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公刘版》
第四篇 , 道德经
第十七章,尊贵道德的深刻道理
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之,德畜之,
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生之,畜之,
长之,育之,
养之,亭之,
毒之,覆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说明
1,”道德经”三个字为通行本的书名,而公刘本为第四篇的篇名。
2,此章的经文大部分都在通行本的《德经》部的第五十一章中,但次序很乱。
通行本《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
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3,“生之,畜之"在通行本的第十章中。而且“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重复出现,这不可能是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作品的原貌,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还需重复运字?
通行本《道德经》第十章[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
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
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
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
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公刘本经文注解:
物形之1,势2成3之,道生4之,德畜5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6,故道生之,德畜之,生之,畜之,长7之,育8之,养9之,亭10之,毒11之,覆12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物形之:物,物质,指哲学意义上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形,形成。之,指万物。
2,势:形势,事物的发展状况。
3,成:成就。
4,生:创生。
5,畜:畜养。
6,自然:老子哲学的专用词,指自然规律。
7,长:成长。
8,育:培育。
9,养:养育。
10,亭:本义指提供休息的建筑物,多建在路旁,供行人遮挡风雨,这里引申为庇护。
11,毒:毒害。
12,覆:覆灭。
公刘本译文:
第四篇 , 道德经,论述道与德的关系,如何树立道德经观念和用道德理念治理国家的经典 学问。
物质形成万物,形势成就万物,
大道创生万物,德行畜养万物,
大道的尊贵,德行的宝贵,
没有人能够左右,而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所以说道创生万物,德畜养万物,
使万物创生,使万物得到畜养,
使万物成长,使万物得到培育,
使万物得养育,使万物得到庇护,
又使万物遭到毒害,也能使万物遭受覆灭,
正是因为这样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而珍贵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