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高速公路服务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下)
作者:张洁、周东春
高速公路服务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引领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定位始终是服务于交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其核心的价值依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需求。服务区又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文化,推动产业融合的大平台。
因此,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服务出行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骨骼、以社会文化为内容,结合商业经营形成可持续发展。
*开放与共享*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直以来,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的壁垒问题,统领集权意识、经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存在,再加上消耗较大而导致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调整和重塑。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疏通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而且需要建立完善开放的产业链平台。
深化体制改革
在供给侧改革和内循环的双重战略引领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不能仍站在仅仅提供交通服务的层面去考虑,也不能仅仅站在一个点位的建设去考虑,在提供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合作模式的创新。
首先,高速公路管理单位需要进一步改变本位主义意识,与民间的服务区运营商的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租赁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处处设限的现象。需要为经营单位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提供技术支持,开放资源,鼓励创新。
其次,供给结构的调整依赖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对路网每一对服务区关于人、车各维度的数据采集、动态分析与共享,打通各管理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行政壁垒、信息壁垒,统一接口,以大平台、大数据赋能服务区经营者。让经营单位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才能针对市场需求调整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商业经营 。
*模式的创新*
深化市场开放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模式大体分为“产权方自营”、“外包+监管”、“专营平台+招租”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并一定程度实现了市场化经营升级。
三种经营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采取何种模式,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评估项目,降低投入风险,制定招商策略,建立运营预警机制,定期评估运营状况,控制经营风险。
整体外包模式,只要控制好风险、理顺好双方关系、监管措施有力,也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也能实现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双赢。
传统经营模式优点在于产权关系明晰,便于管理。但是由于服务通常按照高速公路路段公司而采用分散经营,各个地区服务区经营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式,服务区管理角色定位不准,经营决策随意性较大。
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效益低下,市场意识淡薄。各个服务区自成体系,实行全方位经营,另一方面,市场意识、资本运作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和规模优势。除部分服务区车流、人流量大,经济效益好外,整体经营效益低下,国有资产保值面临困难。
2)服务质量差,管理水平不高。各服务区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管理经验普遍缺乏。服务区管理上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人员聘用制度、业务授权制度、审批制度、采购制度、报告制度、审计制度、盘点制度、考核制度等基本缺乏或不健全。内部控制薄弱,不仅导致经营管理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更从根本上损害高速公路沿线经营的形象与声誉,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3)闲置浪费严重。各服务区功能设置基本相似,经营管理着同样的业务,采购、销售服务以及人员、设施各自配套,大而全小而全,加之服务区设计布局上不尽合理,造成服务区使用效率低下,人财物配置的极大浪费。服务区的分散管理模式,增大了人力管理成本。
4)形式化与利益至上。服务区的升级改造带来的巨大成功,导致急功近利的现象频发,忽视商业经营基本逻辑,出于面子工程、短期业绩而盲目投资导致经营亏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明知亏损的条件依然要求承包方投资的情形屡有发生。
总之,按照一路一个业主的建设管理模式来经营服务区,不利于提高对路网整体资源利用,效益好的服务区大家抢着经营管理,效益差的则完全不同。传统的服务区经营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已经明显不适应服务区的发展。
目前,部分省份已看到了服务区分散化经营的不足,也在尝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欲达到服务区做大做强的目的。
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正呈现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而沿海及内陆的成功经营案例也为其他高速公路经营者树立了信心,并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营。但统一管理经营模式需要打破体制限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服务区管理机构应全盘考量,整合辖内资源,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例如合资联营模式,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成果。解决区域内服务区建设发展的资金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问题和规范问题。
合资联营模式是指由高速公路经营开发公司与服务区经营管理具有优势企业共同入股组建服务区开发公司,开展服务区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公司所有运作最终目标均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股东自然会从经营管理考虑,不仅所投人的成本需要回收而且尽量缩短投资回收期,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投资回收的问题。
集中管理模式:
优点:
1、解决了服务区建设时资金困难题,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2、可以实现主线建设和服务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达到路通桥通,服务到位。
3、实现统一管理,走集约化道路,提高服务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资产盈利能力。
4、有助于建立统一标准,提升品牌形象。
缺点:
1、操作复杂,需协调各路业主利益。
2、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
3、需要一套懂服务区经营和企业运作的经营团队。
合资联营模式:
优点:
1、解决了服务区建设时资金困难问题,实现了优势资源的整合。
2、共建共营、资金使用更高效,融资渠道更广泛。
3、利用合资方的专业团队,快速形成经营能力。
4、共享服务区经营管理的收益,目标一致,发力一致。保障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缺点:
1、操作复杂,需协调各路业主利益。
2、合作对象选择至关重要,实力、资质、信誉要求高。
*党建引领*
加强联动融合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中,需要真正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战斗堡垒作用。高速公路基层党建工作是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有效开展,持续拓展深化区域化联合党建的内涵、功能和外延,有助于加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践行“交通为民”的理念,以交通经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名片宣传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入践行“卓越党建+”的管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总揽服务区发展全局。以党建联盟和 “智慧党建”为平台,以融合式党建引领激发活力,以服务区经营为载体发展路衍经济,依托地方组织能力和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各区党建特色的服务区新标地。
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线很重要,服务区是面对大众的最前沿,基层党组织担负着传播、传递、传承的重要职责。
同时,党建工作为服务区的生产建设和经济管理服务,为员工提供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服务。如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治、经济法规和法制的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通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人才意识等等新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体系。“生态也是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现代化成果。现代化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出行的需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到目前阶段,具备了流量大、传播广、客群优、融合度高等特征,已成为实施消费扶贫、惠农、助农的最佳载体之一。
目前开展惠农、助农工作,痛点在于产业链的不健全和不通畅,供应端缺乏有效的生产组织、产品研发、创意赋能和平台支撑,在消费端又缺乏真正落地运营方和高效的渠道。
因此,必须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与地方政府及企业高度协同,挖掘优质产品资源,扶持建立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与运营平台合力建设扶助对象与产品的溯源体系,通过政府背书树立公信力。
运营平台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展终端形象设计、宣传推广、销售策略、渠道拓展等活动,围绕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做好营销活动策划。更为重要的是关注终端经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做好数据运营分析并与供应链共享,使得供需更为精准和高效。从线上线下畅通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推销扶贫产品,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数字化建设的新结构性力量*
信息科技技术应用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的。需要抓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不仅要发展体现现代化水平的新一代信息产业,还要发展应用信息化最新成果的各类产业,也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
为此需要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问题,打通通道,建立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现代产业体系与创新科技体系相得益彰,将成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发展格局下的强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要求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
而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重要节点,必然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通过大数据为服务区规划设计、运行监管、物业管理、应急决策、运营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驾乘人员提供交通、文旅、路况、天气、饮食等全方位的数字信息服务。
在服务区管理与经营方面,通过智慧安防、智慧照明、智慧停车、智慧厕所、智慧监控中心、经营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工具的部署与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与协同能力,降低能耗及人工成本,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质量。
同时,在以衣食住行为首要刚需场景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中,“行”作为承载人与地之间的交流要点已被深度挖掘,但目前极为重要的一环——智慧高速出行还未开发,而这个出行服务市场最终将集中于一个特殊而又封闭的环境中,那就是服务区。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人、车、服务的实时交互,实现服务上线、消费上线。
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到现阶段,不再是提供简单的、初级的便利、餐饮服务,服务区的高品质发展要求服务区在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业态与品牌布局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多维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招商不仅仅是简单引进企业进行投资,更不是以租金高低决定是否引入,必须以大数据为论据的商业策划先行。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各行业发展动态以及经营目标来进行业态设计, 给予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服务区经营单位与品牌商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租赁关系,经营单位在进行业态布局之前就需要分析业态与品牌商的适配度,分析业态是否适应服务区场景,分析招商对象是否具备经营能力与意识。二者缺一都会影响招商的成功率。
此外,品牌商的进驻不意味着招商工作的结束,运营单位应以大数据分析为前提,在品牌商经营的全过程中提供诸如选品建议、销售培训、绩效设计、经营分析等工具或支持,培育品牌商健康、高效运营,共同发展。
*文化与内容*
文化内容建设
如今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升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服务区转型发展正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向“百里挑一、百炼成钢”更高层次目标进阶。
消费者对服务区的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体验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改造的现状,不乏在商业服务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例如梅村服务区、桐庐服务区、嘉兴服务区、原阳服务区等,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出行中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但鲜有在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获得成功的案例,产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高租金情况下的盈利压力,文化内容的价值认知偏差等。
基础设施硬件的改善以及商业业态的提升,在短期内可以很好的提升人们交通出行体验,但随着服务区市场的成熟,很快就会面临同质化的问题。而作为公益服务性质的文化艺术空间,具有展示、传播地方特色艺术文化;消解交通出行精神疲劳,获得精神愉悦体验的价值。
但如何能够持续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良好体验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高品质的内容,其次是艺术空间价值的实现与提升。文化内容可以与服务区内其他业态进行联动,依托服务区独特的点位资源和流量价值,构建文化产业链,最终实现内容的产品化及产品的内容化。
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是个性的,也是最能触动观者内心而获得共鸣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若繁星,交通与文化的结合是满足消费者对服务区的特色化、差异化体验的创新方式,也是满足美好出行生活的最好实践。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