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代第一铸币厂

 清代梁诗正等撰《钦定钱录》中的“洪武通宝”示意图

康熙帝六十大寿万寿钱(上、下)
 慈禧六十大寿万寿钱(上、下)

随着雍和宫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进行,“雍和八景”将陆续与市民见面,分别为:城垣掠影、儒道禅韵、雍容流年、槐市雅集、宝泉匠心、翠帘低语、合院扶疏、海眼拾遗。其中位于方家胡同东口“宝泉匠心”一景,因临近古代铸币官署“宝泉局”和原中国机床厂旧址而得名。

宝泉局为清朝最大的造币机构,分设四厂铸钱,其北厂在雍和宫南面的北新桥三条。通过追溯这座大型铸币厂的历史渊源,可以一睹明清时期的铸币体系,了解古人的金钱观念……

 宝源局与宝泉局:清廷最重要的造币机构

“宝泉局”之名由来已久,早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便于应天府(今南京)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明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在北京设置宝源局,隶属工部,天启二年(1622年)又在北京设宝泉局,为户部所属的铸币工厂。清廷入主北京后,沿袭明制,在工部和户部分别设立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在各省设立铸局。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朝廷规定,每省只设一局,并统一将各省局的名称以“宝”字为首。此后,各省设立的铸币局增减频繁,至清光绪年间,仅存北京的宝源、宝泉两局,外省铸局相继停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宝源局裁撤。宣统二年(1910年),宝泉局也被裁撤。

据《北京金融史话》载:“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重定宝泉局,分设四作厂铸币,全部位于东城界内。东作厂位于东四牌楼之四条胡同,炉十二座;南作厂位于东四牌楼之钱粮胡同,炉十二座;西作厂位于北锣鼓巷之千佛寺后,炉十四座;北作厂位于北新桥之三条胡同,炉十二座。正炉共五十座。东南西三厂又各置勤炉三座,北作厂一座。以备铜铅多余,加卯鼓铸。”其北作厂便地处今雍和宫大街东侧的北新桥三条胡同内。

北新桥三条位于雍和宫南侧,呈东西走向,明朝属北居贤坊,称王大人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宣统时东段称赵公府,西段称王大人胡同。民国时仍称王大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新桥三条。雍正年间置宝泉局北作厂于王大人胡同。因该厂消失已有百余年,难以确定其所处的具体位置。据传,宝泉局位于胡同中部,坐北朝南,大门三间,硬山合瓦式建筑,正中悬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宝泉局”三个大字。门内为一字影壁。院落为三进,有房屋数十间。其三进院正房九间,东西配房五间,为宝泉局办公场所。铸币作坊位于二进院东西配房,初设时铸炉十二座,后有增建。

据《清会典》记载:宝泉局设满汉右侍郎总理铸钱,设满汉司官监督铸钱。收纳铜铅,实施钱法与监督炉头、匠役如式按卯鼓铸等,则由两局派出的大使和笔帖式负责。大使的职责是约束工匠、看守物料和掌管库藏;笔帖式为局内低级官员,掌管满汉文书的翻译和收发;再下一级便是指挥铸钱工匠从事铸造的炉头。

作为清朝最主要的钱局,宝泉局是中央铸币厂,机构庞大,铸造工序繁琐。当时厂内有看火、翻砂、刷灰、杂作、锉边、滚边、磨钱、洗眼等八行,且对工匠们的管理非常严格,一方面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同时还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极少。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宝泉局被废弃。如今,当年的四个作厂,只有位于东四四条胡同内的东作厂尚有遗迹,也是目前北京唯一遗存的清代铸币厂旧址,其他三座均已消失,位于北新桥三条的北作厂也无踪迹可寻。

 古代钱币为何以“泉”字代称

宝泉局之“泉”字颇有寓意。泉,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有人遂将“钱”称为“泉”。

据《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载:钱最早又称“泉”。《周礼·地官·司徒》云:贾公彦疏:“泉与钱,今古异名。”《汉书·食货志下》云:“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

早在战国时期,钱已被称为“泉”。始皇建秦之后,统一币制,规定以“半两”方孔圆钱为帝国的统一货币。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便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

西汉时期多将货币以“钱”相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刘彻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汉,夺取刘氏政权,改国号为“新”,遂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同时,因“钱”、“铢”等字之“金”旁同繁体“劉”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以“泉”代“钱”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如三国时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朝及五代时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由此。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宝泉局”之“宝”,意为“宝货”,也是“钱”的泛称。从唐代开始,“钱”便有了“通宝”之名。据《中国钱币文化》记载,“通宝”意为通行宝货。从唐朝起,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武德四年(621年),铸造“开元通宝”,币面字样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开元”意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通宝”一名,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且赋予太平、兴隆、昌盛、泰昌、永昌、大安、端平等吉祥之意。

清代沿袭历代旧制,仍视“通宝”为通行宝货。《康熙字典》称:“又凡钱文曰通宝”,遂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以及“咸丰通宝”等通行货币。

   宝泉局曾为慈禧铸造“纪念币”

“纪念币”是国家为纪念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等发行的货币。“宝泉局”曾为康熙帝、乾隆帝、慈禧太后铸造过“纪念币”,只是古代“纪念币”的制式与现代“纪念币”有很大区别。实际上,古代并没有“纪念币”之名,时称“宫钱”,是皇宫内逢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币,如为皇帝祝寿所铸,被俗称为“万寿钱”,用铜及做工要优于流通的钱币。

据传,当年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户部宝泉局精铸了一批“万寿钱”(也称“龙凤吉祥方孔钱”)作为寿辰纪念,其制作工整、精良,面文峻深,穿、边廓坚挺,地张平夷。面文楷书对读“康熙重宝”,背穿上下宝珠内楷书“宝”、“泉”二字,左龙右凤,图案大方、美观。康熙皇帝御览后大为赞赏,并将这枚“庆典纪念币”御赐予王公大臣。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朝廷要为她举办盛大的庆寿贺典,为此还诏告天下,令各衙署和王公大臣为老佛爷备办寿礼。京城的大小官员到处搜寻奇珍异宝,以博老佛爷欢心。主政户部宝泉局的官员为铸造万寿钱颇费心思。他令总理宝泉局铸钱的满汉右侍郎办理此事,并要求精挑细选十位铸造技术精湛的老工匠,集聚于雍和宫附近王大人胡同的北作厂,专门置一炉铸造万寿钱,并一再叮嘱,每道工序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一丝马虎和闪失,哪道工序谁出了事儿,就拿谁是问。

工匠们严选精炼黄铜,并在钱币样式、文字的设计上煞费苦心,终于铸造出别具特色的万寿钱。其正面为“万寿无疆”字样,背面文字突破了普通钱币标明钱局的惯例,采用了慈禧御用堂款“大雅”字样,古雅隽永,突出了该种钱币是专为慈禧太后大寿铸造的。不承想,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战事,清廷的北洋水师仓促应战,结果全军覆没。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她也没有脸面再大肆铺张,不得不传下旨意,取消在颐和园的庆典,所有贡礼一应全免。只有宝泉局铸造的万寿钱提前进奉宫中上呈皇太后御览,并得到她的青睐。(户力平)

(0)

相关推荐

  • 名泉辈出的大清朝,怎么也要铸造铁钱?

    纵观我国的铸币史,你会发现青铜铸币持续的时间是最长的,到了明清时,由于国力的强盛.技术的提升,精美的黄铜铸币成为社会主流,但就是在本应繁盛的清朝中期居然出现了铁钱,为何会这样呢?文瀚乐拍为你详说一二. ...

  • 宝源局 嘉庆通宝 母钱

    宝源局 嘉庆通宝 母钱 重量:5.5g 直径:25.7mm     pingpu

  • 雍正通宝小平钱 宝泉局

    雍正通宝小平钱 宝泉局     pingpu

  • 探秘清代皇陵

    清帝死后,都有规模巨大的陵寝,以便后嗣四时致祭.陵寝成为祭祖的另一重要场所. 清代帝王和后妃的墓地统称陵寝.实际上,帝后墓称陵,妃嫔等人的墓称园寝.清代帝王陵寝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即今辽宁省的盛京三陵 ...

  •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附释文,不愧是清代第一!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篆刻『邓派』的创始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 ...

  • 幽谷墨兰图,清代第一佳

    当代书法 关于当代书法的研究 公众号 幽谷墨兰图,清代第一佳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周峻,清代画家,字云峰,善画墨兰竹,师蒋予检,出入于郑思肖.徐渭.张之洞的兄长.画家张 ...

  •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附释文,不愧为清代第一!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篆刻『邓派』的创始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 ...

  • 汨罗江楚文化探秘|第一章 芈月故里古罗城

    写在前面 屈原区境内汨罗江古河道密布,汨水流经古罗城东分为三条河流进入屈原区境,三水纵横交错,弯曲舞动,形成了"三十六坪,四十八汊".汨罗江从汨罗口.罗水从沉沙港.汨水从古塘汊汇入 ...

  • 高垲《滕王阁序》,楷书堪称“清代第一”,秀劲有法

    高垲(1769-1839),字子高,号爽泉,钱塘(今浙江杭州)布衣.早弃举子业,专力学书,得欧.褚神髓.嘉庆中,阮元抚浙,延校金石文字,并手录薛氏钟鼎识跋刊之.大江南北名胜碑版多出其手. 高垲复精绘事 ...

  • 探秘清代山东首富豪宅,奢华大气上档次,堪称民间小皇宫

    背包在路上8年,我的职业是旅行.请关注:雄鹰王浚,持续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雄鹰觉得,去过山东龙口的朋友们已经都曾经听过这样一段歌谣:"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其中,& ...

  • 36位皇后,36位驸马,35位宰相---探秘中华第一望族

    阅49转22017-06-25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历史兴衰周期律是一个个政权面临的大难题.但让人感到震撼的是一条神秘的王氏家规居然使得山东琅琊王氏大家族跨越了许多 ...

  • 名气不如李清照,写词不输李清照,清代第一女词人,死于婆媳矛盾

    2021-04-13 10:46 华人号:中国文化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里面的才女多少能看出几分李清照的影子.有意思的是,林黛玉写的诗被贾宝玉拿出去炫耀时,林黛玉急得骂了他几句:&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