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苦难的根源

关于苦难,这两年我们大家的感受特别深。
疾病、灾难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全世界几千万人感染新冠肺炎,几百万人死亡。但更可怕的是汹涌的仇恨,到处都在宣扬仇恨,到处都在鼓励仇恨,倡导热战或者冷战。我们追求快乐,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每个人都说爱好和平。然而为什么苦难、疾病、战争、灾害从没有停止过呢?
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今天才这样。《长部》的第22经记载,有一天,三十三天的天主——沙咖天帝来请教佛陀。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尊,以什么结(态度,或内心的作意)而天、人、阿修罗、龙、音乐神以及所有其他存在的种种群聚,他们都像这样想:愿我们住于无怨恨的、无杖责的、无互相敌对的、无恶意的、无敌意的。但他们却总是住于怨恨的、杖责的、互相敌对的、恶意的、敌意的呢?
佛陀回答说:天帝!以嫉妒和悭吝之结,天、人、阿修罗、龙、音乐神以及所有其他存在的种种群聚,像这样,他们都想:愿我们住于无怨恨的、无杖责的、无互相敌对的、无恶意的、无敌意的。但他们却总是住于怨恨的、杖责的、互相敌对的、恶意的、敌意的。
通过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战争总是不断地发生,古今以来都是这样,连在天上的天人——沙咖天帝也来问佛陀。欲界天的天人跟阿修罗打仗,色界天的天人不会打仗了,无色界的天人更不会打仗了。但欲界天以下的就会争斗,除非苦到没有办法。
根源是什么呢?佛陀说是因为嫉妒和悭吝。佛陀讲,当有人在财富、声望、知识等方面,比自己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就是讨厌该人的成就;当有家庭在任何方面,比自己家庭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就是讨厌这个家庭的成就;当某家公司在任何方面,比另一家公司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就是讨厌这家公司的成就;当某个民族在任何方面,比另一个民族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就是讨厌这个民族的成就;当一某个国家在任何方面,比另一个国家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就是讨厌这个国家的成就。
讨厌其他人成就的这种态度,就是嫉妒。不能忍受把自己的财富、住所、亲戚、声望、知识等等和别人分享是小气吝啬,是悭吝的态度。不能忍受别人变得像自己一样富裕、一样有声望、一样有知识的,是对别人成就的怀恨,是悭吝的一种态度。不能忍受自己的、自己家庭的、自己企业的、自己民族的、自己国家的、或者我们这一群国家的财富、声望、知识受到别人、别的家庭、企业、民族、国家、其他群类国家的批评、威胁、攻击和毁谤,这是骄慢,也是悭吝的一种态度。
导致这两种态度产生的根源是只爱自己,不爱别人。一般我们只爱自己,只爱自己的家庭,只爱自己的企业,不会爱别人的家庭,不会爱别人的企业,不会爱别的民族。这种贪爱自己成就和瞋恨别人成就的态度,就是嫉妒和悭吝的根源。只要我们人心的这种嫉妒和悭吝的习惯不改变,那么这种人类的争斗就永远不会停息。
人生中的种种疾病,也包括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佛教的教理而言,是与杀生的不善业有关。在经藏中,有一部经叫《小业分别经》,是中部第135部经。一个年轻的婆罗门苏跋多迭亚,他来问佛陀14个问题:什么原因造成人类千差万别?有短命,有长寿;有多病,有健康;有丑陋,有美丽;有威势,有无威势;有贫穷,有富有;有出身下贱,有出生高贵;有愚蠢,有聪明。
佛陀回答是因为业而使有情千差万别,并解释了什么样的业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世尊如是说:“在此,年轻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杀生,残酷,手常血腥,专事杀戮,对众生类无同情心。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短命。年轻人,这就是导致短命之道,即:杀生,残酷,手常血腥,专事杀戮,对众生类无同情心。

在此,年轻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舍杀生,离杀生,放弃棍棒,放弃刀枪,有惭耻,同情、怜悯一切众生类而住。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长寿。年轻人,这就是导致长寿之道,即:舍杀生,离杀生,放弃棍棒,放弃刀枪,有惭耻,同情、怜悯一切众生类而住。

在此,年轻人,有些女人或男人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多病。年轻人,这就是导致多病之道,即: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

在此,年轻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健康。年轻人,这就是导致健康之道,即:不用手、不用石块、不用棍棒、不用刀枪恼害诸有情。

我们如果希望自己健康,没有疾病,就要看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过去的习惯,现在的习惯,看看全世界在面对这样一种疾病出现的时候,人们的态度是什么?是减少杀戮,生起慈心,还是归因于外,再挑起争斗?这是我们要去看,要去观察的东西。
人类从来都没有解决过的困境,千百年来都解决不了。因为人类活错方向了,在佛教里叫无明。什么叫活错方向?不是人人每天都是这样地生活,生儿育女,努力地工作,服务社群嘛。
用冰山来比喻生命的状态是形象的,一个人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他的出生、老死、病痛和愁悲苦忧恼,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行为、技能。这些是大家能够看到的,就像是水面之上的冰山形态。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人们有这样形态的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有各种各样能力方面的差别。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认知行为学里有很多冰山理论,但我们这里表达的不一样。大家一致认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远比在水面下的冰山要小,水面底下的冰山是更大的承载。我们去认知一个人,或者是认识自己,如果仅仅是从每一天的行住坐卧、行为举止来衡量,是没有办法真实的来了解自他的。为什么呢?因为冰山以下的东西没有看到。生命的暗物质在冰山水面以下。想要从根源上认知它,那对这方面的解释莫过于佛陀了。没有人会比佛陀对我们生命的认知和解释更到位、更深刻,更精确。
冰山最底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自我倚恃。我们对自我倚恃和渴求的力量之根是对生命的渴爱。一切的生命最珍惜的就是它的生命。无论你苦或不苦,贫穷或者富贵,高大还是卑微,不管是什么,都会认为生命是唯一的,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他存在的根本,这而引发对生命的渴爱。
生命要存在,就要给予它营养,要遍寻求食粮。佛陀将此分为四种食——抟食、触食、思食和识食。抟食就是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饭、菜;触食、思食和识食是精神的食粮。触食是各种接触获得的,眼睛接触到的,耳朵接触到的,鼻子接触到的,舌头接触到的,身体接触到的,心里面想的。人跟外在世界交互的六个主要窗口,要各种接触。没有接触,我们就会很难受,游戏上瘾的人,毒品上瘾的人,朋友圈上瘾的人,手机上瘾的人,感受都会很强烈、很清楚。没有接触他就难受。思食就是有行动,你不能闲在那儿。一个人闲会闲死掉,总得做点什么,这是思食。这个人如果没有思食的话,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了。识食呢,就是你要去认知,一空闲下来,就要去打开新闻、朋友圈看一看,又发生什么事了?没有这个你就很难受。这是识。透由物质的食粮和精神的食粮,来保障生命的存在。
从佛法的角度上来看,一个生命界里面不仅仅是人道的生命存在,还有畜生、天人等,共六道。天人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畜牲道我们看得到。北美养宠物很普遍的,它也是一种生存界——畜生生存界。不同生存界的生命对这四种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人闻到屎的味道,它是排泄物,很臭、很脏的,但对粪甲虫生命来讲,是一种食物,粪是它的食物。不同的生命界,物种的遗传基因不一样,所需要的食物不一样,所以面对的目标所产生的感受不一样。越低级的生命界食物越低劣,这是物种的基因决定的。在佛教认为是业和渴爱决定的。
因此,感受是一种安全机制设定。凡是能给感官带来好的感受的东西,该对生命的存在是有帮助的(致幻剂除外)。正常人吃什么觉得香,就是他身体的需要。凡是会带来苦受的,大部分是可能造成伤害的(治病药物除外),不能去多碰的。这个就是基因设定下的安全机制。好的感受、可悦的感受,是对你的生命以及你生命的繁衍是有帮助的,有好处的。反之可能就是有害的。对于这些感受,好的我们就会执取,不好的我们就会排斥。为什么?因为要保障生命的存在,为此就产生了欲爱、有爱、无有爱。
欲爱就是感官上的这种渴爱。喜欢好看的,喜欢好听的,喜欢好闻的,喜欢好吃的,喜欢好的触摸。男人渴望女人的触摸,女人渴望男人的触摸,孩子渴望父母的触摸,这都是欲爱。
有爱呢,就是对生命的爱惜,生个病、流点血就惶惶不可终日,这是有爱的表现。
无有爱呢,坚信人死如灯灭,人生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是无有爱。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爱。
因为这样的爱,而坚持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佛教叫“取”——欲取、戒禁取、见取、我论取。这些思想观念的主导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反应模式。比如看到佛像,佛教徒生起恭敬心,基督徒生起厌恶心,认知反应模式决定行为模式,就如浮在冰山表面上的那些行为。有多少渴爱,贪心就有多强,最后都会反应在身语言行上。而这背后是他的爱取,爱取的原因是想多获得食粮;多获得食粮的原因,是希望生命能够更好地活着,后代能够更好地繁衍,就是这个目的。
不管是冰山以下的心理状态,还是冰山以上的这种生命形态,都是有为法,也称为因缘所生法。各种状态的呈现依赖相关条件的聚合,条件不具足的时候,相关状态就不会再维持。所谓的“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指的这个意思。
所有的生命都一样,完全要靠各种因缘条件聚合才能够存在,才能够生存。好,要有好的因缘条件;不好,要有不好的因缘条件。生命是很难掌控的。我们执取完全无法掌控的生命,认为这是唯一的,可以依靠的,就是活错方向了。
佛陀最伟大的体证,就是发现有出世间。我们这个被缘起法规范的叫世间,出世间是非因缘所生法;无为法、出世间,也称为涅槃。巴利语nibbana,涅槃指渴爱的熄灭,所有渴爱执取的熄灭。当所有的渴爱止息的时候,那个被称为涅槃的无为法自然就会出现。有为法的世间是无常苦无我的,而无为法的涅槃是永恒的,快乐的,清净的。
在很多人固有的意识当中,认为涅槃是一种断灭,是一种虚无,这是错误的。常见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负面的情绪互循环,停不下来了。有贤友描述,心像要飞出去了,根本摁不住它。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当负面情绪起来的时候,你舒服吗?快乐吗?没有人会讲,我生气很快乐。所有的负面情绪生起来的时候,都是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涅槃是一切可能的负面情绪完全熄灭了,成为了一个再也不会生气,再也不会有贪嗔痴的真正意义上的正常人。
这就引出来我们这次课程的核心,怎样去消除不良情绪,达成真正的快乐。怎样能在这个不堪的生存界里,还保有内心的平和快乐,乃至于找到可以彻底去除负担和压力,无害地获得真正的快乐,这就是阿毗达摩实修课程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