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效应
现在人忙,很多时候忙得无法亲自给自己做一顿饭,然后直接网上点快餐,或者去快餐店简单应付。即使不是很忙的时候,他们也会想给自己做一顿饭,可是感觉太浪费时间,哪有快餐来得方便,更重要的是不要穿梭在油烟中又洗又做,饭后洗盘盘碗碗又得浪费,算下来20分钟美食享受,要浪费2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干活。而吃快餐太惬意了,就直接减少这些时间,利用这些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做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实情。
即使有时候我们有心想安静的给自己做一顿饭,但是真的没时间,吃个饭都是囫囵,食不知味,吃饭的目的就是补充身体欠缺的营养和维持自己能继续工作的能量,恰恰快餐能满足这基本需要。
然后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就出现了所谓的快餐效应,所谓“快餐效应”,顾名思义即用极短的时间与投入达到极优的回报。这种效应出现在各个行业,渗入每个人到生活、学习、感情等各个领域。
以前的人一生太短只够爱一个人,实实在在的奔着结婚去恋爱,我们这代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就会在意对方人品、学历、工作等,很少人想到是不是有房、有车、彩礼等。最重要还得处处看还能和得来,遇到合适的,就演绎出三毛跟荷西的那一幕。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三毛:“也有例外的时候。荷西:如果跟我呢?三毛: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吗?”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我们那个年代太多裸婚族,常常是一穷二白,父母不给一分钱,其实父母也没钱,还从心里觉得自己的婚姻很高尚,是奔着爱情和希望去的,哪怕前路是泥泞,只要和爱人在一起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婚前彼此牵个手都要酝酿好久,小女生的心思单纯得可爱,往往被牵个手就认定今生非此人不嫁了。很少一部分前卫的人会有婚前性行为,要是婚前怀孕那是一件让家族都蒙羞的事情,更别说当事人自己感觉有多丢人了。往往出现有女生嫁给强迫自己的流氓,认定她一生只能跟一个人,也无脸跟别人了。
婚后彼此再难,他们很少会提出离婚,更少有婚内出轨的想象,因为穷,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也就没时间顾及这些,因为一菜一粥都得自己认真准备,老老少少都要自己养,实在没精力顾及其它。不像现在年轻人有大把的时间玩社交网络,玩着玩着心就走神了。
以前的人在工作中多少含有一种悲壮的理想主义,还想着所谓的理想和职业道德。只要自己去做一件事,首先想着去做好它,其次会想到所谓做这件事有啥好处。不像现在的人,功利心放第一,首先想到这件事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就拿教育这块来说,老师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考虑成绩,教育行业中则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双边活动出现了种种快餐现象。就教师而言,考试考什么即教什么,什么样的学生在考试中有提升空间就着重辅导什么学生。作为教师,你不这样做是不行的,这是残酷的现实逼着你这样做。
因为投入时间少,很容易达到目的快餐效应,是为啥当今娱乐至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大家都奔着花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去,可是真正的成功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好当下的事情。而快餐效应维持着表面的繁花似锦,像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图案,背后却是无底的黑洞,谁都无法预料泡沫毁灭后的灾难,就像长期吃了不符合标准的快餐后,将来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疾病一样,虽然无法预测但是结局肯定很可怕。
我们得到容易的东西就容易失去,因为不珍惜,不容易得到的就会被珍惜,得不到的总觉得是最好的,然后铭记于心,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感情均是如此,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忽略,人是很奇怪的生物,往往记忆最深的不是取得的成绩而是追逐梦想的艰难历程。而快餐效应追求的是短期的精神愉悦满足,使人更容易在现实面前迷惘,消磨人的意志精神,更容易在现实面前颓废,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唯利是图,丧失自我。快餐效应的时代,谁来拯救自己的身体和思想?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如今什么都快,快得来不及爱上一个人就失去了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花很多时间等待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上自己。
更愿意及时行乐,美其名曰人生短暂,不能在等待中蹉跎青春美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