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吴茱萸汤医案八则

作者/刘渡舟

胃脘疼痛案一

刘某,男,32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今右上腹疼痛,每于夜间发作,伴寒战,呕吐酸水,大便反干,舌苔水滑,脉沉弦而缓。

吴茱萸12g,生姜15g,党参9g,大枣12枚,当归15g。

服药一剂,疼痛缓而吐酸减,又加香附、高良姜各6g,三剂后疼痛止。

胃脘疼痛案二

某女,32岁。主诉胃脘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烦。舌质淡嫩,苔水滑,脉弦无力。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砂仁,无效。再询其证,有烦躁夜甚,涌吐清涎绵绵不绝,且头额作痛,辨为肝胃虚寒挟饮。

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12g,大枣12枚。

服三剂后诸症皆消。

呕吐案

周某,男,27岁。患慢性肾炎而住院治疗,症见:恶心呕吐,泛逆酸水,至夜间则发生寒战,全身振栗如疟,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润,脉弦缓无力。

吴茱萸12克,生姜15克,党参9克,大枣12枚。

共服药五剂,呕吐与寒战皆止。唯肾炎化验仍有蛋白。

呃逆案

姜某,女,39岁。患呃逆,连声不断,声低无力,而且心下逆满,时时气窜作痛,纳呆,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苔白润,脉弦无力。此属胃气虚弱,中焦运化无权,肝气挟寒饮冲逆所致。

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15g,大枣12枚,茯苓9g,桂枝9g,炙甘草9g,陈皮15g。

服药二剂,小便甚利,胃中觉宽,呃逆止而饮食增进。

脘胁胀满案

丁某,男,53岁。胃脘及胸胁胀满,进食后更甚,以致饮食日减,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滑,脉弦缓无力。此乃厥阴肝经之水寒上犯胸阳,气闭为胀,必口中多涎。

吴茱萸12g,生姜15g,党参9g,大枣7枚,桂枝6g,厚朴12g。

服一剂则胀满减,胸胁顿觉舒畅。上方内增加吴茱萸至15克,加半夏、茯苓涤饮和中,共服八剂而愈。

腹包游移案

杨某,女,42岁。所诉之证甚奇,每日天将拂晓时,小腹部隆起一软包如鸡蛋大小,从下往上游移,抵胃脘则呕吐苦水黄涎,伴头目眩晕。每次发作约2小时,然后自动消失,舌苔白而水滑,脉沉弦。此属厥阴寒气挟饮而上冲于胃,以致胃寒气逆。治当暖肝温胃,平冲降逆。

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6g,大枣7枚,桂枝9g,茯苓12g,白术6g,炙甘草6g,川椒炭6g,半夏9g,川楝9g,黄连2g。

共服六剂而愈。

腹痛案

闫某,男,37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每夜子时,先左下腹发胀疼痛,继而呕吐酸水,伴寒战,头目眩晕。夜复一夜,很有规律。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缓无力。

吴茱萸12g,生姜12g,党参9g,大枣12枚,当归12g。

服一剂即效,连服十六剂而愈。

头痛案

陈某,男,49岁。症见:头痛以巅顶为甚,伴眩晕,口中多涎,寐差,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迟无力。此厥阴水寒循经上犯清阳所致。

吴茱萸15g,生姜15g,党参9g,大枣12枚。

服药二剂,头痛止而寐仍不佳,改用归脾汤三剂而安。

【解说】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共有三处,一是“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二是“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尚有“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之文。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但从其方证分析,以肝胃虚寒而气逆为其病机特点。吴茱萸气辛而味苦,气味俱厚而能降,为厥阴寒邪上逆之专药,治呕吐头痛最佳;佐以生姜之辛散,温胃而散饮;合参、枣甘温补中,益气以扶虚。全方具有温暖肝胃、散饮降逆之特点。

从所治各个案例来看,在辨证上均有反映其病机特点的共性,即呕恶,吐酸水或多涎,舌淡嫩,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或缓或迟而无力。临床上治疗呕吐,胃痛,头痛,呃逆,胁脘胀满等病症,凡具备上述辨证共性者,用吴茱萸汤为主治,每获良效。

在临证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本证往往在夜半子时发作为甚,且伴有寒战。这是因为夜半阴气盛极,寒邪得阴气之助而肆虐;同时,阳气生于夜半,阳气生则与阴寒交争,所以证候加剧而有寒战。对此仲景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上已有所指,《伤寒论》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说明了厥阴气旺之时,必然能与邪气抗争。

吴茱萸为三类有毒药物,一般用量在3-6克,但用在本方中剂量宜大,可用至9-15克。一方面剂量不大不足以温降厥阴寒邪,另一方面生姜、大枣又能监制并缓解其毒性。

吴茱萸汤有多种加味方法,加当归是最常用的一种。当归性温而润,为肝经血分之药,加入本方中寓有气血兼治,温寒而不耗血之妙。其他如胃脘痛甚者加良姜、香附;胁脘胀甚者加厚朴、半夏;气窜气逆合苓桂枣甘汤;头目眩晕,心下逆满者合苓桂术甘汤等。所加诸法,亦均与本方证的病机特点相符而又互相关联。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互联网,仅为学习交流之用。由《经方学苑》编辑发表。

(0)

相关推荐

  • 小柴胡汤治验9则

    中医书友会第279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小柴胡汤证四大主证之一往来寒热,很多研究伤寒论的学者都认为与临床上那些有规律的发作与休止之证其理相通,皆为正气略显不足.邪气也不太甚而正邪交争 ...

  • 吴茱萸汤治胃痛,腹痛医案

    ​<伤寒论>原文 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吴茱萸汤方

    方    剂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君) ...

  • 刘渡舟:吴茱萸汤医案八则

    本文转载自伤寒论经方学堂 导读:吴茱萸汤是经典的经方,经方家刘渡舟先生是如何运用的呢? 胃脘疼痛案一 刘某,男,32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今右上腹疼痛,每于夜间发作,伴寒战,呕吐酸水,大便反干,舌 ...

  • 刘渡舟经方医案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呢?首先,应该回到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的特点上.桂枝汤的最大特点就是滋阴和阳,实现这一特点的药物配伍是桂枝配芍药.桂枝和芍药,一阳一阴,在临床上具有二分法的意义.比如既有桂 ...

  • 【中医名家刘渡舟临床医案——下肢水肿,施...

    [中医名家刘渡舟临床医案--下肢水肿,施春泽汤治之,服8剂痊愈] 患者女,52岁. 主诉: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时轻时重.小便不利,色如浓茶,排尿时见足跟麻木.口渴,胸闷,气上冲咽,腰酸,困倦无力, ...

  • 刘渡舟经方医案(大陷胸汤证)

    图:中药大黄 36.大陷胸汤证     大结胸证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15岁.病起于外感,高热(39.5℃ ),头痛,肢体酸楚.至五六日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午后发热更甚,经某医院诊断为 ...

  • 刘渡舟经方医案(越婢加术汤证)

    24.越婢加术汤证     溢饮案     刘渡舟医案:吕xx,男,46岁.四肢肿胀,肌肉酸疼多天,西医诊断为末梢神经炎.其人身体魁梧,画色鲜泽,但手臂沉重,抬手诊脉亦觉费力.按其手足则下陷成坑,而且 ...

  • 刘渡舟经方医案(厚朴七物汤证)

    55.厚朴七物汤证     挟滞伤寒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孩,8岁.外感风寒,发热头痛,无汗,又内挟食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脉浮紧,舌苔黄白杂腻.处方:大黄6克 厚朴9克枳实6克 桂枝3克 昧 ...

  • 刘渡舟经方医案两则 – 经方派

    越婢加术汤证 溢饮案 吕某,男,46岁.病四肢肿胀,肌肉酸疼已十多天,西医诊断为末梢神经炎.其人身体魁梧,面色鲜泽,但手臂沉重,抬手诊脉亦觉费力.按其手足凹陷成坑,而且身有汗但四肢无汗.舌质红苔腻,脉 ...

  • 刘渡舟平胃散医案(一)

    ​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经验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 ...

  • 刘渡舟平胃散医案(二)

    ​平胃散与小柴胡汤接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 ...

  • 刘渡舟桂枝汤医案精选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