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勾栏瓦舍——大相国寺乐棚

大相国寺乐棚是北宋固定集中的演出场所“勾栏瓦舍”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大木构件本身特征、瓦顶形式、内外檐装修及彩画等许多方面。

《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十六 日》)中记载:悉南去游相国寺,寺之大殿,前殿乐棚,诸军作乐。由此可见,宋朝大相国寺在大殿前修建有专供一般游人及香客欣赏佛乐的演奏广场——乐棚。

大相国寺乐棚以砖石木材建造,舞台加了盖顶,设计制造都十分精致,两廊有诗牌灯云:『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诗。其灯以木牌为之,雕镂成字,以纱绢幂之于内,密燃其灯。相次排定,亦可爱赏,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内有戏台、后台、看席和神楼。舞台的一侧有“乐床”,原本是放置乐器的地方。为了便于观赏,观众席前低后高,全部是木制结构,初具剧场形制。

附:勾栏瓦舍

宋代时期,岀现了我国最早的剧院,叫做勾栏瓦舍。瓦子也叫瓦肆、瓦舍,是“易合易散之意”﹙ 耐得翁:《都城纪胜》﹚。勾栏一作勾阑、构栏,它原来的意思是拦杆,用花纹图案互相勾连起来的栏杆叫勾栏。宋元的戏曲,演岀时四周用栏杆互相勾连拦隔,因而演岀场地或舞台称为勾栏。里面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有的勾栏以“棚” 为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