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美:形式美与精神美哪个更重要?是书法家必须要懂得

文/一者

中国书法是据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写可以有各类书体,同一种书体不同的书写者也有不同的书写形式,这是书法美之一——形式美。因为书法给人以审美感受的,就是形式。再有,书法蕴含高深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书写者的情性,还有书写者的“气味”,也既精神内涵,这就是书法的另一美——精神美。

有人从精神与形式的比较中论美,论定精神美比形式美重要,没有精神、空有形式,就没有审美意义与价值。

不管怎么说,人们是通过书法的直观形式感受它的美的。

那么书法的形式美怎么来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形式美或美的形式的反映,还是艺术家根据什么原理进行书法创造,从形式运用上产生的效果?

《瘗鹤铭》拓本

人们见到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在还未弄懂作品写的是什么文字内容以前,甚至始终无法弄清所书文字内容(如残碑《瘗鹤铭》的全文内容),但并不妨碍从每个字的具体形式上感受它的美丑。这是书法的形式和形式展现的质地的美。

客观自然之能为人所见识,都因为它们有客观存在的形式。画家写生,总要选择自己认为有形式美的对象,花鸟画家画的花枝这样而不那样出,也是为了有形式美。书家也考虑每个字怎么结,这一笔写多长,放在什么位置,这都是形式美的考虑。所不同的是,画家可以选择具有形式美的对象入画。书家做不到这一点,书家只能按自然所体现的规律给所书文字创造形式,在体现规律上显示形式美。

形式的美丑只是人们对审美对象呈现的形式的评价,它不像甜、咸那样是物质本身的属性。美丑不是审美对象的属性,而只是人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书成之字有形式、有形式的美丑。字的形式构成,不是任何物象之形之式的反映,因为这不可能。但是万殊形体构成却体现出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客观存在,所以可以被人于实践中不知不觉感受、抽象、积淀于字具有“不象形的象形”静在书写中给抽象的汉文字赋形时,由于汉种结构意识的作用下给每个字以形式的。间题在于,意识里的存在要求,与书写中工具材料掌握运用的实际能力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实际作品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在说不出道理的情况下,书者会这样那样赋予书法以形式,又为什么眼中看到、心理上感受到的字,该有怎样的形式而笔下做不到,从而出现美丑差异的原因。而人们要以“笔成冢、墨成池”的工夫学书,既是让意识中的感悟更深化,又是尽力让手上的工夫与脑中的形式构成意识更统一。也就是说,人是可以为寻求书法作品的形式美而发挥主动性的书法的形式美从哪来的呢?

它不是任何现实中存在的形式美的规律的反映。这里必须分清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形式构成规律”,一个是“形式美产生的规律”。前者在现实万殊中确实存在,后者在现实万殊中确实不存在(画家觉得这柳姿美,是画家认定这一姿态)。因此,书法的形式创造只可能把握前者。

那现实既无形式美,又无形式美的规律,书法的形式美从何而来?

小篆《峄山刻石》

书法形式创造要体现万殊形体构成规律,规律有能不被人认识的问题,也有能不被人运用和不能很好运用的问题。只有运用得很好才会产生美的效果。所谓“形式美”,只是对形式构成规律有好的运用效果的赞美。现实中不存在赞美意义上的形式美,书法艺术形式创造上也不存在赞美意义上的形式美。

这就是说,书法只存在形式,有的形式人皆以为美,有的形式人不以为美只以为丑。

人们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讲求,是从无到有、逐渐产生、发展提高的。

初有书契时,人几乎没有形式意识,摸索出“六法”造出字来,表音表义就达到要求,有形式存在,却不知有形式的好坏美丑。因为此时人还关心不到这上面来。但是当书写成为一种常式,个人现在写的,和以往初学时写的比较,或几个人写的,相互比较,同一个字也好,不同的字也好,就觉得出好丑来。作这种判断,人们根据了什么?似乎一下也难以说清。仔细分析,也不外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是,形式的构成,充分体现了从人自身到自然万象所体现的形体构成的基本规律。一个一个的汉字之所以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就是由于从一开始,造字者就是在这种不自觉却又极为深挚缠绵的形体构成意识下给每个字以形式的。每个人写字,也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给所书之字以形式。观赏的人也是带着这种意识进行观赏。只是在一定时段,由于书契者运用工具材料、进行这种形式把握的实际能力不足,就出了实际的差异。人们就觉得,充分体现了上述规律之书有形式美,未能体现和未能充分体现的形式不美了说来似乎有点玄乎,既极不自觉,又能尽力遵循;既尽力遵循,为什么又力不从心?

实际这并不玄乎,人和一眼所见的动物,形体各异,可是哪个身体不是对称平衡的形式?他们在运动中,形体的对称平衡破坏,但都自行调整,求得不对称平衡。因为实际经验告诉自己,不如此就会摔倒。除非这个人在失去重点时,另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或他扶住了可让自己站稳的东西。实际现实生活中,这些带规律性的现象也会积淀为人们处理结体形式的经验,形成处理书法形式的根据。

智永 《千字文》墨迹局部

这说明,书法的形式不存在什么自在的美,而只存在体现了自然形体构成规律被充分运用的美。我们看那些具有形式美的书法,就会发现它们在结体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关于如何结字,也就是如何让结字具有形式美,古人也做过许多总结。

隋人释智果(师从智永禅师)有一篇名著《心成颂》就是专讲结字的。他举了许多实例,什么样的字该怎么结,不能怎么结。人们都认为讲得很有道理。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他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说是心理上要求这样做,否则并非字不可识,而是形式上让人觉得不舒服。故而名其篇曰《心成颂》人的心理怎会无端生成这许多讲求?而且大家心里想的竟都一样。这不有点怪么?

其实并不怪。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存在决定意识。书者循此理作书,观者依此理赏书。我们可以此考察一切书契,那所有被认为有形式美的,哪个不体现这些规律?反之,那些被人视为缺少形式美的,哪个不是违背了这一规律?

当然,问题还不止此。书法还必须保证形象创造具有生命活力。因为书法形式的讲求,终究是为了创造有生命的形象。

如果仅仅是为实用,写出一个笔画结构准确的文字符号就行。书法作为艺术,却不是为形式而形式,而是以形式给形象以生命。所以,一切有利于创造有生命的形象的形式手段,它都运用;一切违背、妨碍这一根本目的的方式方法,都是它所反对的。

古人为什么讲究墨色要如“童睛”,目的就在使字迹显出俨如生命的精神。而王铎作书为什么在落笔之前又将调好墨之笔蘸以清水?意图很清楚,如果统一以调匀之墨书写,墨色缺少变化,就难以作气势恢宏的草书,就不够生动。浓墨之笔,蘸之以水,随势而下,就有了由淡到浓、到润到枯的变化,形象就更丰富生动了。

为什么孙过庭在讲结字时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因为这是进行书法形象创造的基本要求,书写能做到这一步,只是一般能力的表现,还不见更高的审美效果,还不足以显示书家的才能功力,所以为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就须突破常式,就要走非常势的路。这就很“险”,就可能出现失去“平正”,出现“险绝”。但是不敢走出一般的常式,何以展现个人独出心裁、独见功力的创造?所以这时就要“务追险绝”。当书者以“平正”的修养去求“险绝”时,所求得的,实际既不是原初一般的“平正”,也不是失去“平正”的“险绝”。因为真是“险绝”也不是美的艺术。这正如许多惊绝的杂技表演一样,一般的平平稳稳的表现不足言艺术,“险绝”到从高空摔下来,也不是艺术。只有看似随时要摔下但就是摔不下来才是艺术。孙过庭讲求的“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就是这种境界。书法对自然规律的运用以这种形式展示出来,既充分地体现了生命形象构成规律,又充分显现了作为一个书家特有的功力与匠心,所创造的形式才有真正的形式美。

为什么会出现前面所举的那种以为现实中存在形式美等许多认识呢?

一句话,被现象迷惑了审美现象看似简单,不假思考就能对眼前的现象作出判断。实际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培养锻炼才能获得的。首先它是一种能力,是动物的人进化为人化的人以后才有的能力。这还只是一般的能力。对于具有专业性的审美对象说,审美者必须有专业的审美能力。对于书法形式美的欣赏也是一样,书法的美由书法形式展现,但不识书理的人却不知何以为美丑,不知何以为平正、险绝,不知何以为有法、无法、无法之法,何以为工夫……对书法形式美也是无力欣赏的。

傅山 草书

当慢慢懂得书法就是以抽象的文字作具有生命之象的创造以后,审美者才知把字当做一个个生命形象来观照,当发现书法形式上有一种说不出是什么现实之象的反映、却又仿佛具有生命形象意味时,实际就是书法形体结构即它的视觉形式,已引起人们在以从现实万象积淀、抽象的生命形体构成规律所形成的形式意识来观照它了。人们觉得这个字结构舒服,笔画安排得恰到好处;又觉得哪个字哪一画长了,哪一画短了;还有的字,说不出哪一笔不妥,但看上去总觉得不舒服。这说明,前者只是少数笔画没安排好,而后者则是书者还不知结构安排之理,不知道怎么结字,所以处处不合规律这是人从不知有书法形式美丑的观照到逐渐获得了这种能力。这不关乎形式有没有美,而是观者有无这种观赏能力。这是因为书写中把握好形式美的规律,是一种修养、能力,观赏书法形式美,也是一种能力修养。

当发现一个书者的结字很熟练,每个字都挑不出有违基本规律的地方,这当然很好,但长期只能作这种程式化的把握,人们也会不满足。如果前者是先不知结字形式之美到逐渐有了形式美的认识是进步,人们会肯定其艺术的这种进步。后者则说明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些原以为有大美的后又不以为美的原因。

自然物象的形式是自然生成,而艺术作品(比如绘画构图、书法结体)是人的创造。它直接反映了艺术家把握运用自然规律进行成功的形象创造的能力、匠心,所以具有不同的审美效果和意义。所以,艺术的美是艺术家以其智能、修养创造性地遵循自然规律创造的。人们对形式美的欣赏,实际上是对这种创造展示出来的“人的本质”的肯定与欣赏。书法作为艺术,借汉字的书写创造有生命意味形象的形式。形式的审美意义与价值,即在此。离开了这一根本而去讲求形式、论美丑,已没有什么意义。

(0)

相关推荐

  • 书法创作不是搞“形式主义”。

    艺术是形象的创造,任何形象的创造都需要有一种形式存在才具备形象.书法艺术虽然说不完全在形式,因为书法作为艺术除了汉字书写还要精神因素,所以正是汉字的这一形式才使得这形象生动,有个性.显情志境界.书法的 ...

  • 摄影美学概述(三)

    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之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花卉树木.飞禽走兽--,不论是有生命的机体还是无生命的物质,不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能以其自然的感性形式,或令人心旷神怡 ...

  • 形式与形象丨中国书法艺术是形式美还是形象美?

    艺术必以某种形式存在,或视.听.或表演.或以一种介质而存在,或称为艺术形象,比如中国书法.中国画艺术等.无论哪一种艺术都要以某种形式创造一种形象. 敦煌壁画飞天已成为一种艺术形象 因此这种形式那就成了 ...

  • 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多处涂改却是公认的不朽艺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000年书法发展史,每个朝代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书法精英,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傅山.王铎.于右任等等.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书法大发展,匆匆四十年过去了, ...

  • 书法艺术原理丨书法形式

    画家写生,这样取景而不那样取景,画同样的静物,要这样摆放而不那样摆放,纯粹是构图形式的考虑.同样一个字,书者觉得这样结体好看,别的样式不舒服,这都是形式上的考虑.同样质量.色彩的服装,仅仅是样式不同, ...

  • 书法美是形式美?还是形象美?

    书法的美,究竟是形式的?还是形象的? 在以往只为保存信息而书的时代,怎么认识,关系不大.从审美效果上说,它是艺术形象:从实用上说,它确是表音表意的文字形式,因为人们首先需要的是为实用,才创造了这种文字 ...

  • 以主体的精神修养和物质能力,创造生动书法形象的美。

    唐李邕书法 这启发书者回顾所走的道路,便有了越来越自觉和越来越清醒的追求. 这种清醒表现在,第一要磨练技巧:第二积累工夫,第三就是提高精神修养.审美见识等. 有了这些意识,现实的这个美.那个美才反映到 ...

  • 舌尖上的兔子经理之浅谈中国饮食礼仪中的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很多人搞不明白,兔子经理那么大的实力,为什么开的都是小店,而且大多数都"隐藏"在并不繁华的地段,奇怪的是,生意却出奇的好,四面八方的人驱车打的开着导航往他们那里跑--其实,这里面并 ...

  •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

    一.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 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 ...

  • 纪念丨何兆武:糟粕所存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5月28日,历史学.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 自然美的形态:形式美与形象美

    自然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与自然的某种统一.自然美的形态千姿百态,美学家把自然美的形态分为两大类. 一.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是自然物的色彩.音响.形状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的契合,对这 ...

  • 书法艺术之美是形式美还是内涵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中国文字--汉字. 最初的文字是为了实用.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文字不断的被美化,终于在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升准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并逐渐同实用分离. 实用字--主要 ...

  • 谁是最早的精神美国人?极端派清教徒,想了解美国就得先了解他们

    基督教最初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东欧的东正教派,另一个是西欧的天主教派.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天主教在马丁·路德等人主张的宗教改革之下,又分裂出了新教.新教与原来天主教的区别就在于,新教反对天主教 ...

  • 美文推荐:书法的形式美和内蕴美初探——祝天文

    书法的形式美和内蕴美初探 作者:祝天文 书法是其形式和内涵紧密结合而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鉴赏既要对其形式和技巧语言进行深实以感受,还要能深入领会形式和技巧所蕴含的精神境界.书法的形式是其所蕴含的精 ...

  • 如何把荷花拍出高级感?看点评学摄影,形式美和意境美都好看

    荷花拍摄出"高级感",形式美和意境美都好看 立秋一过,荷花摄影就进入到"倒计时"的状态了. 不过粉丝投稿的荷花照片依旧很多. 那么,本期文章,侍墨就继续点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