就是:无需抗拒,只需避免。

4.

如何避免权威效应。它的兄弟效应我们不得不提:光环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做了一个试验。同样试验品是学生,两个班。上课前他找来一个普通人,分别对两个班级用一组肯定的词语和一组否定的词语的词语描述这个人,其余各项相同。结果一班的学生与这个人一见如故,亲密攀谈;二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这个普通人其实就被言语抹上了一层光环,使人们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权威效应和光环效应,其实都是提前在人的认知中形成了一个概念。我还没有见到人之前,就会觉得对方是高大的、强大的、富有的、冷漠的、难以对付的、小心眼的等等。因为我从某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了。

人会陷入光环效应也是因为: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独立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闻到苹果的气味,头脑中就会形成苹果的形状和触感。

由此可见,要避免权威效应,我有三个方法:

1.避免提前形成主观印象。

2.避免过度联想,就事论事。

3.建立内心安全感是核心解决方法,安全感建立的首要步骤就是需要内心的放松与减压,倾听内心的声音,逐步建立心中的安全岛,想象自己在一片没有任何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草原,可以是海边,然后开始想象自己的身体开始慢慢放松,慢慢发热……想知道具体的步骤与技巧,请关注郭锐博士6月份音乐治疗课程《成为生活中的配乐大师》,八个模块教你放松与减压,建立安全岛技术。即学即用。尽请期待!

郭锐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学博士

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国家音乐心理治疗培训导师
美国科教协会特聘音乐治疗教
中国“行动派”心理学传播人
中国博爱奖章获得者
湖南卫视特聘儿童心理顾问专家
39健康网幼儿教育板块撰稿人

再次感谢您关注妙语人心我们一群有趣的人和一个有趣地讲述心理学的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