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高古“油滴”瓷
“油滴”一词,在我国的古籍中罕有记载。“油滴天目”这个名词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是用来称呼当时从中国进口釉面上密布银色或赫色星斑的黑色建盏的。在日本应永年间(公元1394一1427年,相当于我国明洪武至永乐)所著的《禅林小歇》一书中“油滴”一词,也与“暇变”、“天目”第一次出现。
建窑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磁州窑 东京户栗美术馆藏
北宋时,建窑油滴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地步,油滴的烧成率约万分之一。建窑油滴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应仅有件,大部分在国外,以日本最多。
很多人以为油滴釉是宋代建窑首创,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年代山东考古工作者就在唐代的淄博窑址发现了油滴碗盘的残件。
白覆轮油滴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事实上,除建窑外,我国北方在古代同样生产过许多油滴黑釉器,据说其中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鹤壁窑以及山西的临汾窑等,都有这类器物,而以临汾窑的产品较多。一般认为,建窑终烧于元末,故建窑油滴盏的烧制应在宋元之间;而华北油滴至今都有烧制。
油滴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方油滴传下来不少,但和建窑油滴有所不同,建窑油滴大且分布不匀,北方油滴小而密。北方油滴的风采定窑、怀仁窑、临汾窑、缸瓦窑、黄道窑都曾生产过油滴。
油滴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黑釉油滴斑烛台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黒釉油滴斑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在宋代并没有专门生产油滴的窑场,油滴是伴随着黑釉瓷器的生产而烧制的。油滴釉的烧成温度范围很窄,装窑时必须根据经验放在最合适的窑位,并严格控制烧成温度和升温速度,符合其烧成曲线才能成功烧出。
如果烧成温度太低,釉层粘度太大,三氧化二铁分解在釉层中所产生的气泡不能上浮至釉面,将富铁相带至釉面,就无法在冷却析晶形成“油滴斑纹”;而温度过高,釉层粘底过低,流动性过强,气泡带至釉面的富铁相会下沉,“油滴”斑纹也无法形成。
德川美术馆藏
油滴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油滴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黑釉油滴盘 山西窑口
故宫博物院藏
以下为各大窑址所产黑釉盏,供盏友赏析。
NO.01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NO.02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NO.03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NO.04
银油滴盏 金 山西窑场
NO.05
银油滴盘 金
NO.06
银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NO.07
红油滴盏 金 山西窑场
NO.08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NO.09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NO.10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NO.11
红油滴盏 金 山西
NO.12
红油滴盏 金
高古瓷
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