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老爷在哪里
作者 ▏郑小敏
三年前的腊月廿十三,电视上的娱乐节目中,出来了两个穿得一模一样的神,这两位帅哥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一前一后同时出场。主持人说:这是财神和灶神来了。再往下看时,两个神已晃悠几下不见了。之后再也不见后话,比跑龙套还快消失了。
看了那次双神露面之后,我就想到了灶神的往事。70年前我还很小的时候,是年年都要祭灶神的,下面我介绍一下当年祭灶神的情况。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腊月廿十三是灶神老爷的生,他要在这天上天去,那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也是一年中唯一一天祭灶神。那时我家住北纱帽街,吃过晚饭后,灶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煮饭的铁锅也取下来刮了下面的锅烟墨。我孃孃用红纸糊了灶门洞,然后在灶门口两边贴了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接下来是端来香炉钵钵和蒲团,点上三柱香一对蜡,让我们几个娃娃依次给灶神老爷作揖嗑头。我们也无比快乐的做了,等着一会分吃供品。
供品是一小盘敲碎了的白麻糖。白麻糖(丁丁糖)在这天叫“灶糖”。孃孃还给灶神烧了纸,这纸和纸钱不同,也没打孔眼,是折叠式三指宽一卡长的黄表纸呈泥金色,说是另一种钱呢。
我和表弟表姊们等香蜡燃尽后,分食了灶糖。听大人们说:灶神上天去了,要等到正月初一早上出天方才回来。人间天上不远,七天打来回。为啥祭灶用白麻糖呢?大人们说是让灶神吃糖让他高兴,免得上天去说我们家吃得不好。到时候他想说不好也没法说,牙齿给粘住了。
哈哈哈……
……豌豆花,胡豆花,灶神老爷偷锅巴……这是我们小时候念唱的童谣儿歌中的一句。灶神老爷虽然是神,地位也不高吧!所以人们恭而不敬,甚至冒犯有加。我们讪笑胡喝还不是大人们编的词,大人教的童谣是有些不屑灶神的。也是,灶神总在灶房,住在灶门洞,有道是:不想吃锅巴,咋个围在锅边转呢?那个年代,很多人家每天都只两顿饭,当饭好铲出,还得炒菜。这时,锅巴就是饭前的零食,娃儿们一人分一块,大人也要咬两口的,当然见不得灶神守那儿,虽然他吃不成。
奚落灶神老爷的还有川戏。有一次,我妈妈带领我和姐姐转中山公园(解放后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进门不远的右边,搭了个台演“金肘肘”(一种木偶戏)。两个人在下面用竹杆撑起戏装木偶。演《王驼子回门》,那男的唱:人家的婆娘像婆娘,我的婆娘像周仓;那个女的就唱:人家的男人像男人,我的男人像灶神。引起下面听的人哄然大笑。
这次耍公园,留下深刻印象。本已经不被尊重的灶神更是惨不忍睹了。试想也是,灶房这地方,从来不怎么干净。天天烧柴禾,煮饭烧菜烟熏火燎,大烟小焰的,梁上屋顶被锅烟加油烟“秋”得黑糊糊灰渍污垢,灶神还不满面呈烟灰色才怪,想必还邋里邋遢胡子巴茬不受人尊敬的怪难看。一年到头在这个地方坚守,回报只生日这天有点甜头,还被人防着不能开口说闲话。虽然写了“上天言好事”,恐怕也不希望他说话,神微言也轻呀!
建国后反封建迷信,灶神也就没人祭了,现在的人也不知白麻糖(丁丁糖)是灶糖。这些年又喊恢复什么传统节日、宗教信仰什么的,也不知电视台那帮人怎么异想天开,推出财神和灶神同台出场,穿得一模一样,让两个帅哥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出来秀一把,又实在没什么内容。财神不说,反正许多发财的和想发财的都会弄一尊来供奉膜拜的;灶神就没戏了,今天只有厨房没有灶房,只有灶台没有灶门洞,岂可以为现在厨房较卫生整洁,灶神也就光鲜,可灶神没了灶房,没了灶门洞住哪儿呀!
呵呵呵。
我还想到,没住房的灶神,今人怎么祭呢?对联咋个贴呢?丁丁糖倒好买,只是现在的小屁孩娃娃未必想吃,即便买点来,我这老牙将不保了……
……豌豆花,胡豆花,灶神老爷偷锅巴……已是遥远的童谣儿歌,我都记不全了。天天吃锅巴的老话旧事都消逝在时光流去岁月变迁之中,终究会无影无踪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