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注释】
选自《庄子·马蹄》。
毁:破玉雕琢。
孰:哪能。
珪璋:贵重的玉器。
道德:自然之道。
废:失去。
安取:哪里用得着。
【赏析】
庄子反对用仁义礼智等人为的东西来禁锢人的思想,他说: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意思是:白色的玉石不毁坏,用什么造出珪璋?人的本性道德不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这是反问句式。它正面的含义是,毁坏了纯朴的玉石而造出了珪璋,废弃了人的本性道德而造出了仁义。
庄子认为,织出布来穿衣,耕种出粮食来吃饭,这是百姓正常的共同的天性。人的天性保存最好的时代是人与禽兽混杂在一起居住,与万物混同不分种类,那时没有什么君子、小人的区别。人人都不用智谋心机,德性就不会丢失。大家都无私欲,就叫做纯朴。纯朴就能保持住天性。
然而圣人出来后,推行仁爱大义,超越人的本性制定礼乐,天下人才开始有了分别。这种人为的东西,毁弃人的本性道德,造出仁义,是一种罪过。犹如损坏纯朴的玉石、造出玉器珪璋是工匠的罪过一样。
庄子在自然的无形与有形中,推重无形,在无限与有限中,推重无限,在无为与有为中,推重无为。因此对一切有限有形的美音、美色、美誉、美辨、美言都加以否定。认为一切人为的东西,包括仁义、道德、艺术都是对自然天性的一种破坏和文饰,是有害的。提倡仁义,就会带给人道德上的毒害。因此,庄子倡导人们追求天性,追求人性的解放,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达到与大道的统一。
今天,给予“白玉不毁,孰为珪璋”的理解与“玉不琢,不成器”相近,即一块纯朴的白玉,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更有价值的玉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