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象数思维......

八卦象数疗法 2016-08-29

象数思维是象思维和数思维的合称,通过卦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极图以及奇偶数字(例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很好地说明了“一”至“十”自然数的象数涵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中央四方备矣。”)等象数模型来认识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变化规律,推演宇宙自然变化大道。象数思维涉及天人之理、万物之理、性命之理等,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最为实用的、最具生命力的思维方式之一。象数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象和数进行比类的思维方法。

“类”指性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一类事物,《墨经·大取》说:“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以类行也者,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辞”即是语句、命题;“故”是论据、理由、条件;“理”是普遍性规律;“类”是一个名词,指同类事物。“比类”指性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则可归为一“类”,并可依“类”旁推一切万物。

《周易·同人·象传》提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系辞上》更是明确提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周易·系辞下》论述八卦的功能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通过“八卦”象数模型把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据象归类后结合起来。象数思维既可以把纷纭繁杂的事物通过取象、运数梳理、分析出特定的“类”,统率于固定的象数模型之中,又可以归纳出万事万物统一的、同构的“理”,借助象数模型推测、演绎出同类事物的变化、生成之“理”。这就是“取象运数,比类求理”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周易》易象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可以表现为"象","象"可表示万事万物.因此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象",它同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周易&g ...

  • G005-谈一下取象

    大体上来讲,人类的思维方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各由不同的半脑控制,两种思维方式并无高低之分,是看待和理解世界运行方式的不同方法.自古以来,中国先人便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分析和解构这个世界,逐渐形成了独 ...

  • 人类历史上你所不知道的骗局#思维#套路#商业思维@DOU 小助手 @抖音短视频

    人类历史上你所不知道的骗局#思维#套路#商业思维@DOU 小助手 @抖音短视频

  • 你所不知道的快速阅读背后的学习思维

    2011版 <超级快速阅读>封面 1 在图书馆里看到了<超级快速阅读>,在亚马逊上搜索这个类别,这本书也比较靠前,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在书中寻宝. 书籍的序言十分有吸引力,介绍了作 ...

  •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美色

    颜色它是一种语言,它是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的.我们中国传统颜色,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个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这个语言,它跟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都不一样.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都是有逻辑性的,你要过 ...

  • 公共基础知识:你所不知道的人文常识汇总

    人文常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人文中把握准考点所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我们历年事业单位考察中均有个别题目与当年的重大时政新闻紧密相关.小编根据2020年以来的时政帮各位 ...

  • 半手工壶,你所不知道的别样世界

    半手工壶,又称模具壶,一说起半手工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依靠模具制作,但就是这"依靠模具制作",也大有文章,不尽相同,主要在模具的运用上.而模具运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身筒的制作上. ...

  • “不可思议”竟然是古中国的数字单位,你所不知道的神秘

    [中国数量单位]由小到大依次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数. 十至万以下内是十进制,万 ...

  • 招投标活动中你所不知道的违规操作

    在整个招投标活动中大多数参与者如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家,供应商等都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原则,但是也有一些参与者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暗箱操作,围标串标,严重扰乱了整个招投标正常 ...

  • 讲述你所不知道的普洱茶,看完又涨见识了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 ...

  • 《水经注》原文、译文(上):看你所不知道的古代中国地理名著

    古筝-高山流水.mp35:28 来自古韵国学 原序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