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 |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
从《诗经》的“美目盼兮”到《红楼梦》的“眼颦秋水”古人从不吝啬对美女眼睛的描绘。仕女图中人人都有细长的凤眼和单眼皮,这是因为当时美人就长那样。
从唐代之后,双眼皮慢慢变多,可能和西域胡人(属高加索人种)的混入和南方开发有关,唐代大批西域胡人来到中国,不可能不和汉人通婚。
另一方面,南方的土著虽属蒙古人种,但混有地中海人(属高加索人种)矮黑人的血统。过去他们分布至华南(甚至华中),随着汉族向南拓展,有的被同化了。
从秦俑清一色的单眼皮,到偶而出现双眼皮的唐代壁画和雕塑,到宋代以后肖像画的双眼皮增多。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随着民族融合,汉族的遗传结构已一变再变,早就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时不一样了。
尽管肖像画中的男女人物,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但历代仕女图中的美女,却无所例外地都是单眼皮。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为人画像,必须忠于事实,但绘制仕女图却无此限制,只要依照约定成俗的审美观,就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历代的审美观并非一成不变。
如唐人崇尚秾艳丰肥,明、清崇尚纤弱轻柔,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细长凤眼和单眼皮的偏好。
在绘画中,从现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画——《女史箴图》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战以前,对单眼皮和细长凤眼的偏好从来没有变过。
仕女图中千篇一律的单眼皮,在晋朝和唐朝可能出于写实。当举目所见,无论男女无不是单眼皮时,形诸丹青自然不可能出现双眼皮,这就像西方画家不会将西方人画成单眼皮的道理是一样的。
然而,宋朝以后,将美人画成单眼皮却成为一种程序。程序的形成,或出于陈陈相因,或出于长期以北方为文化中心所形成的审美观的制约。
总之,在中国人的审美观未被西方的审美观凌越之前,中国人对于美人的认定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这种中国人的自家标准,大约在抗战前后被彻底摧毁。在曾经的“百年版画海报精品展”里,展出的“月份牌画”中,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势的过程。
月份牌画肇始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是一种参用西画技法的仕女图广告画。早期月份牌画所画的美女,体态较为纤弱,眼型以细长凤眼、单眼皮居多。到了后期,体态普遍较为健美,眼型则以双眼皮、大眼睛居多。
转变的轨迹清晰可寻。
— ✚ —
微信编辑 | 沛然
图片及资料来源
IART | 《中国历代仕女画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