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0亿广告费中,他换来了这些经验
天下网商记者 范向东
2020 年,中国两个红利结束了:人口红利结束,多个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流量红利结束,流量成本持续上升,天花板开始出现。
红利见顶,品牌决战,产能过剩,存量博弈,我们正在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
这是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对消费市场环境的最新观察。在《人心红利》这本书中,他以自己17年的从业经历和分众传媒上千亿广告费用投出来的经验出发,对当下品牌运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突围路径。
本文摘编了书中江南春对消费品市场的一些观察,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现任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后疫情时代要不要减少广告投放?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给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因现金流问题症结关门破产。
在行业比较萧条的时候,企业的成本预算会随着经济动态做出及时调整,收缩预算是企业应对经济下行时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条件反射,而首先被砍掉的,往往是营销支出。
在《人心红利》一书中,江南春展示了CTR媒介智讯2020年1-6月的检测数据,2020年1月武汉封城开始,广告业就出现了非常大幅度的下滑。可见经济受到负面冲击,收缩预算是企业的普遍选择。
那么,营销支出放在首位被砍掉,是正确的吗?
江南春认为不一定,他查阅了一些专业研究和期刊对美国历史上4次萧条时的记录与分析,在危机或萧条时期,如果减少1美元的投入,危机之后大概需要付出1.6美元的代价才能弥补回来。
江南春认为企业从萧条中复苏固然是件好事,但最好的是在经济低迷、收入锐减的恶劣形式下逆势而为加大营销投入,认为在“众人皆减,我独增”的时候,销售收入可能不减反增。
这观点颇有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味道,但是否加大投入,肯定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体上在后疫情时代,江南春认为消费品牌有三个点值得思考。
第一是品牌价值凸显,疫情之后,行业也将进入大众化的加速阶段,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品牌固化程度加剧。而消费者选择购买信任度更高的品牌的概率变高,头部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均以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在增长。
第二是寻找差异价值。很多人吃到了一波小红书、抖音等流量红利,但这样的流量红利一旦失去,还是要花钱去买,洼地变泥沼,随着流量不断涨价,最终流量成本和利润出现死亡交叉。
第三,选对渠道和传播媒介。现在广告绞尽脑汁想创意,赌对最火的栏目、最热的剧,也不一定能获得足够好的传播效果,不一定能转为销量提升。在信息粉尘化的时代,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最好的解决之道是让精彩的内容出现在正确的场景之中。
流量和品牌,哪个是生意的本质?
上文中的第二点,也是很多新消费品牌担忧的点。2020年,很多新品牌崛起,吃到红利的创业者居安思危,担忧一旦红利吃尽,消费品创业的要求会变高,品牌可能无法承受越来越高的流量成本。
有人说,流量就是生意的根本,江南春认为这是大错特错、本末倒置的。流量运营能力,数字化变革能力自然非常重要,但归根到底,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如果品牌没有差异化的价值,单靠市场繁荣活下去的机会不大。
江南春认为流量平台通常都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让品牌通过降价打折来取得转化率的提升,久而久之,品牌应有的利润也被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上升的成本所吞噬。没有溢价能力,就不会有好的利润率,纵然精准营销能力再强,流量运营能力再高,也摆脱不了为平台打工的目的。
总结为一句话便是,越是追求短期效果,就越容易忽略甚至不自觉地放弃长期的品牌建设。
在红利时代会出现很多淘品牌、网红品牌,它们第一时间赢得流量红利并迅速壮大。但网红品牌要想成为大家信赖的公众品牌、明星品牌,并登堂入室、占据主流人群的心智,尚需“惊险”一跃:一方面是破圈,即打入主流用户视野,另一方面是品牌信任度和品牌势能的不断提升。
而抢占人心的品牌定位,一定是顾客会认、销售会用、对手会恨。江南春认为淘宝有流量,因为消费者认为它是“万能的淘宝”;天猫有流量,因为品牌旗舰店都在天猫,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是“100%正品”。
每一个品牌都要力争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默认选项”。此前天下网商采访了很多新品牌创业者,要么追求“品牌即品类”,要么追求“品牌即生活方式”,也都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化为标准、化为常识,化为消费者不假思索的选择。
江南春随书寄语
市场上已存在“数一数二”,应该怎么进入?
当“老大”“老二”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作为“老三”或者更靠后的品牌要怎么打入市场?
江南春认为,一个方法是垂直聚焦,做深做透。一个词来说就是“力出一孔”,就像去年女性内衣中的无钢圈胸衣、大码胸衣都涌现出了表现亮眼的品牌,以一个特色做深做透,是突破巨头大份额市场的有效方法。
另一个方法是开创新品类,这包涵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成为品类的“新一代”,比如自嗨锅、莫小仙等自热火锅,它们是火锅,但加入自动加热功能,便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另一个方向是新的交易、履约方式,例如把一些短保、即食的食品,变成可以通过电商交易的快消品。
中国最舍得花钱的两拨人
中国市场有非常多的不同的用户族群,包括小镇青年,也包括95 后和 00 后(他们被称为“Z 世代”)、中产阶层、精众人群,还包括“银发族”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族群当中的不同分类。
江南春认为,品牌要想收获最能代表中国未来消费势力的人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进其中两个族群。
第一个族群是 Z 世代,指 1995—2009 年出生的一批人(即 95后和 00 后)。
他们普遍是新科技的爱好者,基本上反对权威,不屑解释,活在当下。他们更愿意将钱花在这些地方:化妆品,因为他们认为“颜值非常重要”;零食,因为“嘴巴不能闲”;自我成长,因为他们对周游世界、探求未知领域的需求非常强烈。
第二个族群是精众人群,这一人群更值得关注。
精众人群的消费正从“品质消费”转向“精粹消费”,对每个消费细节都有独特的考究和品位,他们的发展方向和特点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从拥有更多到不需要更多,再到拥有更好;二是从满足功能到满足情感;三是从物理高价到心理溢价;四是从能追赶他人到彰显自我。
品牌如何提供更具匠心、更纯粹的产品和服务,这成为打动精众、引领品类和行业趋势的关键。
而整个中国的消费升级背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力,第一个是中产阶层努力打拼之后的自我奖赏和自我补偿,第二个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在江南春看来,追求往中高端市场走的企业,会迎来较好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