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干了件傻事
汪涵是属于睿智型的主持人,深受观众喜爱,我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某人托我为汪涵在长沙开办的读书屋写篇推介文章时,我二话没说就写了,分文不取。
所以,今天不是批评他,而是替他的一个举措感到惋惜。
最近,汪涵表示,他要拿500万元拯救方言,此言一出,立即赢来一片掌声。
他说:“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文了,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
汪涵的语言天赋极高,主持节目时能飙上海话、粤语、湖北话、四川话等多种方言,湖南省的方言就不用说了。所以,我深深理解他对于语言特别是方言的特殊情感。
但是,我不得不说,汪涵,包括所有的语言学家试图拯救方言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诚然,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这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语言是生命体,会经历诞生、演化、死亡的过程。既然是生命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上先后存在过的无数种语言中,只是存在谁先死谁后死的问题。
这是人类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试想,改革开放前,中国数亿农民日夜厮守着乡土,方言就十分发达且十分顽固。仅以湖南新化县为例,同一个乡,隔一座山也许就有不同的方言。我在长沙上大学时,同寝室的浏阳同学和涟源地区的同学说方言,我听来就如同听外国语。
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口开始了大流动。最初,广东是开放的最前沿,于是,粤语歌异常流行,人们以能会说一口广东话而感到骄傲,会说粤语也能在广东较容易找到工作。而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许多城市在崛起,广东风光不再,粤语歌便没以前流行了,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法律规定的普通话来进行交流。
因为要开放,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经验,英语成为中国高考必考语言科目,恢复高考40年来,英语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一两代人。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强势崛起,却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了!
这便说明,语言与生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些说方言的人们,特别是相对落后闭塞的地区的人们,他们要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便不得不离开原住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他要“适者生存”,语言便是第一关。汪涵若想拯救方言,除非那些依然操方言的人们永远不要离开乡土,且还有一个条件,消灭所有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如电视电话手机等等,让他们不再受外界的影响——但这可能吗?
因此,汪涵希望人们除了说普通话之外还能说方言,纯属理想主义,你500万元所能做的,只能是赶紧录制一些方言做为资料保存,除此之外,你什么也做不了,而这件事,应该是文化部门做的事。
语言的消亡是大势,将来有一天,地球不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迁往另外的星球时,说不准还得操宇宙语才能与外星球的人交流哩。
但不管怎样,我对具有理想情怀的汪涵表示敬意,我只是提醒汪涵,还有语言学家们,要换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