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公路、森林数据造假,“圣城”实际是“臭城”
2020年9月,印度公布4-6月(季度)GDP缩水23.9%,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印度政府在末尾加了一句“哪怕如此,也比美国下跌32%要好的多”,结果引起美国各大经济学家不满,因而对印度真实GDP极其统计方式发起调查。
这一查,不仅把印度独有的GDP计算方式给翻了出来,还连带把公路总公里数、森林覆盖率等等印度以前自称“世界前列”的数据,也一并查了个底朝天。
原来,印度从2015年开始就更改了国际通用的GDP计算方式,先把大量并不产生经济效益的计算对象纳入统计范围,比如孟买达拉维贫民窟的窝棚,无论住下多少人都必须以市场价来叠加计算房租;还会计算牛羊粪的产量,因为牛粪在印度不仅是燃料,同时也是昂贵的有机肥料;印度统计部门还对满大街流动摆摊的摊贩进行预估,将虚构的营业及纳税额也列入GDP;更夸张的是出租车,只要是登记在册的公共交通工具,哪怕是突突车也要以德国同品类汽车为标准计算。
美国经济学报援引国际知名经济学家、CARE评级首席经济师马丹的评价:印度统计局偷换了概念,将美国的数据与第一季度对比,而自己却跟上一年的同季度对比,以印度GDP计算方式统计的话,那美国缩水仅为9.1%,如果以美国统计方式计算,那印度当季GDP缩水将超过50%,所以他们不敢说实话。
不仅美国人表示怀疑,就连《印度快报》也觉得不可思议,摩根大通首席市场经济学家贾汗吉尔公开对其抱怨:印度频繁修改GDP统计方式,而摩根没有怀疑直接采用,使过去几年中多次收到客户投诉数据并不准确,2018年开始,摩根及世界各大评估机构不再采用印度政府公布的GDP、公路里程、森林覆盖率、碳排放、污染指数等等统计数据。
中文网络上前些年出现不少“印吹”,除了“印度全民医疗”外,另一大说法是印度公路总长排名世界第二,达到560万公里,仅比美国少100万公里,比中国还多了将近100万公里。“全民医疗”已经在“王炸”之后破灭,公路里程也十分无厘头,印度统计局将英殖民时代修建的公路和村道、土路,甚至连路面都看不清的小道也算进去,这才有了560万公里的长度,而实际高速公路只有1348公里,这还是2019年的最新数据。
森林覆盖率也是一大笑话,印度统计局2018年宣布森林覆盖率为23.7%,2019年增加到24.56%,排在全球第十位。但实际情况却看笑了无数统计师:国际惯例将树冠密度大于土地10%的森林称之为开阔森林,在此标准之上的才会列入森林覆盖率,而印度政府却把高于0.1米的植物都算为森林,高于0.1米的灌木、杂草统统都算,于是就达到了传说中的80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印度数据造假有多么的夸张,在印度近乎独占的南亚次大陆上,能看到的绿色只有那么几小块,而边上东南亚各国所在的中南半岛,绿色这么浓郁、环境远比印度要好很多,却没有一个国家上榜。
GDP造假事件引起各大经济学家关注并发起详细调查后,森林覆盖率的真相也被查了个底朝天,最终得出数据是:不足10万平方公里,仅其宣称的八分之一。为什么印度森林这么少呢?从印度宣称的“圣城”瓦拉纳西就能看的很全面。
瓦拉纳西是印度北方邦的河岸城市,传说是印度教“湿婆神”在“圣水”恒河边建造的“赎罪与飞升之城”,是印度教七大“圣城”之一。公元635年,玄奘抵达瓦拉纳西时将其称为“婆罗痆斯”,并写有“周四千余里、都城临殑伽河(恒河),寺庙三十余座、僧侣三千,居人殷盛、家积具万、人性温恭、俗重强学”等不吝赞美之词。从玄奘的描绘中,我们能清晰领略到瓦拉纳西的过去是多么的辉煌富足,人们性格温和、重礼好学,一幅“乐土”之景。
而印度除了宣传玄奘的史记资料外,还额外添加了“佛教诞生地”的骚操作,而且标准时间是公元前528年,比尼泊尔科考的公元前520年早了8年。
那么,集历史和赞美于一身的瓦拉纳西,到底是不是印度声称的“圣城”呢?如果问第一印象,我的回答是设施陈旧、卫生堪忧、交通拥堵,第二印象是再加上空气酸臭、烟尘漫天、欺客宰客,简单说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值得认可的地方。
欧美旅游圈素来有“不信印度人搭讪示好、不信印度人承诺”的警语,但到了瓦拉纳西才知道,这座城市几乎集成了所有印度城市和人的缺点。
恒河是印度文明不可或缺的发源地,是昔日印度佛教流传盛行的媒介之一,梵文曾将其称为“来自天上”,因而又被印度人誉为是“母亲河”,几乎所有印度流传的神话故事都会提到恒河,印度教替代佛教后,恒河的地位不降反升,进而衍生出“四大必行”:“敬仰湿婆”、“恒河洗澡饮圣水”、“结交圣人”和“住在瓦拉纳西圣城”。
在这四必行中,只有瓦拉纳西人可以全部做到,于是乎,外地人哪怕千里迢迢也要赶赴瓦拉纳西,在恒河边祭拜、洗一次澡、喝一壶恒河水,做不到居住在瓦拉纳西?没关系,死了在瓦拉纳西用木头焚尸也一样。
所以,恒河边二十四小时都在不间断的焚烧尸体,一名出售木材的商人说:“瓦拉纳西是低种姓来世能否跻身高种姓的唯一通道,所以木材都得提前预订,现场不一定能买到,要时刻盯着防止他们偷木柴”。
烧完了怎么办?毕竟恒河是“通往天上的圣河”,而骨灰骨骸和生前衣物等等都得抛入恒河,就这样,站在恒河边的我傻眼了:这跟“圣河”有几分钱关系?河底是骨灰骨骸,河面漂浮着垃圾和死者物品,人们还要下河洗澡喝水?
为了彻底了解整个过程,我给了商人1000卢比,让他从头到尾带我走了一遍流程。
原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外地人要先入住瓦拉纳西特设的死者收容中心,然后领取号牌等待死亡再进行下一步。没错,是活人跟死人住在一起的那种,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入住的人会什么时候结束生命。富裕家庭的亲属会用很多花卉妆点死者,由小辈或雇人抬到寺庙中“超度”,然后再抬往河边排队焚烧。
瓦拉纳西只有三个真正位于恒河边的焚烧点,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规划,只要河边有木炭灰(说明有人烧过)就能烧。选好地点后去买木柴,在印度教规定里,死者必须由木头的火焰焚烧才能达成心愿,这也让瓦拉纳西成为印度最大的木材销售地,最少100公斤木头起卖,穷人买不起只能三五人拼着买,担心不够烧的话,再去捡点别人烧剩的木炭。
再加上印度管道欠缺、燃气昂贵,多数人家用只能砍树烧柴,否则就得买牛羊粪做成的粪饼当柴烧。可想而知,印度一年森林砍伐量是多么的恐怖?瓦拉纳西更是诸城中的“佼佼者”,以印度把灌木和杂草都算成森林的做法,北方邦的覆盖率也只有6%,真的是种都来不及烧。
把瓦拉纳西称为“圣城”大加赞美的人,基本都只看过滤镜照片中的局部,只有去过这座城市,逛过街景、品过小吃、看过恒河、进过寺庙古迹的游客,才知道街头满是污水横流、臭味熏天,小吃用手抓、油是黑的,恒河边的人们不仅洗澡喝水、还会顺带刷牙洗衣服,500米外的对岸就是全球最长的垃圾场,唯一值得期待的是寺庙古迹,如今也沦为死者焚烧前的临时地点,想闻尸臭的可以去试试。
为了拍出传说中的滤镜照片,我在恒河边蹲守到清晨人流少了很多的时候,才拍到了这么一张勉强能入眼的,即将离开时,一阵呼喊声吸引了我的镜头,原来是渔夫钓到了一条大鱼。据说,这条3公斤重的恒河鱼能卖出3000卢比的高价,只因它出自恒河。
这就是瓦拉纳西,印度的“圣城”,现实中却被游客称为“臭城”。
(纪实旅行不易,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