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萧丽专访:没骨花卉的当代语境
嘉 宾 介 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北京市丰台区美协副主席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书画院艺术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萧丽作品 《鸿运千日红》
艺 术 家 萧 丽 专 访
文化寻力会客厅:萧老师好,欢迎您做客《文化寻力会客厅》。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可以介绍一下您的从艺历程吗?
萧丽:我从艺道路比较坎坷,找到自己的语言跟别人不一样,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过程。起初我们每一个人开始认识画,都是从临摹的过程中来掌握的。我是60年代的人,最初接受的一些美学,刚刚有一些萌芽的时候就是觉得一个图案好看。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妈妈有一个小手绢,上面的图案就是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在吃食,那幅画对我印象特别深。那个年代也是一个封闭的年代。等我上学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我最早学画,是跟郭传璋的学生付友业学山水。在宣武门和西四那一片都是夜校,每天晚上6:00开始,那时候也是挺有兴致,大家都去上各种班去学习。
学到一定程度,我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为什么呢?没有思想的画,总是感觉到欠缺,人家嘴里嚼过的东西,你再去嚼,就没有味道了。到了02年的时候,又去中央美院进修了一年,然后又在艺术研究院进修,学了一下理论。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摸到这个脉,觉得这个过程还是在一种朦胧的状态里面。
萧丽作品 《韵》
到了04年的时候,去杭州跟何水法老师去杭师院去学习。到了杭州的时候,我们是9月份开学,杭州到处飘满了桂花香,使人陶醉,你感觉到这个城市人和自然就离得很近,感觉自然就在你身边。我也做了一首小诗《雨夜游西湖》:“秋雨绵绵湿衣衫,灯光水影四人行,一杯咖啡壶中取,苦涩快乐是人生。”那时候也是为了冲国展,冲美协。因为美协要求的是三幅画获奖,我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拿出精力,画100幅6尺的,100幅里面还能没有三张好的吗?所以,下了恒心和狠心。同学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看到教室里挂的全是牡丹、荷花,把我搞蒙了。因为,那时候我在北京学的山水,接触的颜色都是花青、藤黄、褶石和墨,这三种基本颜色。所以,对胭脂红,我也知道用上去是漂亮的,但有一个梗跨不过去,也是很苦思冥想。去图书馆,去花鸟市场。去何老师家里面,画案上就摆了很多的鲜花,他信手拈来,我就有了一点感觉。
萧丽作品 《紫气东来》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笔下的“没骨花卉”作品,画面淡雅、静谥,营造出具有当代感的诗意境界,可以谈谈您的作品风格吗?
萧丽:“没骨画”是有传承的。实际上在五代的时候,就有“没骨画”,后来发展到恽南田、任伯年、徐渭。在绘画里面,“没骨画”局限于只能平着,因为它冲水,都是在一个平台上面。它不像“写意画”,可以立起来画,你随时调整画面都比较好把握。传统的“没骨画”就是以冲粉、冲色为主,但是我的“没骨画”基本上不冲粉,因为粉是铅做的,久了以后就容易发黑,时间长了会氧化。所以,我很少用这个粉往里面放,基本上都以“水”来做冲的颜色。“笔墨当随时代”,根据时代的这种形式的要求,又要加入中国的元素。小时候因为是在北京生、北京长,学校也组织去各大博物馆、故宫,给你眼前一亮的东西就是中国元素的各种青花瓶,我就把中国元素的“琴棋书画”添加到画面里。花瓶是以“青花瓶”为主,“青花瓶”虽然说是一个瓶子,但无论是它的传承,还是它的时代性,都是价值的体现。它有一个元素的符号性,找到自己的“元素和符号”以后,我就在里面不断的演变和提炼,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这种面貌和风格。
萧丽作品 《春花》
我的画里有迎春花,那时候在杭州看见的“金雀”,它跟迎春花的开放时间也差不多,也是最吸引我的花,我第一次看见这黄色的花就一下好打动我。在我画面里面黄色的花占了主导的地位,我的画是一种“小花大绽放”。我为什么画的是一个小花,这就是一个人文,因为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小草,也是一朵小花。因为,女人她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到五十几岁,都有她的绽放,当然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绽放的形式,我觉得你无论给她放在什么位置,她都要去开花结果。所以说,我不讴歌大的花朵,大牡丹我画的很少,牡丹中国人已经画的太多了。在我的画面里都是以小花出现,我愿意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一朵花,而且我自己也是一朵无名的小花,把自己做到尽善尽美的绽放状态。
我时常说,我是“小花大绽放”,我的画就是我的孩子,我愿意让大家看到它,看到我的花以后拿着一杯茶,你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当然,我没有更宏伟的讴歌,我的画也是属于比较小资,因为本身搞书画,它就是茶余饭后有钱有闲来做的事,它是一个文化的提升。我建议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只要有时间,哪怕画画、写字,都对他的人生和未来有帮助。最起码能够有一个专注力,这个时间段心情愉悦,忘记烦恼和琐碎的事儿,这就能够达到治愈的作用了。什么叫好画?好画就是能够愉悦宜人,能够让人有联想性。
萧丽作品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化寻力会客厅:有评论家曾评价您的作品:“以知与行的文化理念体悟先人“寻象以观意”的人文内涵“可以谈谈您创作时的感受吗?
萧丽:这就是理论家在解读我的画了,普通的人100个人看会有100个解读,但无论是100个人解读或者是1000个人来解读,最起码有心灵碰撞和这种语境。当初我在教室里画的第一张画,挂在教室,很多同学都说这个画不像我画的,我说为什么?他们说这幅画像一个出家人画的画,我说对,我心中有佛,佛就在我心中。我这么多年来把画作为一种“景仰”,而且也是一种寄托,以这种景物形式来寄托我的心思。
比如,我的画里面添加了很多古琴,中国画是意象的,有一个朋友,他看了我的画说:“你画的不对。我说:为什么?他说:古琴是几根弦?21根弦,你怎么就画了5根弦?我说:这是艺术,它要简练,它要提升,如果都画得一模一样的,看照片去就行了,我们还要画干什么呢?”中国画就讲“意到笔触,意到笔联”,给观者有一个联想的空间,你不可能都是像照片一样反映这种实物。我的画百分之八十都是写生来的,只有写生才有灵动性,才有生活性,才不是那种呆板的。我们学画的过程,是一个笔墨语言转换的过程,第一堂课都要去临摹,人家别人怎么走的、画的,你也要去画一,等画到二和三的时候,你就要去生活中锤炼自己,这时候就是把别人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笔墨上,你怎么在你的画面里去表现?画家是在一张纸面上在耕耘,一张白纸,你怎么营造它的喜悦和它的趣味性,全都是靠着你“意在笔先”。先有一个形象的这么一个感觉,或者说我想营造一个大概的氛围,你要添加什么素材,你才能够营造的更迎刃有余。
萧丽作品 《古韵》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认为传统“没骨画”在转化为现代笔墨语境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的作品中又是如何融入时代元素的呢?
萧丽:好的画家,首先他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量,现在有很多人在画“没骨”,底下拍一个稿子,在上面再去画,那叫什么“没骨”?绘画就要有心性,要是“信笔直来”,你才能够画出来那种鲜活的和有趣味性的东西,可读性的东西。比如说这三个叶子它的朝向都不一样,表现的形式就得不一样,这就叫“艺术走向生活”。如果说,单凭想象它没有生活来得这么自然、这么生动,你去靠稿子去模那是“工笔画”,不是“没骨画”。尤其现在的这种形式,很多画家都是在那儿描,不是在画,实际上什么叫“画”?画就应该“信笔直来”。如果说都是有了稿子在那一点点填,那就叫“制作”。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制作画,成了一种搞形式主义,如果说你“信笔直来”,肯定也很偶然。
萧丽作品 《紫色薰衣草》
实际上什么叫“没骨画”?没骨画就是在熟宣上画写意,它不是没有骨,实际上它是有风骨。因为,“没骨画”它有局限性,现在我也是在搞一些小写意,要是有大创作或者说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我画一下“没骨”,不是这种情况下,我就画一些写意画。比如,这次给天安门城楼画的一个丈二的一张紫薇花。画家选题材也很重要,你要讴歌什么?要表现的是什么?什么叫艺术家?艺术家首先就要有一个发现美的审美眼光,才能够表现出你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我又提倡的是小花大绽放,把一句话重复10遍100遍就震撼了,让人能够记住,你重复的过程又是一个力量。
紫薇花常言也叫“百日红”。因为它绽放的时间是盛夏,就是天气越炎热的时候,它越绽放,所以说,它俗名叫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唯有紫薇开百日”,昙花好看吗?一宿就没有了,它能有紫薇这么抗炎热吗?所以,我觉得,讴歌祖国也是用了这种题材。我们歌颂伟大的祖国,而且,我们今天的生活也确实是来之不易,像我们60年代的人还过过一些苦日子,虽然说没有战争,但是现在的这种生活真是太好了。
萧丽作品 《红兰招展》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的画面题材多以表现都市生活环境一角为主,您是怎么样去高度提炼概括融入画面的呢?
萧丽:生活的一角,比如说:它是一个桌角,在西画里面有的叫:边角构成;有的叫:台式构成;有的叫:框架构成;但是,在中国画里面不太讲究这种构成意识。在我的画面里这种构成意识就比较强,更多的取一个台式构成,就是一个桌面切入在一边,往后有一个窗框的选择。因为,还是以都市的表现形式居多,场景式的就是家里面,大场景的在“没骨画”里面不太容易表现。
萧丽作品 《军民鱼水情》
有一张我画的“军民鱼水情”,是一束紫色的花,叫“飞燕草”,没有那么大,为了画面的需要,我画了一张丈二竖幅的,当时在美术馆展的。参加了全军展,为了贴合军队的素材,所以,就在花瓶上就写了一个“军民鱼水情”。当时让我写一个创作感言,我写的是:“二十一世纪军人的家庭生活”。在白纸上营造一个环境,有时候是虚拟的,有时候也是挪移的。中国画允许你去搬去挪,它不像西画,可能是场景式的,或者说大家画静物,我家没有这东西就画不成了,你也可以挪移,把别人的或者在写生当中,我们也要挪移,这就叫“取舍”。什么叫会写生?会写生就是环境是为了你服务,不是你去为环境服务。发现审美,这是很重要的。你能看见多少美,你的画面里面就能表现出多少。你理解不了,没有那个意识,你就看不到还有更多内涵的东西,这就是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的一个积淀。
萧丽作品 《富贵满天星》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的作品多以“都市瓶花”为主要表现题材,您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您用“以物托境”的创作方法,表现出日常花卉形象的许多涵义。可以介绍一下您在创作时的立意吗?
萧丽:我喜欢把家里营造的更有生活气息,一直跟花瓶结了缘,而且表现的是中国元素“青花瓶”。我过去画山水的时候,我也把青花瓶里面画进去山水,更有它的可读性、可看性和观赏性。我画一个青花瓶,上面是一幅小山水画,上面又插着很多鲜花,鲜花它毕竟有时间周期,但是我的一幅画是永久的,它也是一个符号的记忆。
刚才简单说了一下紫薇花,还有勿忘我,还有满天星。当时,我看到满天星的时候,在杭州我买了一大束,我们同学都说:“满天星买这么大,都不知道你何从下笔,你怎么去表现这么一大束满天星?”我把它在一个画面里面反复叠加和正反面来画,营造了一个又厚重,不死板又不刻板,又有生活的气息。人是活的?物是死的,要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就要开动脑筋,这种方法不行,你就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完成你的作品,以达到最好的可观性目的。
还有一张获奖作品,画的是一个黄色的满天星,这幅画整个画面不是很大,但是营造的气息,有一种很清爽、心情很愉悦的感觉。因为,营造的这种氛围,虽然说也是传统的这种窗格,但是我用的淡墨渲染,淡墨渲染就三四次,最后用花青色又渲染了三四次,每一次都染的像水一样。所以,参加全国展的时候2005年获奖。一幅好画,要先打动自己,再打动观者,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那你怎么能够打动观者。
萧丽作品 《花语》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认为一个画家对作品高度的提炼能力,跟他平时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及西画元素,是否有关系呢?
萧丽:有关系的,因为当下的文化属于中西融合的一个文化,你单纯往哪一方走,都是你自己愿意走的路。如果说你给它融合,就很包容了,你可表现的素材和你要营造的氛围也就很多。我们现在生活当中这么包罗万象,素材这么多的情况下,你还找不着素材,那你就缺少了一个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艺术家,首先,他要有一个发现美的眼光,这一点是必须具备的,要百炼成钢。别人没发现,你眼睛一扫过去,就要从中找到这个点,只有训练到这个程度,你可能就找到美的感觉了。实际上,美无处不在。首先,要有包容性,不能够把自己给塑封住,那叫固守。中国的文化现在也是一样,现在是大统文化,什么样的内容都有,只要是能够为我们服务,能够把我们自己给表现的更好,我觉得一切都是对的。
萧丽作品 《雅韵》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的作品在色彩上,一改传统没骨画相对单调又较为客观的赋色程式,使画面色彩亮丽、丰富而雅致,可以聊聊您的心得体会吗?
萧丽:其实,中国画讲的是:墨分五色。我就在思考,我把这个“色”也分五色,其实,12颜色,每一个颜色里墨也在其中,色也在其中。所以,色也可以分成五色,很多人问:你画画用的是什么颜色?一个胭脂怎么能表现出这么多颜色?我说:胭脂完全可以表现出这么多颜色,这都是在于你自己。墨能分成那么多颜色,色为什么就不能分呢?一个好的画家还要善于思考,有他的辩证性。一个东西它不是固有的,现在很多画家画的牡丹,为什么有很多人说这是老年大学的,就是教的人把“颜色”只是泛泛地说一下,绘画在毛笔、水和颜色,这个感觉全是凭你自己体验和百炼。一个艺术家要有百分之百的天赋,又要有百分之百的勤奋,你光有天分没有勤奋,也是徒劳的。你光有勤奋,没有天分,也是徒劳的,二者必须要合一。你有你的百炼,我想让这块深,它就深,想让它浅就是浅,完全都是用中国的这个水墨画。要把水给运用的自如,要水为人服务,不能让人为水服务。一个颜色也分成墨分五色一样,这也是“笔墨当随时代”,有它的趣味性、可读性。
萧丽作品 《秋日》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认为一个画家应该如何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这也是很多画家在创作中面临的一个瓶颈?
萧丽:艺术和生活,两者不可分割。一个艺术家要涉足很广,无论是京剧、中国元素和国外元素,包括西方的绘画也好,西方现在的电影,包括现在的东方舞。艺术不是在艺术当中,要走出去,眼睛要宽泛,生活要广泛,只有这样你的画才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观赏性。比如说:这一个杯子,你看它里面用的开片,而且这一块还画了一个小蜘蛛,很妙。一幅画的表现,即要有大场面,又要有亮点。如果说都是雷同,都精彩,就等于都不精彩。都是说一样的话就很一般了,要有一些反常态的东西,在突出,那就是亮点。我也是在不断的磨练和不断的给自己找各种课题。前一段时间我接到的题材,像橄榄,给你提供的素材又很少,就得自己去找这个感觉,去思考更多的东西。所以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人要给自己定一个高度。我过去画里面可能全是小清新,但是,这次你要看到我给天安门城楼的这幅画就很震撼的,大场景,而且就是画的一种紫薇花,大开合,心里面的气和劲儿都用在画上了。
萧丽作品 《金莲绽放》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认为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最理想的创作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需要比男性艺术家付出更多的努力吗?
萧丽:女性思考的问题和男性不一样,女性在画面的营造里面,可读性更多,男的可能是一个大框架的,里面的趣味性更少。可能都是女人,她观察事物和表现的事物就是比较细腻一些。但是,女人就很不容易,首先选择绘画的职业就属于一个永无止境的,今天画好了一张画,明天又给它pass了,后天又攀登了一个高峰,又觉得还不好,又往前走。所以,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一个行业,挺累的。我就觉得一个画家,首先他是一个思想者,第二个,又是一个生产者,第三,又得是一个销售员,我得吃饭,吃饭怎么办?你还得把画给变成钱,你还得自己去推销自己,还得去销售自己。咱们说作为一个杯子生产者,前面它是先有工厂,拉坯、调色、上釉,最后去销售,它还有一个销售渠道。画家就不然了,因为中国现在最缺少的是经纪人。如果有了经纪人,画家就可以做更多自己的事。有了经纪人以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可以创造出更美,更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萧丽作品 《秋日花语》
文化寻力会客厅:您认为作为普通的美术爱好者,应该如何去欣赏一幅“没骨画”呢?您平常会经常关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作品和展览吗?
萧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应该对美育大力推广。因为一个国家的富强,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有审美的取向。首先,是一个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绘画,它有可观性、故事性,表现的内容,包括毕加索,或者梵高,他们的时代,新印象派和老印象派,也是在往前走。现在好像都不那么写实了,都是抽象、当代,更具有时代感的东西。它的偶然性就更多,门类和派别也分了很多,反传统、野兽派。
我觉得首先一幅画也好,或者表现的一个形式,第一,立意一定要正,只有反映出它的正气,这幅画才可以说是有丰碑,才能立足。如果说一幅画有邪气,阴气和晦气,都走不远,都走不长,只不过就是一个像流行歌曲一样,就是在这瞬间一过。我们中国的水墨五千多年流传到今天,说明什么?说明它是站得住脚的,它既是传统的也是最时尚的。首先,水墨不会对人有任何不好之处,中国的元素,你看它是一个水一个墨,它是修身养性的,可以愉悦于你。你去临帖,字帖里面有风骨,它有气、有形。画里面也是一样的,一定要传达出正气,做人也是一样,也是要正,如果这个人邪的话,他也走不远。
萧丽作品《花鸟四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