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苏东坡传》

          我和《苏东坡传》
                    江雁

会根师父发信息来:如果可以穿越,有哪一位古人,是你愿意认识,愿意和他交往的?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苏东坡。顺便附上了一张笑脸。
会根师父想必对我的答案早已了然,毫无意外地与我讨论起了苏东坡的可爱之处。我们说他的才华横溢和粉丝无数,说他被贬到天南海北还没心没肺的快乐着,也说他非同一般的好吃与好厨艺,以及他常常喝酒喝到断片的糗事,等等。最终的结论是,苏东坡是史书里活得最接地气、最有性格的一个人。其他那些人呢,要么厚黑得很,要么喜欢装模作样。
后来我们就说到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会根师父说他还没读过,很惭愧。我也很惭愧,因为我也没有读过。两个都认为自己很喜欢苏东坡的人,结果均没有读过被誉为人物传记典范之作的《苏东坡传》,确实够惭愧。
会根师父乃出家人,可能是因为忙于研究佛学而忽略其他。我一个在家的闲人,怎么也好推三阻四不读?
其实我也有理由。当初还很年轻的时候,知道《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以英文写就的,惊叹之余,我总担心别人翻译过来的未必能展现出先生的语言风格,于是暗自计划必须先学好英语,再去读林先生的经典之作。然而许多年过去,我在近知天命的年龄,终于发现自己除了家乡话和普通话说得还凑合,学习其他语言的天赋基本等同于零。现实是,我不但把在学校好不容易习得的若干英语单词,几乎毫无保留地还给了老师,还无可避免地耽误了自己对经典的阅读。我很想并且也确实像会根师父一样,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只不过又加了四个字:“罪过罪过!”
与会根师父的这番对话,是在2019年6月。其时我正处在各类琐事的忙乱中,但心中已将读《苏东坡传》的计划再度提上日程。
约莫又过去半年时间,京城一位朋友在读《苏东坡传》时,给我发来信息说他读到东坡先生“每次想到京城无数人死于庸医师,我就倍感庆幸”的态度,觉得颇符合我的风格。我乐不可支却又假装羞赧地告诉他,身边不少朋友都曾经冠我以“女版苏东坡”之名,只可惜,我少了他的才华。他悠悠然回我三个字:江东坡。
我狠狠地偷笑了一番,而后便觉得,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我若再不把《苏东坡传》好好读一读,非但对不起千年以前的苏东坡,对不起千年以后的林语堂,也对不起试图像东坡一般活着的我自己。
于是火速上淘宝,从搜索到下单,前后历时一分钟二十五秒。精装典藏版,内有齐白石先生的画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52元。但我花52块钱买了两本,还可以拿出一本以飨好友,实乃大惊喜!
两天后的晚上近九点,我已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享受我的睡前阅读时光,突然接到快递小哥打来电话,让我出去取快递。
我第一次遇到大晚上的有人送快递。尤其还是在这样阴雨初歇,天气湿冷到令人发指的夜晚,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推脱不去。然而当我以最快的速度酝酿措辞,准备请小哥第二天再辛苦一趟时,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该不是《苏东坡传》到了吧?于是立马钻出被窝,胡乱披了一件棉袍便冲出门去。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我满心欢喜地向快递小哥千恩万谢,弄得他一脸懵逼地再三鞠躬,连声说你就给个好评就行,实在不必如此客气。我心里默念: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而后,我的枕边书添了本《苏东坡传》。那天,是2019年12月1日,我发了个朋友圈,表面上是感慨快递小哥的敬业,其实纯粹是要记录自己的心情。我还给会根师父发了个信息,向他分享得书之乐。第二天一大早,他回我道:阿弥陀佛!

我原本的计划,是要在三天之内读完《苏东坡传》。以我惯常的读书速度,346页,这已经是慢到极限了。但事实上,我一直到2020年元旦节的清晨,才真正宣告把书读完。
不是我老眼昏花,实在是最近染上了一种病,喜欢刨根问底。这也还得赖林语堂先生。他老人家原本是英文写就,所针对的人群自然是以欧美人为主,于是“为免读者陷入中国人名复杂之苦恼,我已尽量淘汰不重要人物的名字,有时只用姓而略其名”。然而我到底是好奇:
秭归两个大诗人应为屈原宋玉无疑,一个著名的皇后和另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女人却分别是谁?
“苏东坡蒙朝廷赐予的等级,在宋朝只有另一人获得”,这个和苏东坡一样牛气的人是哪一个?
是什么样的神仙人物,能面对苏东坡在《凌虚台记》中并不含蓄的讽刺,却可以大度到“对此文一字未予更动,照原作刻在石碑上”?
等等。
好奇害死猫。我不是猫,自然死不了。但我因为这“等等”的好奇,一边读《苏东坡传》,一边查阅资料,结果是翻宋史,找度娘,又“等等”了一回,把自己忙得不亦乐乎。
“等等”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有个困惑还是让我心神不定。
我承认,我当年确实不是一个好学生。爱上学习,是在我明明到了不惑之年,却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惑”的时候。但是再怎么不爱学习,我也记得当年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似乎对于王安石及其变法有着很多的褒奖。然而《苏东坡传》里却告诉我,新政实施八年,只落得个天怒人怨,君臣不睦。即便是最受好评的青苗法这一堪称美丽乡村工程的发轫之作,到最后也一变而为扰民,弄得农民家败人亡。
林语堂的笔下,那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贪财不爱吃穿并且感情专一的大宋名相,原来还是个惯于排除异己、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拗相公”,是个“一遇到别人反对,则暴跳如雷”的“妄想狂”,是个篡改古籍、实施文化钳制的沽名钓誉之徒。
林语堂甚至说:“王安石使国家的垄断取私人的垄断而代之,弄得小生意人失业;农人在无力付强迫的青苗贷款和利息之下,卖妻儿而逃亡,为他担保的邻居,或与之共同逃亡,或把财产典卖。县镇监狱有人满之患,每一县政府都有查封的抵押品和没收的财产,衙门也讼案充斥。朝廷这样施政之下,即使没有外族侵入,任何朝代也会灭亡的。”
我很有些恍惚。王安石身为大宋一代名相,即便谈不上“伟光正”,但终归也能算得上青史留名。何以在林语堂先生笔下,竟是如此一番讨人嫌的模样?是先生对他有某种偏见么?
倘若林语堂先生没有故意丑化王安石,那就只能证明我是个历史白痴。那么,我是不是又可以庆幸,好在我终于读了《苏东坡传》,关于历史,我还有可能“脱白”了呢?
心里默念:阿弥陀佛!

收到《苏东坡传》并晒朋友圈的当晚,有位远方友人留言:这书想听听你的读后感。我回了个龇牙的表情,未置可否。
读书总会有读后感。但若“感”得不好,不过是贻笑大方。我算不得聪明,但也谈不上笨,还是不给自己设套为妙。
比如现在,我给这篇文章的标题写成“我和《苏东坡传》”,首先就摆脱了“读后感”的嫌疑。这样,我即便最后“感”得不好,也还可以为自己找点借口。如此一想,便觉得自己到底是聪明了一回,可以放心大胆地“感”上一“感”了。
前面关于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思考,其实已经算是一“感”。但林语堂先生写的是《苏东坡传》,我若只去“感”王安石,实在又是舍本逐末,不可原谅了。那么,我们还是来看一看他笔下的苏东坡吧!
我以为,《苏东坡传》实在应该是后世一位才子对前朝一位才子的致敬。
在这本书里,林语堂先生以他一贯的幽默、闲适,热情讴歌了具有纯真性灵和达观精神的苏东坡。他在序言里就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偏爱之情,溢于言表。
他用了一连串的语言来给苏东坡画像,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土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已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大概算得上从古至今人们对苏东坡总结得最为精辟的一段话了,然而林语堂最后还要补充一下:“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于是,他写了苏东坡一生的大起大落,写了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并且隐隐将其与北宋的历史风云联系了起来。
他写苏东坡是如何的红榜高中、身负才名;也写他“乌台诗案”中受到的排挤与压迫,写他被卷入朋党之争后的外放出京、几度被调任;写他扎根杭州,百姓对他的爱戴;写他屡遭贬谪、颠沛一生,却始终如一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百姓、爱世间万物。
可以想见,《苏东坡传》的完成,林语堂先生付出了多少辛苦,但一定又是乐在其中的。一个千年以后的幽默大师,在阅读了大量关于苏东坡的资料以后,恐怕实在是无法抑制对千年以前那位绝世文豪的热爱了,所以他必须得拿出自己的笔,去写他的才情、言行、诗词,当然也包括他的幽默、乐观等等。
苏东坡确实是幽默的。他与王安石谈其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他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
他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为免朋友担忧,居然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实在风趣得很!
苏东坡也是热爱生活的,或者可以单纯概括为“好吃”。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余秋雨说林语堂把被贬黄州以后的苏东坡写得太过乐观,我觉得有失公允。想来是他自己有公费展开“文化苦旅”,所以便不能想象苏东坡穷到一文不名,居然还可以如此快乐。
他不知道,有些人的快乐,是自己营造出来的,而苏东坡正是这方面的绝世高手。所以他还能留下“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会说“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会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会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会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
有美食当前,还有这样的心态,所以即便“一肚皮不入时宜”,苏东坡不但很快活,而且是快活得要命。
苏东坡还是刚直的。他不止一次因诗被捕、受审,但却始终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他先说“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写“犹诵麦青青”,言语间尽是对官场的鄙夷之意。甚至于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还要写诗两首,写到自己也掷笔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药!”
比起后世那些在权势与利益面前蝇营狗苟的无良文人,这样的苏东坡,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何况他还有对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对朝云“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缅怀。还有对朋友的一腔赤诚,对弟弟苏辙的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以及对政敌的豁达大度。
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
透过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终于相信,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不关乎压迫,也并非不平等,而是价值上的差异。一个人的价值要怎样来衡量,方法固然有很多,苏东坡则是以他的人格来呈现的。他的诗词自不必说,论史能做到文采斐然,远非常人可比。所以,苏东坡的人格,是艺术人格。这样的人格,注定他心系苍生,属意山水,光风霁月。这样的人格,仅次于圣贤人格!
……
对于《苏东坡传》,对于苏东坡,我其实是“感”不尽的。那么,就到此为止吧!
阿弥陀佛!

(0)

相关推荐

  • 2020阅读,在东坡和草木之间

    人到中年,一直在做减法,生命所需,原本不多. 对于工作,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去做,保持专业精神.工作之外,以简单.健康和有趣为原则,在草木和阅读之间安放自己的心灵. 为完成部落五周年作业,已经总结过了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苏东坡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我在图书馆遇到这 本书时,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 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苏东 ...

  • 永远的高度

    看<苏东坡传>这本书,是因为林语堂.因为那本大部头的能窥一斑历史的小说<京华烟云>,那些深刻而又不乏幽默的小品文,更是因为他的那句话:作文可以幽默些,但做人要严肃.于是,我翻开 ...

  • 读《苏东坡传》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苏东坡传> ...

  • 《苏轼十讲》读后

    在写完<改作文之夜>之后第二天,<苏轼十讲>到家.先说我读完之后的结论:有这本书在,朱刚教授大可以每年在朋友圈写一篇他的古文,我完全不介意. <苏轼十讲>于2019 ...

  • 读《苏东坡传》有感: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读<苏东坡传>有感 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苏东坡传>记叙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生.都说这本书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可我却不以为然.首先书的写法并非 ...

  • 与其闲坐,不如.......

    在这万民齐居家的日子里 索性掀起一场读书热潮吧 读一本好书 如食甘味 如沐阳光 如饮甘泉 如盛夏之得与凉风 一本好书 不可不重读也 "读书百遍,其意才会显现" 第一遍读一本书 如同 ...

  • 札记 | 很难走近的人呐 @《苏东坡传》

    评分截止至2020.10.31 /来源于豆瓣 不像林语堂先生在序中所提及的"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我写这篇读书笔记,只是因为"必须要写,否则便觉得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8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凡有极权主义提出来,不论古时或现代,基本上的呼声,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历史上,多少政治上的罪恶都是假借"人民"的名义而犯下的,现代的读者自然不难明白. ...

  • 当了一次小学生

    当了一次小学生 作者 ▏刘小革 林语堂 前不久,上六年级的外孙带回家一本<苏东坡传>,说是语文老师规定他们读的课外阅读课本.可是,外孙每天忙着应付作业,这本书一直就搁书架上没动.我见书的封 ...

  • 诗文之外的苏东坡

    最近因为某种机缘,需要出差过几天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日子,正好可以心无旁骛地去读读书,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就成了静夜里最好的陪伴. 苏东坡的诗词几乎老幼妇孺,人人张嘴就来,比如" ...

  • 特别有趣的林语堂

    声音在空气里燃成灰烬 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 声音在空气里燃成灰烬, 晚霞被黑暗逐渐吞噬, 在这个永远缄默的世界上, 只有两个声音:我的和你的. 黄昏,从看不见的拉多加湖, 透过若有若无的钟鸣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