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南第一村
“有埭美的厝无埭美的富,有埭美的富无埭美的厝”,这句龙海当地流传的土话意思是说:就算你跟埭美同样富有,也没有跟埭美同样的房子,有跟埭美这里同样的房子也没有埭美那么富有。正月初六下午,我们就前往号称“闽南第一村”的埭美村,一睹传说中的闽南大厝的风采。
埭美村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西部,九龙江南溪下游,原称埭尾,意指较为边缘的地方,因闽南话“美”“尾”音近,近年来改称埭美。埭美村是一个保存完整的闽南古建筑群村落,距沈海高速东园出口约两公里,四周鸡笼山,大帽山与峨山环抱。 埭美始建于明朝,至今有560年的历史。村落由族人统一规划,统一建筑,全村260余座建筑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几百年来村民们恪守祖训,没有更改过整个村落的建筑格局,使得埭美古厝名扬一方。
古村四面环水,古榕映影,水光潋滟。河水系长达3.2公里,环绕着整个村庄,埭美村也因此获得“水上古民居”的美誉。近年来前往古村游览的人日渐增多,村里也相应在村外建设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都是免费使用。从村头新造的石拱桥进入村庄,首先是几株枝叶繁茂的古榕傍溪而生,撑出一片绿荫。绿影里矗立着埭美村的名片石碑。
村子岬角照例是一座小小天后宫,飞檐画阁。门外一颗参天古榕,这几乎是闽南临水村庄的标准配置,浓厚的乡土气息,平静亲切。而紧挨着的河道里,成排的大榕树横卧水面,一艘废弃的小木船漂在绿影里,风吹过溪流,皱起粼粼细纹。
大榕树下水道边可见一处旧码头。村外的水道直通九龙江出海口,作为繁盛一时的漳州月港的一部分,埭美村民通过环村河这条黄金水道源源不断地把农副产品运输到外地贸易,成为“漳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埭美的富”由此而来。
而更吸引人目光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闽南传统建筑。这些房子都按照统一规划,建设风格、形制保持高度的一致,布局呈轴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屋顶多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高高翘起的燕尾脊错落起伏,舒展的檐角整齐划一,规模宏大,气势十足。
第一排古厝正中是埭美村的祖厝祠堂。相传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陈仕进于明景泰五年(1450年)在埭美开基建业,埭美一直是陈姓后人的聚居地。祖厝装饰工艺极为精湛,木雕、砖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构件上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即便是梁上的漆画、贴金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磨损,但从古厝精巧的构造和装饰,仍能看出当时埭尾村富甲一方的家世。
村子里也开了几间商铺,然而商业气息不浓,并不显得喧闹。人气旺的数这家卖锅边糊的小吃店,由于是用米浆现磨现做,吸引了不少游客尝鲜。而普普通通的一个石磨,对于一些从城市里赶来的游客来说,也充满了乡野的趣味,争相上前亲自动手操作一把。
埭尾村规划有度,古厝一律坐南朝北,新建的房子则一律坐北朝南。古厝的每一横列间都有红砖铺地的大埕,闲时泡茶,农忙晒谷,大埕给邻里乡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与交流场地。同时屋前屋后留出足够的开档和间距,极具超前意识。
具体到每一间房屋,除了形制统一,就连大门正上的装饰图案和题字都如出一辙,果然是一脉相承,看来该族群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认同。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当所有边门都打开,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这么形成了。据说遇上下雨天,不带雨伞跑遍全村也不会淋湿,走的就是这条捷径。
埭美村是水上的村庄。遇水则活,虽然村庄四面环水,然而居民仍不辞将一泓活泼泼的溪流引进村庄中间,这画龙点睛的一笔不但给予出行更大便利,夹岸的菜地篱笆也增加了村庄的色彩,清波倒影点缀在宏大的红瓦白墙建筑群中,赋予村庄更多灵性。
登上村后新建的楼房屋顶,可俯瞰埭美古厝的标准格局,每一户都是中间大屋,两边各有一个耳房,每家都有一个半封闭式的红砖小埕。相对于公共的大埕,这个小埕有一定的私密性,保证了居民生活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干扰,设计合理。
檐牙高啄,鳞次栉比, 美哉,埭美!
红瓦乌脊,队列整齐,壮哉,闽南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