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行記——沈陽故宮
作為我國僅有的兩座故宮,世界遺產沈陽故宮常年生活在北京故宮的陰影下,經常被忽略。甚至在當地人眼中,沈陽故宮就是一個地主大院。在故宮門口甚至遇到某大衣哥表示不用進去,門口看看拉到!作為一個打敗明朝並統治中國長達276年的空前大帝國發源地,就那麼不受待見嗎?
論大小,沈陽故宮不及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6萬平米VS.72萬平米);論年齡,沈陽故宮比北京故宮晚兩百多年(1625年VS.1406年);但沈陽故宮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滿、漢、藏三種風格,特別是最早的東側建築,完全就是模仿八旗軍中帳的模樣。
▲盛京城與皇城平面圖/維基百科
▲沈陽故宮與改擴建的三位帝王/維基百科
西區乾隆 | 中區皇太極 | 東區努爾哈赤
從正門“大清門”進到沈陽故宮,直奔東區的沈陽地標——大政殿。大政殿又稱大殿或八角殿,建於1625年,重檐八角亭式建筑,乾隆時改現名。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09月21日)在此殿與眾貝勒和王公大臣們商討國家大事,順治帝(1638年03月15日-1661年02月05日)亦在此登基。
▲下馬碑
▲“沈陽故宮”,由郭沫若題詞
▲大清門——故宮正門
▲不同角度所見之大政殿
▲大政殿內景(謝絕入內)
中間匾額為“泰交景運”四字
▲大政殿木門及其金龍
大政殿南側是一片長195米、寬80米的廣場,兩側分別建有五座建築,統稱十王亭。此十王亭為左右翼王與八旗辦公之場所。东侧自北向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自北向南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八旗禮服甲胄,攝于遼寧省博物館
▲西側十王亭
▲十王亭與大政殿全景
離開努爾哈赤(1559年02月21日-1626年09月30日)營建的故宮東區,去到皇太極擴建的中區看看。1626年10月20日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花了五年對盛京及宮城進行改擴建。相比簡陋的東區,擴建後的中區才像點皇宮的樣子。從故宮正門大清門起,中軸線依次為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1643年09月21日,皇太極在清寧宮去世,享年50歲。
崇政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太極處理政務、召見王公大臣之場所。整座建築為單簷硬山頂,面闊五間,門口陳有日晷及嘉量(時間及度量衡工具)。
▲崇政殿
▲崇政殿與左翎門
▲崇政殿背景
鳳凰樓為清寧宮門樓,原名“翔鳳樓”,高三层,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清朝入關後,此樓成了放置歷代實錄、玉牒、玉璽之場所。
▲鳳凰樓
▲鳳凰樓琉璃扶手
▲東宮入口?
離開中區,最後去乾隆擴建的西區看看。當乾隆帝東巡至沈陽故宮時,估計覺得舊宮實在太過寒酸,下令進行擴建,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最終格局。西區增建部分有文溯阁、戲台等,其中文溯阁是放置四庫全書之場所,屋頂為唯一綠色琉璃瓦之建築。
注:《四庫全書》為中國最大規模叢書,自1773年起凡九年完成。收書3503種,79897卷,36304冊,近230頁,約8億字。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分,全書共抄錄七套,分置在全國七處。
1,北京故宮文渊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2,沈陽故宮文溯阁,現藏甘肅省圖書館
3,圆明园文源阁,毀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4,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5,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毀於太平天國時期
6,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毀於太平天國時期
7,杭州西湖文澜阁,太平天國時期散落民間,今餘四分之一藏浙江省圖書館
▲文溯阁局部
▲故宮西區照壁三種
▲故宮博物院部分藏品之景泰藍冰箱
▲乾隆款粉彩鏤空三友轉心瓶
▲故宮之斯文門(出口)
在沈陽故宮逛了半天,雖然比北京故宮小很多,但非常具有滿族的地方特色,諸如大政殿、十王亭、鳳凰樓...完全是個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遙想十多年前參觀過越南皇宮,同樣是模仿北京故宮,相比之下更顯山寨。
接著去往另一處世界遺產之皇太極昭陵參觀不提。
【附錄】沈陽故宮大事記與導遊圖
1625年三月,後金努爾哈赤將都城從東京(今朝陽)遷至沈陽中衛城並下令建造宮殿(今故宮東部)。
1626年,後金皇太極繼位,花五年時間對整個盛京城及宮殿進行改擴建(新增部分為今故宮中部)。
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同時所有宮殿建築名稱全部更換。
1644年,清朝入關,沈陽皇宮改為陪都行宮。
1780年,乾隆東巡期間,下令對宮殿進行擴建(新增部分為今故宮西部)。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同時將沈陽故宮改為東三省博物館。
1955年,成立沈陽故宮博物館,五年後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2004年,沈陽故宮作為北京故宮擴展項目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沈陽故宮導遊圖/沈陽故宮博物院
【連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