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篇:如何选公司
“掰开揉碎。”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我们又见面了。
新的一年,在这里,再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读者:
新年新气象,牛年账户长牛!
新的一年,你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个人操作、公司分析、阅读分享三部分内容,具体的信息在下面这篇文章,没看过的读者,请先阅读她。
另外,今年也会给读者们系统分享,我的一些分析和操作标准、方式,比如公司选择、买入操作、卖出操作、心态调整等。
之前的公司系列分析文章,都会提一提我是如何选择公司进行分析的,今天,我准备一篇文章给读者讲清楚这个事情,让大家系统理解这个事情。
这篇文章,我会放在公众号菜单的“投资教程”部分,但并不是要“重启投资教学课程”的意思。
因为,平时的公司分析、阅读分享,其实就是在教读者投资了。
往后,如果我发现哪个问题,被读者经常问到,我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给读者们细致讲解,就像这篇一样。
另外,上次有一位读者提到,加了“你的微信群”,我在此提醒各位:
截至目前,我从来没有建过任何性质的读者微信群,更没有什么“投资收费课程”,读者们请擦亮眼睛。
我们开始正文吧。
01
—
猜猜谁能考第一?
经常有读者在后台问我:能不能分析一下某某公司?
背后的原因不一而足,有被套想找安慰的,有觉得不错推荐给我的,有想买但是又心里没底的。
但是,读者们要明白:单是A股,就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哪怕你一周能看完一家,80年才能看完。
虽然上市公司已经是一个经济体中,最优秀的一群公司,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每一家都值得投资者认真去看的,尤其是对我这样的追求“看得懂”的投资者。
所以,我在这些年的投资过程中,逐步发展出一套筛选公司的方式,那就是:
找到过去持续表现好的公司,从这群公司中,挑选未来可能会继续表现好的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表现”,指的是公司经营的表现,而不是“股价涨得厉害不厉害”。
这是第一层逻辑,也很容易理解,用白话说就是:
如果有3-5个学生,过去每次考试都是前10名,那么让你选出哪些人下次考试会是前10名,这3-5个学生,一定是你的重点考虑对象。
02
—
股神背后的公式
接着的问题是,考试有个清楚的“总分”,但是,说公司“表现好”,具体应该看什么指标?
我会看两个指标,第一个,你把公司想象成一家银行,最直观和重要的指标,一定是存款利率是多少。
把银行换成公司,就变成了:
公司拿股东的100块,一年能给股东赚多少钱,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英文名ROE)这个指标,ROE=净利润/净资产(也就是股东的钱)。
第二个指标,是我自创的,我管她叫“关键比率”,关键比率=ROE/分红比率(公司当年分红的钱,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
顺便说一句,这个分红比率,经常有读者问哪里可以找得到,打开一份A股年报,在2013年之后的年报中,都可以搜索“近三年”三个字,就能找到了,如下图所示。
2013年之前的年报,需要自己去年报里找分红部分,但是也不难。
这个指标看公式就能理解,我想要的是:更高的ROE,以及更低的分红比率。
这个指标,看起来很简单,但你仔细想想,是切到了公司能给股东赚大钱的本质所在的,那就是:
把尽可能多的利润放在公司,转化为资产,继续享受高ROE,进而享受利滚利的神奇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指标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指标得分高的公司,意味着持续的资本投入,而真正的好公司,这个资本投入,一定是“非强制性”的。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资本投入是“不投不行”的,那这样的公司,要打个问号。
比如早年的一些重资产公司,像钢铁企业,要维持赚钱能力,就需要不断投钱更新设备,这样的投入,不是好投入。
那么,正面典型是什么呢?
在这个指标上得分高的典型,就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
这家公司历史上几乎没有分过红,然而可以常年保持20%以上的ROE,直接造成关键比率指标无限大、直至错误,也造就了“股神”的名号。
这是第二层逻辑,找到那些给的“利率”高,同时还把利息都留着利滚利的“银行”。
03
—
芒格的遗憾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涉及到巴菲特的搭档、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
这件事情起源于芒格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
“长远来看,投资者能够从一家公司取得的收益,和这家公司的长期ROE比,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我没有找过这句话的出处,可能还有上下文,只是被网络曲解了意思以后、广为流传。
不管背景如何,这句话本身,误导了很多人。
我们来假设一种场景,假如有一家公司A,ROE常年维持20%不变,每年把净利润全部分掉,当年的PE20倍。
假设一个投资者,斥巨资买入这家公司一半股份。
10年过去,这位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如果按照上面那句话,会是20%,但是,这是事实吗?
不妨想想,假如公司净资产100,第一年净利润20,即100*20%(ROE),全部分掉。
这位投资者的投入,是20(净利润)*20(PE)*50%(买入一半股份)=200.
这位投资者的收入,是20(净利润)*50%(持股比例)=10.
这位投资者的收益率,是10(收入)/200(投入)=5%。
往后每一年都是一样的,因为这家公司始终是“赚来的钱全部分掉”。
所以事实是:
年化收益率是5%,而且不管再过多少年,都是5%,只要分红比率没有降低。
这个5%,就是买入PE的倒数:1/20=5%,换句话说:
分红比率越高,持有时间越短,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买入PE的倒数。
反过来也是一样:
分红比率越低,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公司的ROE。
原因也很简单,公司能给股东赚钱的奥秘,就在于“把赚来的钱留在公司,继续享受高ROE”,也就是本文第二部分讲的内容。
04
—
没那么简单
接着,什么样算“高”呢?我的标准是:
第一,在过去10年中,ROE大于等于20%的年份,大于等于7年。
同时,在过去10年中,关键比率大于等于0.4的年份,大于等于7年。
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里,其实有很多门道,我一一给读者讲解。
首先,为什么是10年,不是3、9、11等年数?
这里面有几个门道,第一个,我的关键之一是: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不要买上市不满5年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我们来做一套简单的练习题,大多数人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就能说出答案,我们开始。
公司为什么要上市?
因为要获取资金。
获取资金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
肯定是多一点好。
怎么样才能获取多一点资金?
财务数据和公司前景要引人入胜啊!
怎么样才能让数据和前景引人入胜?
到这里打住,我并不想把读者引入到“作假”之类的阴谋论中,我相信在A股强监管的背景下,想作假的难度是很大的。
至于公司会做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公司美化报表、推销前景的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而且一定不小。
你们只用想想自己在跟心仪的异性约会前,会怎么选择衣服、有意识地展现自己,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这个练习就到这,我的看法是:
公司在上市时,一定会尽全力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投资者,那些不美丽的地方,一定会被不同程度忽视了。
这还只是第一个原因,另外,由于上市募集了一大笔钱,大部分公司会扩展版图。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原来只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一下子把你拔高了两级,坐到你老板的老板位置上。
你可能当职员时很优秀(所以你才能上市),但是拔高两级之后,你在新位置上,还能否表现得一样优秀,就要打个问号。
公司也是一样的。
所以,因为美化和难度增大两个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5年后的数据和表现,是更为可信的。
因为,美化的报表也褪色地差不多了,管理层也适应了更大的规模了,之后才是“褪尽芳华过日子”的年月。
至于为什么是10年,这个一方面是拍脑袋,凑个整数,另外你也可以不定10年,定成8年9年11年,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门道:
05
—
野心
为什么是“大于等于7年”?在我的标准里,这相当于“大于等于70%”。
首先说,70%,这个是拍脑袋的,我们需要在“标准太高,以至于没公司可选”,和“标准太低,以至于选出来一堆不值得分析公司”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70%是我个人的选择,按照这样标准,大概能选出20家左右公司。
由于每年几乎都是老面孔(还记得前面选下一次前10名的例子吗),我每年需要分析的不会超过8家,这个标准目前对我是合适的,未来也会逐步严格或放宽,视情况而定。
第三个门道是,为什么是20%和0.4?
先说20%,经常有人跟我说,15%已经很不容易了,20%会不会太高了?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跟前面那个70%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一个平衡,但是这一点也有点不太一样。
不一样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目标投资收益率,我认为采用我这种方式的投资者,大部分应该追求10%以上的收益率。
否则,其实定投指数基金会是更好的选择,至于我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后面我会有一篇文章讲。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追求15%以上的收益率,你猜的没错,这又是一个拍脑袋的数字,你也可以是13、14、17。
但是,我想“奢望”的,是长期15%-20%之间的收益率,这虽然是个“奢望”(牢记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不到20%),但是,人总是要有目标的嘛,万一实现了呢?哈哈!
所以,我在筛选公司时,就要选择有机会长远获得20%ROE的公司,还记得我前面的那个总结吗:
“分红比率越低,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公司的ROE。”
虽然很少有公司0分红(这种情况下,长期收益率会接近于ROE),但是,由于我找的公司都尽量是ROE高、分红比率低,所以,1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是可以预期的。
再来说0.4,没错,又让你猜对了,这又是拍脑袋的。
但是,这个拍脑袋也是有意义的,0.4的关键比率,大概对应:
20%的ROE和50%的分红比率(0.4=20%/50%);
或者,30%的ROE和75%的分红比率;
或者,25%的ROE和63%的分红比率。
你们会发现,上面我的很多数字是“拍脑袋”得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随便想”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我的意图和思考。
最终的数字,你们不必跟我一样,但是背后的逻辑,才是对你们更有价值的,其实,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标准。
好了,今天这篇文章有点“干”,读者们可以去阅读一些鸡汤“润一润”了,哈哈,我的公众号里有很多阅读感受分享的文章,没事可以去看看。
新的一家公司的分析文章,我已经在准备了,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跟各位见面。
最后,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的读者,记得去看看,我们下一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