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马的形象更为多样和细腻!
明代初期陶瓷中马的形象较少,明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现,主要集中表现在青花、五彩、斗彩、三彩等器物中。此时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以及彩绘手法的不断丰富,马的形象表现较元代更为多样和细腻,官窑和民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官窑制作精细,绘工讲究,注重马的细节的描绘与表现,而民窑则不受拘束,表现自由,或细腻精工,或潇洒恣意,或浓墨重彩,或逸笔草草。多数情况下,马仅作为装饰图案中的一部分出现,常常是在人物故事情节中出现较多,作为主题纹饰来表现的情况很少。
明代早期的马见于天顺时期的青花器上,在描绘手法上也与同时期青花的绘画技法相一致,注重神态与意境的表现,对于细节则点到为止。踏雪寻梅图中的马双耳直立向前,头向前探,四蹄奋力踏地前行,身体重心明显偏向前方,马的这种动态与画面中主人寻得雪中梅后迎着风雪而回的情节相合。而在携琴访友的画面中,马儿与主人回首而望,鬃毛蓬松,四蹄轻快,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
明代中期的马以成化时期的为代表。这一时期马的形象不仅有普通的马,还常见海马的形象。海马在明代初期的青花、彩绘瓷上已经出现,其形象是在两膊有火焰,也就是在马前腿根部生出长长的火焰状飘带。成化斗彩罐上的海马通体赤红色,马鬃、马眼、马鼻、马蹄、马尾用青花描绘,腾跃于汹涌的海浪之上,虽然描绘不够细腻,也没有层次感,看上去还有一点卡通,但却将海马凌空飞跃的动感刻画得生动而传神。
明代晚期瓷器上对马的描绘较多,尤其在嘉靖、万历、崇祯时期的青花、五彩、三彩器物上。嘉靖五彩瓷器上的海马形象较成化时期更为简单和粗率,已经看不到马的具体细节,呈现给人的仅仅是具有马的基本特征的图案了。
万历青花器上的马是现实中马的真实写照,纯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以线条勾画出马的整体形态,并描绘出缰绳、鞍辔等马具,与马上的主人以水墨表现的方式形成一种浓淡的对比;而三彩器上的马与青花的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用墨线勾画出马的形态后再平涂一层淡淡的褐彩,整个形象与器物通体的黄色底色形成一种反差,更清晰地表现出了马的主题纹饰的地位。
这一时期最能细腻表现马的形态的要属崇祯时期的青花器物了。崇祯青花采用了青翠艳丽的珠明料,表现力强,勾画细腻;马仍然作为坐骑出现在人物故事图案中,形态往往是膘肥体壮,神态悠闲,载着主人缓慢前行。
对马的表现十分注重细节刻画,以圆润的线条表现不同部位的特征,通过墨色的晕染与过渡表现出马的肌肉起伏和阴阳明暗的变化;对于马鬃、马蹄以及鞍辔的描绘也用笔细腻,一丝不苟。这一时期,除了表现马作为坐骑的形象外,也有表现马的自然状态的场景,如青花嬉马图罐上的马儿,在主人的陪伴下,在草地上翻滚嬉戏,恣意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