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头晕头痛,中药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

高血压、头晕头痛,中药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中医详细为你讲解用药思路。
 
高血压病是一个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中医虽然没有明确的高血压概念,但中医典籍在对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胸痹”“中风”等症状的论述中,部分相当于高血压的表现,部分则是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表现。
 
高血压多因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内伤虚损所造成。患者多为忧思恼怒、情志过极而致,一则气滞化火,肝火上扰;二则气滞化火,日久伤阴,阴虚火旺,上扰清空;三则气滞血瘀,初在经,久在络,发为头晕头痛。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两端,高血压病发病初期以实证为多,实热上扰致头痛头晕;病久热伤阴致阴虚阳亢;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之前我有一位女性患者,62岁。头痛头晕3年。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症状,有时头痛,后来测血压170/100,知为高血压引起,口服各种西药维持,但效果不稳定,忽高忽地,近1月服药无效,每次测血压均在180/100以上,求中药治疗。现病人头晕,头痛如裹,有时刺痛,失眠心悸,潮热,肢冷畏寒,夜尿频多,有时双手麻木,舌淡苔厚腻,脉弦滑尺弱。平素喜肉食,无不良嗜好。诊断:高血压病 头痛(阴阳两虚,浊阴上扰)方药:龟板,巴戟天,肉桂,白僵蚕,半夏,茯苓,石菖蒲,地龙,山楂,川芎,葛根,黄芪。服用中药后,血压平稳下降,上方加减继续治疗,血压130/80,至今1年,不服西药仍正常。
 
病人年逾6旬,肝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故见失眠心悸,潮热,肢冷畏寒,夜尿频多,阴虚则肝阳化风,阳虚则不能蒸化津液而凝痰,加之饮食肥甘,痰湿内生,使风痰湿浊充塞脉络,流斥于脑,故见头晕,头痛如裹,肢麻,久病入络,必有淤血,故见有时刺痛,诸浊阴之邪上扰,故血压偏高。方中龟板滋阴潜阳熄风,其质重擅潜降,其性清而不浊,无伤胃助湿之嫌,且效果极佳,仅一味足以担此重任,巴戟天,肉桂补阳,此2药温而不燥,守而不走,与龟板相伍,无引动肝风之嫌,此为阴阳双补也。方中白僵蚕,半夏,茯苓,石菖蒲化痰浊湿邪,得巴戟天温化,阴邪更易消散,地龙,山楂,川芎去淤血通络,得黄芪补气,行血有力淤血更易去,脑喜纯净,今诸多浊阴之邪上扰,阻于脑窍,故以石菖蒲化浊开窍,加之黄芪,葛根升清阳以降浊阴,从而痰淤湿浊逐一祛除,清阳之气上荣于脑,脑髓清纯,血压自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