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张聿青医案》

左 中脘聚形,形如覆碗,按之作酸,至卧则气从上逆。此痰气结聚,阳明太阴之滞,阻而难降,不易图治也。

制半夏 连皮苓 瓦楞子 橘红 九香虫 大腹皮 淡干姜 薤白头 枳壳 砂仁

某 左胁下聚形窒碍气机,甚则攻冲入脘,胀满不舒,似觉气自左升,不能右降,而仍还于左,冲入胸中,则似觉火逆,所谓火而不泄为阳,抑而不舒为气也。

制香附 杭白芍 朱茯神 川石斛 青皮 金铃子 白归身 白蒺藜 香橼皮

马(左) 少腹偏左聚形,食入胀满,色夺形衰。脉迟苔白。此情志抑郁,木不条达也。致气湿瘀滞,酒积不行,名曰积聚。恐元气耗损而入损门。

上官桂 制香附 金铃子 楂炭 延胡索 砂仁末 广陈皮 连皮苓 泽泻 猪苓

左 少腹结聚有形,按之坚硬。脉沉而弦。此气寒交阻,恐成胀病。

酒炒归须(二钱) 乌药(一钱五分) 楂炭(三钱) 酒炒赤苓(一钱五分) 制香附(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酒炒延胡(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炒蓬术(一钱五分)

徐(右) 结块坚大如盘,推之不移。气寒血滞,与肠胃汁沫相抟,未可轻视。

川桂木 延胡 香附 白术 炒蓬术(一钱五分) 两头尖 归须 乌药 楂炭 野水红花子

【二诊】 结块稍软,而频咳气逆。此兼感新邪,药宜兼顾。

桂木 金铃子 延胡 苏梗 当归须 乌药 楂炭 两头尖 前胡 蓬术 荆三棱 杏仁 香附

某 中脘结块,按之不甚痛。脉象沉滑。此痰湿流入分肉之间。

制香附 制半夏 广皮 台白术 青葱管 白茯苓 旋复花 猩绛 指迷茯苓丸

郁(左) 时病之后,左胁下癖块胀大,腹满不舒。脉弦滑,苔白。脾土不运,胃络阻滞。拟宣通气血,参以运土。

川桂木(六分) 焦麦芽(四钱) 猪苓(二钱) 范志曲(二钱炒) 南楂炭(三钱) 广陈皮(一钱)茯苓(三钱) 当归炭(一钱五分) 台白术(二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

【二诊】 癖积稍收,腹仍胀满。胃络不宣,生化因而不及。再宣通胃气,运土理湿。

川桂木(五分) 台白术(二钱) 范志曲(二钱炒) 猪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南楂炭(三钱)焦麦芽(四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

贾(右) 瘕聚有形,甚则上冲胸脘,寒热往来。恐延入损途。

醋炒柴胡(四分) 归尾(一钱五分) 延胡索(一钱五分酒炒) 制香附(二钱打) 白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切) 广皮(一钱) 柏子仁(三钱) 砂仁(七分) 台乌药(一钱五分)

右 腹中作痛,少腹聚形,经事当至不至,面色萎黄。脉形沉迟。此寒入胞门,与肠外之汁相抟,石瘕之属也。须耐心善调,勿得急切攻夺。

当归须 川桂木 广郁金 台乌药 韭菜根(七钱) 南楂炭 金铃子 制香附 延胡索(醋炒) 两头尖(三钱) 野水红花子(三钱)

某 胁下结块。

香附(五钱) 吴萸(三钱) 青皮(五钱) 乌药(五钱) 木香(五钱)上五味研粗末,麸皮一升姜三片葱三茎同炒,火起用陈酒喷,炒干,置洋布包内熨痛处,稍冷再炒,至焦而弃。

(0)

相关推荐

  • 董老的【金延香附汤】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 [功效]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症见胃腕痞满闷,胀满与疼痛并重者. [方解]金铃子行气中之血滞,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香附入肝理气解 ...

  • 《证治准绳·杂病》积聚

    <内经>论积∶有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成积,谓之瘕者.有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为沉者.有脾传肾为疝瘕者. 有任脉为病,女子瘕聚者.有厥阴司天,溏泄瘕水 ...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证治准绳·杂病》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 ...

  • 《证治准绳·杂病》卒中暴厥

    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风

    中后当如东垣法,分中血脉.中腑.中脏施治. <灵枢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故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又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 ...

  • 《证治准绳·杂病》中寒

    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调灌之.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许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湿

    风寒暑湿,皆能中人.惟湿气积久,留滞关节,故能中非如风寒暑之有暴中也. 中湿之证,关节重痛,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其脉必沉而缓,或沉而微细,宜除湿汤.白术酒.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中入,其人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气

    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七情皆能为中,因怒而中者尤多.大略与中风相似,风与气亦自难辨.风中身温,气中身冷.风中多痰涎,气中无痰涎.风中脉浮应人迎,气中脉沉应气口.以气药治风则可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食

    中食之证,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状似中风.皆因饮食过伤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有所不行,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此内伤之至重者.人多不识,若误作中风.中气,而以祛风行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