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草药——桂枝
在《神农本草》里面,中药分三大类,一类是金石类,一类是植物类,一类是动物类。有很多的药可能很难找得到,有的药在药店里也买不到,除非自己亲自去采,特别像金石类的药,动物类的药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例如像穿山甲,熊掌啊,虎骨等等之类,我就想啊,学中药,不去学《神农本草》,也不学《本草纲木》,这些只能做为资料来查找。所以,我们就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里的药材。
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伤寒论》里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中的桂枝。味甘辛,性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在《中国药典》里面是这样描述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量3到10克
桂枝有一个比较容易的误区,第一,是关于桂枝的剂量,那么不管是任何一个疾病啊,如果说真的要涉及到用桂枝的时候,一定记住无论是任何的病,任何的时候,剂量不可超过20克,超过20克的桂枝以后,往往会有副作用。超量用呢,有可能伤阴动血,当然也不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这是第一,不可超过20克,第二在伤寒论里面的话,桂枝汤里面的他有一个这样的说法,他说桂枝去皮,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这里去皮就是把外表的那种比较凹凸不平或者是一些脏的东西给他搓掉,而不是把整个这个表皮给去掉,那如果要全部把皮去掉的话,那就成了桂心了,那就治疗的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所以这点是要给大家说清楚的,这也是关于桂枝的两个前提,一个是剂量问题,一个是这个去皮,其实,我们现在去药店里要想买去皮的桂枝也是很难买到的,平常我们用水简单的冲洗一下就可以,这是两个核心重点。
桂枝的分为多种,一个是桂枝,一个是桂皮,一个是肉桂,还有一个就是桂心。那么我们首先来说一下桂枝这个去掉皮以后,留下来的就是桂心了,那么,这个桂心到底干嘛的?这个桂心可不是治这个伤寒论的这个表证的,这个感冒要出汗,止汗啊这个不是用桂心,一定是用桂枝,那么桂心到底是干嘛的?就是完全去掉皮以后,他是干嘛的,它是治疗人的心痛的?
中医把这个心痛的分成了九种心痛,也叫九心痛,就是各式各样的这个原因造成的这个心脏出现的疼痛,有局部的痛,有像针扎一样的,有一个固定点的痛,有的是游走性的痛。有的是规律的爆发,有的是不规律的爆发。甚至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等,那么当一个人心脏出现了疾病的时候,你不妨可以对号入座,光用桂心来泡水喝,你看看有没有作用。
我们在临床中专门这样试过的,单独的桂心,剂量可以加大,因为没有了桂皮的话,尽量用到30到50克都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是针对的是九心痛这个前提条件,而且3到50克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还要辅助一下,比方说这个人,如果是偏阴虚了,而且是在吃这个天王补心丹的时候,你可以用这个桂心泡水来冲服。如果是心动过缓的偏阳虚,那这个时候的话就要用到炙甘草汤等一些方剂,你也可以用这个水泡来冲服,总之,对于这个心脏出现的任何疾病,桂心还是蛮好用的,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的价格便宜,它不贵。
另外一个就是肉桂,肉桂的话后期我们会讲,在这里的话就不去过多的解释了,最常用的就是肉桂和这个大黄、黄连,他们形成的一个叫做交泰丸,对这个交泰丸的话,专门治这个心肾不交的,这个水火不能融合在一起,清阳上升不够,浊阴下降不足,而形成的心肾不交的。这个后期我们讲到肉桂的时候,再具体的来讲。
下面的话进入正题,在伤寒论里面常用到的桂枝,桂枝在伤寒和金匮里面都大量的用到,伤寒论113个方子里面有43个方子用到了桂枝,在金匮要略262个方子里面有58个方子用到了桂枝,由此可见,张仲景对这个桂枝多重视,而且伤寒论开头里面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就用到了这个桂枝为首要药,也就是第一位出现的药就是桂枝。
所以桂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桂枝到底是在这方剂里是干嘛的?它本身又有什么作用,下面我给大家一一的来讲解。
下面的话我们来模拟一个患者得了感冒了,假如说这个感冒就是的伤寒论里面的这个标准的桂枝汤证,什么出汗发热啊,鼻子不通啊,头也觉得昏昏沉沉的啊,后脖子也觉得不舒服,全身的感觉到不得劲,总之就是出现这些症状,那么你来讲这个原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原理?首先这个人肯定是感受了外界的这个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的不管是哪一种六淫的这种邪气,伤了人体的表,人的皮表也就是人体的皮肤,人体的皮肤又分为营和卫,通常我们把它叫做营卫。
当一个患者受到外界的这个六淫伤害的时候,营受伤了,她变得弱的不堪一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它的卫气反而变强大了,而这个营的是变弱了,这个时候外界的病气,也就是六淫的邪气趁虚而入,就潜藏人体的表面,这个邪气是人体不需要的,这个时候人就会得感冒的这种症状,也就是标准的桂枝汤症。
由于这个邪气进入了人体的表皮,我们来理解表,人体的表面就像那一只满满的一杯水,这一杯水的水分子在里面很缓慢均匀的运动,我们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水分子里面的那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是我们人体里的微生物,我们就把它叫做益生菌吧。就是有益于人体的细菌或者是一种细胞,不管是什么东西,反正是对人体有利的。这些有益的东西在里面慢慢的循环,一直保持着人体的皮肤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不得皮肤病,也不会发太多的汗,也不会一点汗都不出。这些微生物在维持着正常的循环,结果,感受了六淫的邪气,一不留神进去了,你的杯子里面这个水添加进去邪气了,你看看又多了东西了,这些邪气就是这些有害身体的细菌,这些邪气自然就要占这一杯水里面的空间的,一占空间,就把这个多余的有益的这些益生菌,或者是水分子就要挤出到这个水杯之外,这一挤,那这个人不就出现了出汗的这个症状。
开始邪气是很顽强的,它潜藏在人体的表面的里层,就是不出来而且又把正能量的这些东西的又排出体外,就出现了这种汗,人一出汗,这个正气的汗本来是人体需要的,可是一直老是出汗,老是发热,那这个人就病了,浑身就难受,这个时候,古人就想,用什么办法把这个邪气给他赶走,这个时候古人就用到了桂枝,桂枝是干嘛和。它就是有两个作用,第一赶走这个邪气,第二收敛这个本来不应该出汗的这个症状,所以,桂枝的主要的核心就是既能发汗也能出汗。
为什么能发汗?发的这个汗是把这个邪气逼出人体,出表,这个时候就会发汗,这个时候用桂枝发出去的汗是邪汗,把它从表赶出去了,所以说,你一定要理解到桂枝是把人体内,感受到外感的邪气的邪汗排出体外,那么排出去以后怎么办?正气的汗有可能还会继续的发,这个时候桂枝又有收敛原先发汗的症状,这个时候就把桂枝说清楚了。当然啦,单凭一个桂枝他的能量是不够的。
所以在桂枝汤里面还有配伍,桂枝为君药,那么臣药是白芍,不管是什么芍都可以,我们后期来讲这个芍药,我们现在对这个桂枝,他在桂枝汤里面到底是干嘛的?现在我这么一解释,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这样一讲,单桂枝把邪气给逼出体外,又发出一点汗来,微汗,然后又把正气的话,这个以前跑的汗收敛住了,那么这个人像以前的什么发热汗出,项痛、头晕等等一系列的病症就恢复了。
所以在桂枝汤里面在最后加了一句话,服药后记得要喝一碗比较清晰的粥来补充人体的水分,为什么要补水分?因为之前的几天,邪气一直在鼓捣着,越来越强大,邪气越强大,那么鼓捣出来的正气的这个水分的排出就越多,所以人体津液,显然水分就不足了,这个时候需要给它补充点水分,把原先的那个不足弥补回来。
所以在伤寒论里面的解释,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当这个人的小便不多,或者是没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利的时候,要加桂枝,为什么加桂枝?这就说明还有利水和补水分的这个作用。那如果说是有水分,平常得了感冒,小便很正常,还比较多的话,那就不是桂枝汤证了,那就不能用桂枝了。为什么?因为邪气进到人体以后,水分没有流失,没有流失的话,自然废水就要通过小便来排除人体,才不会得浮肿啊。什么表水皮水里水呀,才不会的这些疾病。
所以说,一个患者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一定要问一下他的小便,如果小便不利,有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是个桂枝汤的感冒症了。在桂枝汤我已经说了,这个桂枝再伤寒论里面和金匮要略里面,加在一起的基本上就是101个方子,100多个方子都用到桂枝,显然这个桂枝不仅仅是这一种作用,它还有很多的作用,那么我就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说后面对方剂,你将来怎么学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等的书,你只要理解了桂枝这个东西,在看看其他的方子里面,为什么要加桂枝,在我给你讲解的基础上,你在慢慢的去理解。
比方说还有平冲降逆,而且还有这个镇痛,镇静人的情绪等等很多的作用,桂心又有强心的作用,每一个方剂里面,他都不一样,但是大方向要记得,桂枝就是既能止汗又能发汗,止汗是止的正气的汗,发汗是发的外感六淫进入人体,就是把邪气排出体外,微微的发点汗,这个汗就治好了,这也符合张仲景所说的,感冒病必须是以汗法才能治疗,那么这个发汗,就是发邪气。
另外再给大家小小的一个补充,如果说你是真心的下定了决心,想学这个伤寒金匮,那么想对药性有一个认知的话,我给大家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今天我们讲完了桂枝,那么你可以买一点桂枝,你把他的分成几种,一个是单独的桂心,一个是桂枝加桂心,一个桂皮,你每一样在自己的嘴里面嚼一下,你真的你去自己感受一下,桂心桂枝桂皮等等这些东西,你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我们都知道桂枝他是入肺经和这个膀胱经的,但是,这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一种潜意识的认知,还都不如你拿过来看一下,他的形状形态,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尝出来的味道,酸苦甘辛咸的五种味道。它就入了人体的心肝脾肺肾,这个大家都知道。
所以每学一味药,你就认认真真的,对药材认知一下,感受一下对你将来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中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不经过这些东西,难道你还要因为药,你还要单独的去学,多浪费时间,所以干脆一股脑的就把它学完,学了桂枝以后不要急着去看那些方剂,你就先闭上眼睛理解这个桂枝到底是干嘛的,后期这一百七十二味药全学完了以后,再去看方剂,就感觉好像就一个成年人看小儿书一样,那就简单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