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杰​ | 甜蜜

甜蜜
文|杨培杰
就在这个秋天诞生了一个农民的节日——仓房镇第一届柑桔节。这真是一个地气蒸腾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向农民致敬,更是一种乐观向上延伸至精神生活的转变。
秋日温润的天气里,我在手机上观看柑桔节直播,看的不禁潸然泪下。柑桔节上受表彰奖励的人员当中,有几个人我认识,其中胡玉良当年开二五车的小青年,现是“桔子老板年收入几十万元。还有一位叫吴占利原来在仓房街开了个小卖部,现是柑桔合作社领导,柑桔收入相当可观。可笑无知的我身在特区还忧着家乡的经济发展真是杞人忧天。看着视频又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这是渗透着原乡记忆丰富而温暖。记不清多少次回忆中总是闪跳出家乡柑桔的一个场景一个画面。
那是我二十多岁,在镇广播站自办节目”跑新闻”。那年秋天我经过磊山村吴家沟桔园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背着猎枪站在一棵桔树旁,她俯着身子闻着桔子的清香,深深沉浸在丰收在望的喜悦中。一阵阵微风刮来,桔树叶子随风轻摆,她的长发飘飘真好看。我都看呆了,幸好她没看到我。
难忘记那次陪县宣教科的焦玉峰老师游瓦庙沟桔园场的情景。我俩俯瞰望去只见湖光山色非常迷人,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翠绿的桔树,连绵起伏的山岭上建着一个个平房,多像万里长城的烽火台。我想起元好问写淅川丹江的词,”草堂潇洒淅江头,傍林丘买扁舟,隔岸红尘,无路近沙鸥……:”
我最初品尝柑桔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慈详的岳母翻山越岭从陆庄给我们背来半袋柑桔。我急忙拿一个剥开皮咬了一口,瞬间一股酸甜直沁心脾爽口爽心。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甜的桔子。从青年到白头走过万水千山,始终难忘那甘甜的味道,那滋味相隔经年后,依然口齿留甜。现如今各种柑桔都吃遍了,可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
三十年前的仓房镇并没有桔树,那时大伙儿的日子还不富裕。我听说北坡村里有位老人病危时,他老婆儿含泪问道:”娃他爹你想吃点啥?”老人虚弱地说:”我嘴苦嗓子干难受,想吃点桔子。”他老伴迈着小脚颤巍巍的买来一瓶桔子罐头喂他。当时桔子可是个稀罕水果不常看到。老人喉结滚动很艰难地吞咽了一小口,闭目直喘气轻摆了一下头,又艰难的睁开眼笑着看着孙娃儿,意思是让他吃。老人儿子带着哭腔说:”爹你老有啥愿望?”老人深情的看着儿子很低沉的声音说:”我想再听一回”打火炮”原来此时邻村有户人家在给过世老人办三周年追悼会,从那里隐约传来锣鼓声,患病老人想听又听不清楚。他儿子连说:”行,行。”他马上行动,用架子车载着老人来到村外山梁上,让老人听那邻村传来的唢呐和锣鼓声。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仓房镇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状况。俗话说的好穷则思变。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赵天斗书记,杨圣涛乡长周文芳乡长毕心朴乡长带领下,仓房镇大力发展”甜蜜的事业”让荒山野岭变了模样。乡亲们忍饥耐寒,挖山开漕深挖三尺后,培土栽培桔苗。这是大功一件,应记下来,让我们的后代明白,今天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就在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年夏天,年迈的大舅在桔园里锄草,中午十一点他还没收工,他倒在了地里停止了呼吸。无独有偶,凤凰岭下我刘二哥正扛着蹶头走在桔子地里,突然倒下再也没站起来。一个桔树的茁壮成长不但需要风雨阳光,经历春夏秋冬,而且还需要桔农匍匐大地流淌许多汗水。想着这样辛苦一世老实巴交的人没去世在床上,却倒在田地里,当时我心里不好受,不过现在我已心里释然,做为一个农民去世在大地的怀抱里,就是善终。一个金黄的柑桔,凝结了多少果农的心血和汗水。
仓房镇地处南北交界三面环水,地理位置和小气侯特别适合柑桔生长。又有武汉农科院教授指导技术,果农又舍得下力浇水,施肥,修剪,这里生长的柑桔皮薄肉甜品质优良,销往东莞,深圳,汕头,郑州等国内城市还出口俄罗斯,可以说是甜遍神州,甜遍远东。我相信家乡柑桔很快会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乖云上网“走的更远。柑桔成为仓房镇农业振兴战略支点。让人开心的是乡亲们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  仓房柑桔甜如蜜。”想到这句话,风吹桔叶摆动中,我就委身于桔园中,悄然化为一株站立的桔树。明白了世事沧桑后,其实柑桔的甜,它是大地散发的恒久之甜。
这些年我作为打工人,远离家乡却常常牵挂着故土。为此我禁不住写下这些文字,祝福您仓房!毎每想起家乡那3.5万亩桔园,犹如一篇优美撼人的诗行,永久怡人生香,使人意韵豪迈回味悠长。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杨培杰,河南邓州人,南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邓洲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教学之余喜欢阅读《花洲文学》。出版有散文集《丹江人家》。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杨培杰  |  白发老母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