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年木棉花儿开

那年木棉花儿开

又是一年木棉花开时。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花落后,四处追逐风中的花絮。一团团的收集,自以为可以做成一个枕头。懵懂的年龄,总以为时光可以在这样无忧无虑中慢慢的度过。一转眼,40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自己曾和母校一起成长,就像闽师大桥边的木棉树,花开花落 ,一年又一年。

1978年,由于师专的复办,母亲原来是无锡的一名大学老师,恢复高考后,她调回漳州师专担任化学老师。那时的师专,前身是二师院,校址已经不存在了,找不到地址上课,最早借用进修学校进行教学,后来和龙师合并。

我们刚到漳州时,就住在龙师的红砖楼,这是由一间教室隔成三间的住宅,隔壁大间住着一对教授夫妻,好像是文化大革命从福州被下放到漳州的,还有他家一个没有出嫁的老姑子一起住。也不知道他们有没孩子,夫妻是教英语的,那时会英语觉得很稀奇,也很了不起。空闲时候,他们会教我们这些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几句英语口语。只是很可惜,没过多久,这对老夫妻随着落实政策,回福州了。

我家是在教室另一半的的四分之一,另一个四分之一是中文系的陈碧加老师。教授搬走后,我家就搬到教授的那边,从此,我家和陈老师家各占教室的一半。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在这里,晨钟暮落,岁月静好。 刚恢复高考,多少大龄青年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校园。他们年龄悬殊很大,但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落在玉兰树下,经常可以听到他们用蹩脚的英语对话。落日余晖中,在木棉树下,他们热切的讨论着习题声音不绝于耳。操场上,到处是矫健的身影,校园里永远是生机勃勃的。每到吃饭的时候,学校的广播就开始播报“龙溪师范广播站开始广播”我总是听成“龙溪吃饭广播站”,一直不明白为啥吃饭也要播报。小孩的世界永远是快乐的,住在龙师,最盼望的是周六晚上楼下的播放电视,也是在那里,我们见证了女排夺得了第一个冠军,和一群大学生一起欢呼,雀跃,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姿三四郎》《小鹿纯子》日本电视剧刚在中国风靡,中国也刚刚进入了改革开放。

8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自有一番风采,每个周末,学校包场电影,一张票5分钱,母亲知道我喜欢看电影,总是帮我买回一张,我很有幸早早的进入大学生活中,虽然当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记得那时电影全部是伤痕文学,但也让我看的如痴如醉。师范的图书馆在龙师的正对大门的那栋楼,那里也是我流连的地方。记得第一次进去,怯生生的,很怕被大学生们笑话,可是当我蹩进去后,竟然发现他们不在意我,而且书是订在桌上,可以随意翻看的,我好兴奋自己找到一个好去处。只要有空,我就跑到这美妙的地方,有的书我还看不懂,但这里的书香味让我久久不想离开。

时光荏苒,转眼五年过去了,师专重建,搬到现在的闽师大。在龙师读书的那群大专生们,现在基本已经退休了,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他们曾是各个教育行业的骨干。闽师大的木棉花依然开的灿烂,每天从这里走过的青春的身影,依然矫健,依然可爱, 依然热情……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水柳,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职高级讲师,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喜欢写写随笔。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福建漳州石牌坊---闽越雄声坊

    福建漳州石牌坊---闽越雄声坊

  • 梧闽随笔:梦里的水乡 湘桥

    在漳州东效,有一句民谚叫'有湘桥富,也沒梧桥厝',说的都是我的故乡故事.清朝顺治年间,因为迁界禁海,我的前廿世祖郑思美公从石码大埕,迁往云洞岩西麓梧桥这地方拓土开基-原先走南洋的月港商贾大贩'海上马车 ...

  • 梧闽随笔2:一首诗 改变命运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山石码作品赏析 唐朝时,漳州出了许多诗人,官府有开漳圣王陈元光刺吏,以及角美丁厝始祖丁儒先贤,榜头周,出了漳郡第一个进士周匡物,他的诗亦入选<全唐诗>,还有后来亦中进士的 ...

  • 梧闽札记11:知礼又变俗 文公格与盖头纱帕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话说朱熹公元1189~1190年在担任漳州知州事任上,对于漳州"俗未知礼"的教化,的确颇费心思-民间旧俗至今流 ...

  • 梧闽随笔:《致橡树》里的英雄树

    '我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舒婷八十年代写的<致橡树>诗句,幸好这棵木棉还在,就在锦江道边上,实验小学后面-等一下我去拍照一下,因为八十年代石码的木棉太少太少,出生在石码的舒婷,成长在鼓浪屿 ...

  • 梧闽札记:圆山姑娘 '凌波仙女'下凡

    如果我要写一篇有关'妇德'的散文或随笔,以我走过看过了解到-在闽南,在漳州-如果有可能,我要写下水仙花的产地一一'圆山姑娘',她们身上散花出一种精神,那就是水仙花的花魂,'凌波仙子'的气质-在漳州的嫁 ...

  • 梧闽随笔:龙海春来早 有美味香约

    '美味漳州  香约龙海',第二届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暨首届龙海国际食品博览会,12月6~9日在龙海如期开幕,国内外700多个公司展位,在这儿展示各类精美的食品,展区四方宾客人山人海,龙海人尽 ...

  • 梧闽札记:故乡,有一条梧桥河

    故乡叫梧桥,有一条故乡的河叫梧桥河.其实,在漳州城里人的印象,处于漳州平原靠云洞岩的丘陵地区,叫山场的,那儿的人就是山场人..我是农哥伢的儿子··小时候,我心中的城市就是漳州,早市帮父亲推着小板车去市 ...

  • 梧闽随笔:龙是不变的精神,海是千年的梦乡

    有北溪.南溪.西溪.东溪的九龙江入海处,这地方最早的建制叫龙溪,随着公元1403年郑和第一下西洋,在九龙江口'五虎门'招募补给,龙溪人开始入海过台湾.下南洋,甚至奔向东西洋-1963年,龙溪县与拆分的 ...

  • 梧闽散文:一览云中月,开怀三江水

    <漳州府志>有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我的老家梧桥,处在云洞岩西麓三里,当小学生年年拉链旅游,目的地就是东仔岩(云洞岩). 当年懵逼逼的, ...

  • 【散文选粹】师专生活/庞全林

    三十六岁那年,我告别母亲妻儿,背着行李,踏上师专的求学之路. 我需要步行十里,到焦庄车站坐火车.走到村后的时候,听见路那边有人说:"都多大了,还去上学."路上遇见了同去车站的认识的 ...

  • 梧闽札记:魂惊 雨夜木棉村

    当年(1994年春),我在九湖当党委秘书,也有一次差点有生命危险···那一天下午,木棉计生工作队告急,被十几个群众扣留在村部不让走..·原来,当天工作队入村做计生·'二查二补',妇检排查,发现违规怀孕 ...

  • 【唐颐作品】朱熹与龙海白云岩

    这两年,朱熹使白云岩又扬了一次名,因为喜好引经据典的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引用了朱熹题在白云岩紫阳书院的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 ...

  • 梧闽札记:锦江道,最美的风景

    闽南最美的风景,我想不在泉州,也不属于厦门,说具体点属于漳州的福建三大古镇之一石码-这是由它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积滨的-这就是'一江滨'锦江道- 清晨,我溜达在锦江道上,映在眼帘的一边是石码老街,'骑楼' ...

  • 梧闽随笔:作文 能不忆田头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4岁的狗罗说''长大后想做个作家,因为作家啥也不用干?'',是吗?干啥都干不了,在时下,国际社会95%被调查人回答''拜金主义'中 ...

  • 梧闽散文:空山灵雨 梦笔生花

    "落花生"是漳州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许地山先生的笔名.大凡读过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都不会忘记这位漳州先贤所倡导的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有用的,不是伟大.好 ...

  • 梧闽札记:土楼 有宜又佳的'心语'

        '讨价还价'是久在石码这所在市场买菜养成的习惯,大凡有这种小市民市侩意识的人,到旅游区游玩,会生产一种被痛宰的心理'防火墙'-前年,外甥在四川都江堰做模板生意,我夫妻俩坐飞机去了,外甥用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