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社会学:冷眼旁观,内心火热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
上一期介绍了社会学专业的来源和发展,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社会学的专业属性。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来形容社会学都非常贴切,那就是:冷眼旁观、内心火热。
冷眼旁观
社会学是一个学术型的专业。学术型的学科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创造发明出具体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钻研和升华问题。
举例来说,一个人失眠了,医院的医生会询问具体病症,判断是身体哪些功能出现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而社会学会做什么呢,社会学专业需要知道的是这个人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考试不利?还是工作压力太大?亦或是家庭不和睦?
社会学要研究的是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原因在失眠,这么多人失眠又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问题,以及是否有解决方法。是的,社会学专业是治不了一个人的失眠的,它要救治的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失眠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比如误工误学。
也因此,社会学是一个理论型的专业。即使大家都在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对于社会学来说,它还是对理论有所偏重。依然是刚才失眠的例子,社会学专业人士已经找到失眠带来的社会问题了,可他们自己是救不了的。怎么办呢?只能把所有失眠的人送进医院让医生救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特定的场景下,社会学家不得不需要做到抽离局外、保持距离,对世界的苦难(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著作名)保持冷眼旁观。
内心火热
言至于此,你可能会觉得社会学太空洞了,根本无法实现你经世济国的宏图大志。没关系的,最开始就已经说过,社会学需要找的是一个有缘人,而并非适合所有人。
而社会学之所以会存在,还能继续走下去,除了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类人才之外,也是因为社会学的学习的确能够满足一些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无法吃饱的年代,吃饭是最大的需求,谈人生理想是不切实际的;而在小康社会,人们的需求也不再是吃饱喝足,而是可以谈人生理想,也是需要谈人生理想的。
尽管会受到打击,会受到牵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但总需要有个精神支柱能够引领自己走出困境。当然,社会学不是万能的思想良药,但他却能带给你一丝现实压力之下的内心渴望,能够徜徉过去和现在伟大思想家给你的鼓励之中,能够得到一份自我解救的生机。
从培养方案来看,社会学要学的是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及一些与之有关的交叉学科,如历史、管理、心理等。简单来说,就是对所有曾经在历史上留下光辉印迹的思想家(包括社会学家),以及他们表达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学习,并用偏向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试图认识和解释社会。而更深层次的学习,则是用解释现今的社会现象来补充传统理论,或用传统理论来解释现今社会,以此来找到社会学理论中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获得的认知上的改变也是惊人的,你会发现历史是如何惊人的相似,你会发现很多现象兜兜转转最后形成一个圈,你会发现社会发展规律是真实存在的。有些是众所周知的,而有些是则是经过了学习才恍然大悟。如果你真的学懂了社会学,你对社会的认知也会与出发时相去天壤。
然而,这个社会给很多学习法律并且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冠名为律师,给学习医学并且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冠名为医生,但却没有人给学习社会学的人冠名,学了社会学往往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确,总体来说,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算乐观,大多数人从事的并非对口专业,具体情况将会在就业篇中详述。
借用梁启超评价屈原的话说,学习社会学同样需要两种基本要素,“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唯如此,才能理解社会学的人文内核,从而进一步明白, 一个人不仅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身陷苦难的囹圄,长歌当哭。
要点总结:
1.社会学关注的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共有的问题;
2.社会学关注问题、分析问题,但无法实际上解决问题;
3.社会学注重思想上的构建,不太接地气,需要有耐心有决心,更需要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将介绍的是社会学专业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的桥梁:社会学类的二级学科——社会工作,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