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对价值的判断
当你一旦拥有了某种事物的所有权,那么你对该事物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导致人们在做出取舍决定的过程中,对于利害的权衡失去客观标准。
例如有的人并不喜欢当下的工作,但一想到辞职换工作就满心纠结、瞻前顾后,用种种似是而非的借口去拖延,结果错过了机会,耽误了时间。还有大多数股民,在几千只股票里翻来覆去找不到满意的,但某只股票一旦买入,再也不肯放手,尤其是出现亏损,拿个三、五年都不奇怪。当然还有感情问题,前几年看过一个情感咨询节目,一个女人问主持人,现在的男友不爱自己,甚至到了非打即骂的程度,问主持人自己现在该怎么办。主持人一脸懵逼的问她,你为什么不离开他?那个女人迟疑的说:可我依然爱他。伶牙俐齿的主持人难得的愣了半晌,最后只嘟囔了一句:不知道这种爱从何而来。
人们通常会认为,自己拥有的事物比别人拥有的同样的事物更有价值。
例如,有两件东西让你选择,一块400克的瑞士巧克力,以及一只白瓷的咖啡杯,它们的市场价格基本相同,你会选哪个?一般人都会回答:“无所谓”,或者“随便”。那么就让我们假设人们对这两件商品的偏好相同吧。这时我把巧克力和咖啡杯分配到你和其他人的手上,然后问每个人,是否愿意将手里的咖啡杯或巧克力和别人的相交换,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人们对巧克力和咖啡杯没有明显的偏好,那么交换的概率应该是50%。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克·奈奇教授就做了上述的实验。他把样本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得到咖啡杯,另一组得到巧克力,而第三组样本则可以自由选择是要咖啡杯还是巧克力,结果第三组样本中56%的人选择咖啡杯,44%的人选择巧克力,这接近于50%的交换率。
奈奇教授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分到咖啡杯的人中,只有11%的人选择用咖啡杯去换巧克力;而在分到巧克力的人中,只有10%的人愿意去换咖啡杯。显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别人的更好,所以不愿意去交换。
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让获得咖啡杯的人(卖家)和没有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他发现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25,而买家的出价(中位数)是$2.25-$2.75,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是卖家不近情理吗?还是买家太小气?这个实验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价值”的主观性:一件东西究竟值多少钱,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个位置上。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利益争执,大都源于这种心理。要想避免这种主观偏执,最好的办法是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如此我们会变得更加通达,更加善解人意,这才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