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湿热天,如何才能抵御“湿”与“暑”?

芒种到小暑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梅子黄时雨”,名字听起来很好听,却是我们周围环境与身体健康的“破坏分子”。
充满「湿气」的环境,湿热的气候会让衣服等等发霉,影响到我们体内水分的平衡,损伤脾脏运化以及阳气。
在中医看来,「湿」是种阴邪,时常会从体外侵入身体,因此在这个雨多、湿度高的时候,更要时刻注意自己体内湿气是否过重。
我们都知道,「内湿」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关系,其实「外湿」也与脾胃有很深的关系。
若是脾胃虚弱,就无法顺利排出从体外侵入身体的湿气,让湿气囤积在体内,内湿也随之产生。内湿堆积在体内,与脾胃有关的各式各样毛病也会随之而来,例如身体的倦怠感、疲劳感、软便、腹泻,还会引起头痛、类风湿性疾病、如关节痛、神经痛、胃胀、浮肿、口臭、月经量过多等,而梅雨季的闷热潮湿也使得皮肤容易感染湿疹等皮肤疾病。
高温湿热天里可以锻炼的经络与穴位
此段时间需要注意「脾经」与「胃经」脾经负责身体的运化、升清及血液统摄,因此如果伤及脾经的话,会让运化升清作用减弱,导致食欲不振或是倦怠感、软便、浮肿的问题。因此此段时间可以按揉拍打脾经及胃经,让这两个经络气流顺畅,进一步改善水肿及梅雨时期的倦怠感。
足三里穴:将手掌心按压膝盖顶部并五指向下,中指指尖向外一公分处的部位即为「足三里穴」。按压此处有助于整治肠胃机能并促进水分的代谢。
阴陵泉穴∶在膝下内侧的陉骨正下方。按压此处有助于排除体内中的湿气,进而消除水肿。
公孙穴:位于脚拇指根部骨头突出处约两公分的部位。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及疲倦感,对于胃肠的机能也有提升效果。
水分穴:位于肚脐上方两公分处,可以改善水肿、腹泻、腹胀问题以及腹部的水分调节。
高温湿热天里的食疗养生法
湿气导致的脾胃衰弱会让人感到食欲不振,即使勉强自己吃东西,也容易因为阴雨的影响让消化变得不顺畅,因此日常饮食也必须要注意。
可以选择下列这些有助于脾胃消化、排出体内多余湿气的食材。
有助于排汗的食材:紫苏、姜、葱、香菜等;
可以调整脾胃机能的食材:玉米、山药、蚕豆、南瓜、鲷鱼等;

调理脾胃的八珍粉:八珍粉。是健脾养胃的名方,其中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滋补脾阳;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它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粉百日以后,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健脾利湿的茯苓二山丸:以山楂山药为君药,佐以陈皮、麦芽、茯苓等以行气健脾渗湿,共奏健脾益气,消食化积、疏肝行气之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有利尿作用的食材:冬瓜、豆芽菜、黑豆、樱桃、蛤蜊、昆布、绿豆、玉米须、茶、咖啡等。
如果体内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最好的食材。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薏米的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祛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薏米性微凉,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还是不太适合的。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太多生冷食材也会从体内产生内湿并且积累,因此建议不仅要少吃生冷食物,也要避免吃太油、或暴饮暴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最好可以多吃较清淡养生的食材。
晒日光、活动筋骨
缓解抑郁的心情
此时,日照时间减少、天候不佳的低气压、以及气温差的变动,疫情反复的影响等等都容易导致心情抑郁。
因此建议大家把握好晴天或是有点阳光的日子出去晒晒太阳,可以明显改善雨季忧郁的症状。
如果心情抑郁,不妨约朋友岀去喝个下午茶、聊聊天,做做简单的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日常生活需注意除湿
如今,在家里或办公场所基本上都有空调,待在室内也会让排汗变得困难,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加上体内生出的寒气也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建议大家把室内与室外温度差控制在约五至六度以内
此时降雨量多,所以要适当地开点窗户保持室内通风。此外,最好使用除湿机除去室内的湿气,或放置除湿盒到柜子和衣橱内以保持环境干爽;保持厨房的环境整洁、检査食物保存方式是否得当,避免食物发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