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壬与知人2
所谓知人的功夫,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极少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此人的思想,习惯,思维,行为规律。术数上的知人,还包括去推论人的穷通运数。
以前朋友们之间开玩笑抬杠,有人说“人说真话难”,我说:“说假话更难。因为真话,按照事实说出来就行,假话还得多一道手续,加工一下。”他不服气,我对他说:“一个人说一天真话,不说假话,不是很难,说一天假话,不说一句真话,肯定很难。”于是我和他演示一下,我和他对话,他只能说假话。结果他连几分钟也坚持不下来,就非得说真话了。
这个小小的有趣的例子,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有用的原理。那就是,人发出的信息里边,真信息注定要远高于伪信息,就是在那些经过刻意伪装的伪信息中,仍然包含着不可掩饰的真信息。且其中包含的真信息与可获取的信息量成正比。伪信息互相之间的矛盾也随着信息量的增多而猛增。这个原理,我们戏称为“信息不可伪原理”或者“信息必可真原理”。
在网络时代,尽管大家是蒙面舞会。只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注定还是说的真话多,或者尽管有时说的是假话,中间却自觉不自觉包含着真实的语义。只要你会听,会看,自然也就会网上知人识人了。
前一段时间,曾经有一个想法,写一篇“网络相法”的文章。即从网络的表现来判断其人的相法,又恐谬种流传,徒为天下添伪,多耗天下之智力,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遂作罢此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还是自作聪明的习气未除呀。
文人有时候在知人识人面前,不一定能比上武人。文人靠文,武人靠心。武人有好多真知灼见,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
心意拳谱中说:“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过去练武老把式们说,你往那一站,拉个架子,或者干脆说两句话,你的水平也就大致可以体现了。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并不需要非得斗个你死我活的。一个人的境界到了一定的层次,想装的低一些也很难,反之,没有到一定的境界,想装的高一些也很困难。
以前在论坛上讨论术数,接触一些热情高而又率真的朋友。今日探秘诀,明日访高人。雾里常看花,水中苦捞月。实在辛苦。如果要有一些知人的方法,则可省却好多的麻烦,节省好多的精力。
如果不是想找特异功能人,不是找顶大仙的。术数的高人,判断起来并不致于很复杂,判断个大概还是很容易的。因为术数是一种综合学科,高人不可能只高在一个地方,他的水平是一个整体的水平。历史上真正的术数名家都是这样,他们的学问和境界不单止于术数本身,其它的方面应该也不会差很多。
作为一个有一定独立见解和一定阅历的人来讲,作出一般的判断不需要多少的信息,大约也不需要非得到跑到跟前,拿若干个实例去考证一番。你只要听几句话,或者几段话,大致就可以有一个估计。也可以用熟悉的东西来估计度量一下。你如果要到商店去买某种东西,又不知道这种商品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常用的方法就是拣你知道的几种商品,问一下价格。大致也就会估价出这个商店的物价水准。记住,“语不合道”者必定“手不应心”,这是一条原则,不要指望出现奇迹。所谓奇迹都是故事。
学术数的人,本身是研究象的,是研究见微知著的,是要为人或为己解惑的。学壬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些知人的功夫。因为探讨知人的功夫的同时,也就是在磨炼自己知壬的功夫。
当然,我们把知人的功夫当一个学问来做,它是一个指导人与人之间合作和相处的学问,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入理修道的法门。不是要形成研究人窥视人的嗜好,也不要经常神经质地不相信天下所有的人,这样的话就会以小失大,以小术而乱了我们率真的心态,轻者“水至清则无鱼”,更甚则“察渊鱼者不祥”。
“自古知兵非好战”,知人不是目的,不是要成天算计人,也不是建立自己的心理优势的手段。在我们这个有形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高低,只有功能的不同。在更明白一些的同时,让我们更平等一些,更率真一些,也更宽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