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还活着

推介淮南与淮河文明的公众号

泉,还活着

崔小红

在中国,山水是自然的代名词。自古以来,它们是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内容,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山水的生命。

淮南有三条山脉,分别曰“八公、舜耕、上窑”,有多少泉呢?还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八公山。

八公山号称三潭七十二泉。白龙潭已被治理淮河时治理消失。淮河水位提升后,黑龙潭常年淹没在水位线下。石门潭还在大石礌砢(léi luǒ,众多委积貌)之间,春秋流年,仰望一线长天。

八公山洗云泉

石门潭水来自上游的洗云泉,二者相距不远。秋天,荻草白絮,簇拥洗云泉。晚光柔和,衬出茵席与云条两座山峰,碧绿的萝卜秧顶在红红的萝卜头上。

1986年,八公山区为保护并开发洗云泉,拨专款在泉上治石筑馆。今天,关着洗云泉的小屋室内落满灰尘。当年淮南瓷器厂生产的优质白色方块瓷砖还贴在圈壁上。罩着山泉的玻璃罩忠于职守,连续笼罩34年。

传说中的千年不涸之古泉已经看不见水光,甚至连细弱之声都无法幽咽。云圣洁而无心,你不见天光,又怎么能去洗云?

八公山洗云泉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洗云泉,水洁,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珍珠泉在八公山脉的众多泉水里处境较好,早已被辟为景点。

那年秋天,我慕名前往。眼前的珍珠泉也被圈养起来,一粒粒珍珠一样的小气泡从水底咕噜咕噜不停地冒出。水底有一团团绿藻,紧紧依附在水泥壁上。

秋雨后的湿气还在,泉水从石雕的龙头里喷出来,这是水泵补给的自来水吧?人所创造的艺术美,肯定低于自然美。因为自然界妙趣横生,能让人通过体察自然的气息来感知自己生命的节奏。所以当自然被征服后,人又去修建自然。修建意味着失却,混凝土的硬在破坏泉水的软。

寿县珍珠泉

能够被修建也算幸运,因为修建的前提是尚存一定基础,毕竟在挽救。有些名泉活活被现代文明填埋,实在令人扼腕。比如,舜耕山脉大名鼎鼎的山泉——老龙眼。

这个山泉很大,是老龙眼水库的补给源之一。1975年8月,淮南煤矿基建局医院成立,这眼泉作为取水源被圈入该院,现已不知泉踪。

老龙眼因泉而地名化。用老龙眼命名的事物较多,常常让人耳闻的是,你准备去哪里吃美食呀?那我们就去老龙眼派出所的那条美食小街吧。

孔店乡程华亭故居山泉

老龙眼位于单脉山舜耕的腰部,舜耕山的东头枕在九龙岗,叫做花山。在花山南孔店乡的山朱小村里,可以看到一眼大泉。这眼大泉位于程华亭故居门前,泉中架起“十字形”的水泥预制板。村民带着一筐黄心乌白菜,挎着一篮衣服,拿着几个绞丝口袋蹲在预制板上洗洗涮涮。岸上还有冬天的残雪,眼里的泉水是黑的,撩在掌心,又是透明的。

程华亭故居有些房屋已经坍塌,只有空空的房腔。在相对完好的几间房子里,饲养着牛与鹅。房子有几进,每个院子里都有一眼小泉。看来在选址的时候,勘测到某条水线。

泉源村大泉

对于泉的命名,常见的是冠以“老、大”。这能理解,宇宙的维度就是时间与空间,“老”与“大”恰恰体现出这两点。

上窑镇有一个泉源村,这里的泉叫做大泉。这是一个位于村中的泉眼,泉水至今还被饮用。泉窝里插着一根根白色的取水塑料管,水泵一抽,泉水源源不断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泉窝的后面地势低洼处,还有多级蓄水池。如果泉水没有在源头被水泵抽走,溢出的水体就会依次下跌而去。

外窑村的荒山里有一个老泉,老态龙钟,被人们用石块砌起来,好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被抢救性做了一次手术,想哭又流不出眼泪。

上窑山北麓官泉

在上窑山脉北麓隶属于蚌埠市禹会区(怀远县马城区)的黄柏郢一带,分布着一些山泉——官泉,天池,金茶壶,银吊子,石龙泉,狼洼泉等。

这些山泉,有的泉眼粗若汤碗,喷涌高达尺许,在大旱之年水流不减,咕嘟咕嘟,昼夜不停地涌流。2016年,黄郢村修建山区公路时,将其中的一些山泉填埋……

上窑山被经年累月开采的千疮百孔,祸及植被,真是难为了这些泉水。它们在九曲十八弯后,真的难逃人类建设的这道关吗?

淮河岸边,新城口电厂下的山泉

只要前去有山的地方采风,我常常会找泉,找有自然活水的山泉,流淌不息。山水之美是固定的存在,这种存在因为人的发现而变得更加曼妙。人也因为山水的熏陶而畅其精神,激越心志,然后发端于笔墨——行文,绘画,谱写乐章之高山流水。山水与人文相互交织,大自然才气韵流长,性情才能变得水汪汪。

那次为了找泉,找悦泉,我被魏老师骗的在八公山里徒步约10千米,一步一步丈量一座山峰的周长。那是冬天的枯水季节,桃花还没有开,落叶的树木也没有绿,油菜倒是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看着我们走近。

八公山西山套,石溪

魏老师说到了。到了?到了,那就是悦泉。他用手指向一面山壁,山壁不高,在裸露的尚未成为坚硬岩石的山坡上,有一个石窝。其实也不算石窝,那是常年的滴水砸出来的小窝窝,小窝窝里的水又漫出来,顺着山壁流下,山体湿润。哎呀,不要小看它。

水落下来,滴答,叮咚。清晰的声音悦耳凝神,来自天籁,在朴实之中绽放豪华。它不是真正的泉,但它是纯粹的清新绚丽的生机勃勃的山水,是人们在大自然中的心灵归宿和情感寄托。在它面前,山水的自然美与人的艺术心很容易情景交融。让你由实入虚,借景抒情,让你感动于:泉,还活着。

自然美是通过人对山水的领悟体现出来的,人们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会改造自然。这种改造排斥政治热情式的盲动,排斥心中无山水的工匠式施工。

淮河岸边,新城口电厂下的山泉

《泉,还活着》

作者:崔小红,政协淮南市文史专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