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颂歌——《小塞尔采蓝莓》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91号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颂歌——《小塞尔采蓝莓》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小塞尔跟着妈妈到蓝莓山上采蓝莓,小熊比尔跟着妈妈,从山的另一侧到蓝莓山上吃蓝莓。他们都是为过冬做准备。可是,在山顶的蓝莓丛里,小塞尔和小比尔都跟错了妈妈……二、绘本信息书名:小塞尔采蓝莓文图:[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译者:崔维燕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1949年凯迪克奖银奖选题策划:蒲蒲兰绘本馆出版社:二十一世纪版出版日期:2009年9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当一个人有大自然为他宣泄压力,修养身心,我相信,他一定会快乐、幸福、成功。当你把《小塞尔采蓝莓》捧在手里,能感受到它的文字、绘画、故事、人、动物、自然景色所散发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息。孩子们听着朴实而优美的语言,看着生动而高雅的画面,被带到一个单纯而隐藏悬念的故事中。【环衬】

解析:环衬是一个长长的无边框的厨房的画面,妈妈在往罐子里头装留着冬天吃的蓝莓,已经灌满了三瓶,还有四个空瓶待装,小塞尔站在椅子上往调羹上套瓶子的橡胶密封圏,椅子上已经掉了两个。两扇窗都开着,微风吹了进来,一扇看得见隔壁人家及山丘森林。旧式的火炉上有两只锅子冒着热气,桌子上放着砂糖袋,拉开的抽屉里瞥得见罐头起子。地上一只黑猫和一只花猫,被小塞尔的动作所吸引,窗台上还有一个缝纫机线圈和一盆鲜花。这是那个时代的气息,显然这也是一个富裕的家庭所拥有的,这是一个午后的时光,午休后的他们做着冬天的准备。而故事的内容却是去采蓝莓,做成果酱留着冬天用。环衬是故事的结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小读者更加清晰故事的来龙去脉。完全黑白的色调,家居式生活场景,平静的生活节奏,你对这本书的环衬怎么看?【扉页】

解析:扉页中的小塞尔是采到一粒蓝莓放进小桶内的瞬间,撞击声我们似乎已经听到和看到,小塞尔拿捏的姿势还是认真且满有趣的。孩子做起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纯美的心境,甜美的动作是一道风景、一份回忆和一声赞美。【第1画面】

原文:一天小塞尔跟着妈妈,去蓝莓山上采蓝莓。小塞尔拎着小铁桶,妈妈拎着大铁桶,采下的蓝莓要放在铁桶里。“我们把蓝莓带回家,做成果酱,留着冬天吃。”妈妈说。解析:妈妈干净利落而充满母爱,小塞尔雅气十足却有些洒脱,背带裤的一个带子已经脱落,却甩动着小铁桶,迈着大步,一脸的意气风发,似乎再说我要和妈妈去采蓝莓,我能替妈妈做事了。远景的山坡下是一座座家居,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辽阔的大自然的植被包围着,这里是作者居住的缅因州的乡村吗?二战以后,结束了三年军旅生涯的罗伯特带着夫人和长女塞尔搬到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从此,每年夏天,他们一家人都会住在那里,享受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他怀着对缅因海湾的喜爱和对家人的热爱,将海岛的生活经历升华为这部杰作——《小塞尔采蓝莓》。一辆老式的汽车停在山坡下,她们从车上下来走向蓝莓山,孩子是很爱动手干活的,特备是跟着妈妈去野外。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有几个有机会像小塞尔一样和妈妈去山上采蓝莓?可是采摘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因为这让他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这种悠闲恬静的生活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感受呢?看了书后,让孩子提着个他的小铁桶,跟着父母去采蓝莓,或者在春天去摘草莓吧!这是一本黑白绘本,尽管没有上颜色,还是有人赞美道:画出了一个充满了色彩松树覆盖的缅因州的乡村。我的乡村情节太浓厚了,所以很喜欢这类自然主题的绘本。让我们来读一读里面的精彩内容吧!【第2画面】

原文:小塞尔揪下三个蓝莓,扔进小铁桶。啪咚!噼咚!嘭咚!她又摘了三个,自己吃了。接着,她采了一大把蓝莓,一个扔进小铁桶,啪咚!剩下的全吃了。然后,把小铁桶里的四个蓝莓,也拿出来吃了。解析:连续两个单页描述小塞尔采蓝莓、放蓝莓和吃蓝莓的过程。小塞尔站在蓝莓丛中,轻轻地摘下一个蓝莓,顺势放进小铁桶中。放入第一个的声音为“啪咚”,第二个为“噼咚”,第三个为“嘭咚”。因桶内有无物件而不同,这三个声词的运用,足以吸引刚刚开始读故事的小朋友啦!幼儿喜欢这个故事,还因为书里有他们喜欢的拟声词,像蓝莓扔到小铁桶里发出的“啪咚!噼咚!嘭咚!” 有他们喜欢的重复和韵律。拿来一个小铁桶模拟上述过程,聆听那足以让孩子倾心的声音吧!另一个场景是吃蓝莓,孩子对吃的钟爱是无限的,自己采的更有一种自豪和欣慰。看这个数字的游戏吧!采了三个放进桶中,摘了三个吃了,又采了一大把,一个放进桶中,桶中有几个?把手中的蓝莓吃了,又把桶中的四个吃了,还有几个?采的兴奋、放的盎然、吃的有味,这一连串的过程一气呵成,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这样的活动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呢!【第3画面】

原文:妈妈在蓝莓丛里,一边慢慢地走,一边把摘下的蓝莓放进大铁桶。小塞尔跟在后边,一边追着妈妈,一边把采来的蓝莓吃得一个也不剩。解析:一个远景把小塞尔跟妈妈后面边采边吃展现出来,这里强调小塞尔把自己采摘的吃的一个也不剩,还意犹未尽,怎么办?这个凸起的山坡坡度并不大,满坡的蓝莓覆盖着山坡,前面一个凸起的石头和一片森林挡住了去路。小塞尔紧追妈妈,她要做什么呢?幼儿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他们自己就离不开妈妈,小塞尔也是如此,还有就是来自蓝莓的吸引力。这个画面更多诠释母女间彼此割不舍的关系,而挡住去路的森林和岩石暗藏着每种危险。【第4画面】

原文:小塞尔追上去,把一个蓝莓扔进妈妈的大铁桶。咦?怎么没听到啪咚一声。哦,铁桶底已经被蓝莓遮住了。小塞尔把手伸进桶里,想拿回自己的蓝莓。可是,她的蓝莓和别的蓝莓挤在一起,一不小心,抓出来一大把。解析:母女再一次近在咫尺,对小塞尔来说是一种安全感。孩子般的天性让小塞尔想重温刚才自己放蓝莓的体验,却没有听到啪咚一声,这是为什么呢?没有听到啪咚的声音,想拿回来是要再次投入听到那啪咚的声音吗?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出花招和技巧要不断的重复尝试,这是小塞尔想要达到的。可想拿回自己的蓝莓,却抓出来一大把,本来孩子手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完全,在加上软糯的蓝莓的张力使其粘连在一起。这样的结果会怎样?我们看到妈妈忙于采摘的背影,无暇顾及小塞尔的行为,也没有更多的提防之心,这与后面小熊的行为和结果相同。【第5画面】

原文:妈妈停下手,说:“好啦!小塞尔。去那边,自己摘蓝莓吃吧!妈妈摘的要带回家,做成果酱,留着冬天吃。”解析:妈妈停下手扭过身,以为小塞尔贪吃而不劳动,把小塞尔指使到手指的一边。小塞尔拎着空荡荡的小桶,拿着要入嘴的蓝莓,稚嫩的脸上有一丝的茫然。小塞尔只是想在妈妈的大桶中体验蓝莓入桶的声音,未果不经意拿出了一把蓝莓,这不是她的初衷。地上一片蓝莓丛,勤劳的妈妈想为家人在冬天有更多的储备和美味,却不想误解了孩子。这也是故事的转折点,更是对孩子的一种自立的考验。和妈妈的分离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识,而适当的分离能更好的历练孩子的早期成长。从妈妈正面微笑的神情看,没有一丝的责备,更多是让孩子自己玩中采着吃,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第6画面】

原文:妈妈转回身,继续摘蓝莓。小塞尔没有跟着妈妈。她一直走呀走的,有点儿累了,就坐在一个大蓝莓丛里,一边摘,一边吃。解析:小塞尔来到妈妈手指的蓝莓丛,这时的小塞尔体力上没有更久的耐性,坐在一片大蓝莓丛中,边吃边摘,很是随意、高兴和自在。而妈妈勤劳的背影即刻在眼前,而小塞尔确实无忧无虑的,享受着那份纯净与逍遥。好在是自给自足,让小塞尔体验到自食其力的体验。但小塞尔和妈妈背对背行动在不同的方向,距离也拉远了。镜头以小塞尔为圆点,妈妈的身影变小了,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这将暗示渐渐远离妈妈的视角。《小塞尔采蓝莓》还让孩子得到一种单纯、自然和淳朴的生活体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已渐渐消逝的温馨、恬静和朴实。这种体验与感觉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当他们长大,面对种种竞争与挑战时,他们会记得,除了钢筋水泥、电脑、电视、都市的嘈杂,还有大自然向他们张开着臂膀。面对博大、深沉、无私的大自然,物质、名利、压力、失败……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第7画面】

原文:另一边的山坡上,一只小熊跟着妈妈来吃蓝莓。“小比尔,多吃点儿蓝莓,才能长的又高又壮啊!”妈妈说,“肚子里多存些食物,好度过又冷又长的冬天。”解析:小熊比尔跟着妈妈,从山的另一侧到蓝莓山上吃蓝莓。他们都是为过冬做准备。两种不同的储存方式,小塞尔和妈妈是把采到的蓝莓做成酱而储存过冬。小熊和妈妈是要把蓝莓吃到肚子里,在肚子里储存。为什么是这样呢?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人类有加工转化储藏的能力,而动物只能此时此刻吃进肚子里保存。这个故事分为两条主线同时进行,从左右不同方向的山坡同时爬山进行着相同的采集蓝莓的任务。这时,孩子们是否担心这两对母子是否会相遇、而相遇了是否会造成伤害呢?同样作为母亲他们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呢?孩子们一边为小塞尔和小比尔担心,一边处身美丽的山野中,体验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通过人与熊同时到山上去索取过冬的食物,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心怀感激和敬畏。【第8画面】

原文:小熊的妈妈在蓝莓丛里,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吃着蓝莓。小熊跟在妈妈的后面,时不时地停下来,吃着蓝莓。吃一会儿,他再飞快地跑着去追妈妈。解析:这两个单页来分开描述小熊和妈妈采吃蓝莓的方式,熊妈妈是慢慢的边走边吃,小熊则是一会儿停下来吃蓝莓,一会儿又飞快地跑着去追妈妈,而没有紧跟在妈妈的身后,这无疑在暗示有走失的风险。从画面上看,左页中小熊还能和熊妈妈同框,而右页中跑动的小熊就看不到熊妈妈的身影了。相较于动物人类的关切是更直接的、关系也是更紧密的。在绘画技法上,罗伯特·麦克洛斯基也有所突破,没有像《让路给小鸭子》那样把画面画满, 而是大量地留白,营造出一种山丘空气清澄的感觉。【第9画面】

原文:渐渐地,小熊跑累了。他找了一个大蓝莓丛,坐到正中间,大口地吃起来。解析:小塞尔和小熊都有相同的经历,玩着玩着累了,都坐在一个大蓝莓丛中任情地吃,而导致和父母的走散。这也给天下的父母和孩子提了一个醒,在外一定让孩子时刻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而不能为了某种事情而失去对孩子的把控。对于孩子也要明白在外安全是第一要素,切不可为了好玩好吃而独处。【第10画面】

原文:在这边的山坡上,小塞尔坐在地上,把伸手能摘到的蓝莓都吃光了。她站起来,跑去找妈妈。解析:这是一个远景图,这个小山坡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塞尔和妈妈是从左侧上山的,而小熊和妈妈是从右侧上山的。怎么小塞尔出现在右侧了呢?而妈妈在哪儿呢?小塞尔把前后的蓝莓吃完,才想起妈妈了,这哪是在吃啊!实际上是在玩,玩忽所以了,忘掉了一切,这就是孩子的特点。每一本好绘本都是图文合奏的典范,那些一幅幅插画,构图精巧,线条流畅,色彩斑斓,意韵深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绘画作品的艺术之美,以及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情感的震撼。许多从事绘本插画创作的插画家们,都是美术界、设计界的优秀创作者,他们的精心手绘,不仅表现了绘画的独特技法,图画的精美细节,还为我们带来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风格,可以说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能欣赏绘本之美,也需要相当的艺术感受力,要将这种美传达给孩子,我们当然要从自身的提高做起。父母对绘本的态度,最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读绘本。我们一直在说:绘本是孩子的阅读首选,但从来不是孩子专有,也是成年人的心灵所需。要做到这点,其实就是需要我们成年人,学会读绘本,了解这类看上去简单浅显的书,其中的深意和艺术价值。作为父母对绘本产生了热爱,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影响到家庭的氛围了,那么亲子阅读还算难吗?【第11画面】

原文:岩石后面,传来一阵响声。小塞尔想:那是妈妈的脚步声。解析:镜头拉近,小塞尔出现在一块大岩石后面,但听到岩石另一侧的响声。这样小塞尔认定为是妈妈了。是否想到妈妈在和小塞尔玩躲猫猫游戏呢?如果你留心,还会发现作者非常注意方向——小塞尔跟着妈妈上山时,是从左面爬上去的;而小熊跟着熊妈妈上山时,是从右面爬上去的。但爬着爬着,小塞尔和小熊就稀里糊涂地调换了位置,小塞尔跑到右面,小熊跑到左边。巨大的岩石,空旷的声音,对于弱小的小塞尔无疑是暗含着危险。小读者看到此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感觉了吗?由于绘本一般是由家长买来读给孩子听或陪同孩子阅读的,父母往往也是第一个为孩子读绘本的人,那么父母对绘本的态度和认识,决定了绘本对孩子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绘本的价值因人而异。换一种说法,就是:读绘本的人能决定绘本的价值。带给孩子真正的价值一是为孩子读绘本时的态度,最好用点心。不论多么好的绘本,如果讲的人态度不正,不够用心,虽然知道绘本的好处,也会每天为孩子读一两个故事,但自己总是拿起书就读,放下书就走,干巴巴的,自己都是敷衍的态度,只希望孩子听了故事就马上睡觉,别再吵闹。这样的情形,孩子怎么能乐在其中呢?【第12画面】

原文:可是,在那里的是乌鸦妈妈和小乌鸦。它们停下吃蓝莓,“呱!呱!呱!”地叫着,飞走了。树丛里又传出一阵脚步声,小塞尔想:这次肯定是妈妈!我快跑过去吧!解析:这是一个误判的结局,原来是乌鸦一家也在这吃蓝莓。小塞尔的出现扰乱了它们的行动,也让小塞尔找妈妈的计划落空了。乌鸦“呱!呱!呱!”的叫声一定给孩子表演出来啊!乌鸦飞走后,树丛里又传出一阵脚步声,小塞尔想:这次肯定是妈妈!我快跑过去吧!巨大的岩石足足占满了一个单页,面对小塞尔身后黑黢黢的岩石上极像一个狰狞的头像,不想的预兆已经显现出来。乌鸦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和中国一样是矛盾的,乌鸦可成为思想和记忆的化身,乌鸦也可背上欺骗的恶名。但此刻乌鸦的出现结合背后的石像应该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但对于单纯智雅的孩子来说却无从谈起,她还认定树丛中传来的脚步声一定妈妈了。不知道本书的原型是不是罗伯特的女儿Sally,但是他用慈父特有的温情把小塞尔刻画得让人爱怜极了,好奇,贪吃,还稍稍有那么一点邋遢。所以尽管这本书讲的是两对母女的故事,但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从画面之外穿透过来的一个父亲的慈爱目光。孩子们听着朴实而优美的语言,看着生动而高雅的画面,被带到一个单纯而隐藏悬念的故事中。【第13画面】

原文:错啦!那是小熊的妈妈。她一边“吧嗒”“吧嗒”地向前走,一边吃着蓝莓。她想多吃点儿,存在肚子里,好过冬。小塞尔也“吧嗒”“吧嗒”地跟在后面,朝前走。解析:一只大熊毫无遮拦的边吃边走,即没有顾及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发现身后出现的小塞尔,只顾自己吃着蓝莓。小塞尔跟着大熊朝前走,他不认识妈妈了吗?他没有感到害怕了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以体现,小塞尔和小熊涉世未深,从不知道什么叫危险,跟错了妈妈而浑然不觉,最喜欢这个充满未知又充满期待的时刻,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蓝莓,一种美丽的浆果。作者用如同蓝莓一般美丽的蓝墨水,画了一本美丽的图画书。当你把《小塞尔采蓝莓》捧在手里,能感受到它的文字、绘画、故事、人、动物、自然景色所散发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息。【第14画面】

原文:也就在这时,小熊坐在地上,把伸嘴能吃到的蓝莓都吃光了。他站起来,想去追妈妈。可是,哪儿都不见妈妈的影子。树桩后面,传来一阵响声。小熊想:那是妈妈的脚步声!解析:在山的左侧山坡上,远远看到小熊四处张望在找妈妈呢!身后是一片树林,前面是一个大树桩。而且听到了树桩后的声音,也和小塞尔一样认定是自己的妈妈。也是一个远景,让读者看清他们所处的位置。提供一个方位图,小熊也是不知不觉中走错了方向。小塞尔和小熊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走错了方向。这让孩子得到一种单纯、自然、淳朴的生活体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已渐渐消逝的温馨、恬静、朴实。这种体验与感觉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当他们长大,面对种种竞争与挑战时,他们会记得,除了钢筋水泥、电脑、电视、都市的嘈杂,还有大自然向他们张开着臂膀。面对博大、深沉、无私的大自然,物质、名利、压力、失败……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第15画面】

原文:可是,在那里的是鹌鹑妈妈和小鹌鹑。它们停下吃蓝莓,扑棱扑棱地扇着翅膀跑走了。树丛里又传出一阵脚步声,小熊想:这次肯定是妈妈。我赶紧追过去吧!解析:小熊站在树桩上,却看到鹌鹑一家在此吃蓝莓,小熊的出现惊扰了鹌鹑一家。相同的节奏,让小熊认定树丛中传出的声音一定是妈妈的脚步。都是这样的自信,而反映出孩子单纯的心态和无知。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小塞尔上山采蓝莓的事,普通又平常的一次采摘事,被作者写的童趣横生,遇到很多动物母子采草莓,也让故事的羽翼更加饱满。【第16画面】

原文:错啦!那是小塞尔的妈妈。她一边走,一边摘蓝莓,心里还想着,要多做点儿果酱,留着冬天吃。这时,小熊从后面飞快地追了上来。解析:也是错误的一幕出现了,小塞尔的妈妈一心想着多采点蓝莓留着过冬,而忘却了自身的责任。这也体现出对周围安全的无戒备,也反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和谐环境。而小塞尔和小熊看到不是自己的妈妈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泰然处之,可以看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和谐共生的,还有飞走的乌鸦和惊扰的鹌鹑。这本书中讲述的是小塞尔和妈妈去采蓝莓,同时遇到的小熊和小熊妈妈的故事,小塞尔误把大熊当成自己的妈妈,而小熊则误把塞尔妈妈当作是自己的大熊妈妈,其实这个应该是作者故意这样设计的,因为这样的一种巧遇,是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赖以生活的环境,因此要学会保护环境,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到与我们共同相处的其他动物。的确如此,当我们回归到大自然中的时候,那份恬静、单纯的体验,是我们最想的。这是一个重复找妈妈的过程,包括传来响声,看到乌鸦或鹌鹑,再看到不是自己的妈妈。这样的目的让小读者重复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增加找妈妈过程中好玩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愉悦的。【第17画面】

原文:小熊和小塞尔的妈妈,小塞尔和小熊的妈妈,在蓝莓山上的蓝莓丛里,都弄混了要找的人。解析:又是一个全景,让两面的错误的误会呈现给读者。这时的小塞尔和小熊完全调换了方位,而小塞尔的妈妈和小熊的妈妈依然没有变,但小塞尔和小熊却没有一丝的恐惧感。就有这样一幅画面,是一个远景,山丘兀立,左边的山坡上是小塞尔妈妈和小熊,右边的山坡上是小熊妈妈和小塞尔。孩子们看到这里,一定会叫出声来:看,小塞尔和小熊跟错了妈妈!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让小读者续编故事吧!【第18画面】

原文:小熊的妈妈听见小塞尔的脚步声,以为是小熊。她说:“小比尔,”吧唧,吧唧,“你把能找到的蓝莓……”咕咚!“都吃了啊!”嗝儿———小塞尔什么也没说。她摘了三个蓝莓,扔进小铁桶。啪咚!噼咚!嘭咚!解析:熊妈妈听见后面的脚步声误认为是小熊,连头都不抬,吧唧,吧唧,继续吃着,还问小熊“你把能找到的蓝莓都吃了啊!”说着的同时,嘴里打着饱嗝,发出“咕咚!”的声音。显然熊妈妈已经吃了不少蓝莓,已经撑得胃发出了求救声。小塞尔在熊妈妈吃过的后面采摘了三个蓝莓,重复着一开始的动作,发出同样的“啪咚!噼咚!嘭咚!”声,看来小塞尔很享受这个过程和声音。当然,眼前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熊妈妈。小塞尔为什么不害怕呢?在我们心中大熊可是凶猛的动物啊!有句话“无知而无畏”是小塞尔不知道大熊的厉害吗?还是妈妈没有跟她说过大熊的威猛呢?从小塞尔发现熊妈妈到跟在其后面,表现出平静的心态和随意的行动来看,是否可以说明缅因州的这个小岛上生态的和谐相处呢?【第19画面】

原文:小熊的妈妈转过身来,想看看是谁弄出了啪咚的响声。“哎呀呀……”她叫起来,满嘴的蓝莓噎住了她。“你不是小比尔!天啊,我的小比尔哪儿去了?”她盯着小塞尔看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往后退。(她是一只大熊,知道要躲着人,哪怕是小塞尔这样的小孩。)接着,她转过身,飞快地跑去找小熊了。解析:熊妈妈听到“啪咚”的响声,想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当发现是小塞尔时,惊讶的发出“哎呀呀……”的叫声,满嘴的蓝莓噎住了她。显然身后不是她认为的小熊而大为吃惊,且向后褪去,不是小塞尔被吓跑。大熊从她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躲着为好,而小塞尔就没有这样的意识。大熊瞪着惊恐的眼睛看着小塞尔,而小塞尔却友好的翻过小桶让熊妈妈看自己的成果,意思是说“啪咚”的响声是这样发出的。小塞尔没有一丝的害怕,反而是大熊不淡定了。【第20画面】

原文:小塞尔的妈妈听到小熊的脚步声,以为是小塞尔。她只顾一边摘蓝莓,一边想着要做冬天吃的果酱。解析: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小熊和小塞尔妈妈身上,小塞尔妈妈同样误以为脚步声是自己的小塞尔,而不动声色照常干着自己的事情,想着如何做冬天的果酱。小熊也没有丝毫的怯懦,跟在小塞尔妈妈的身后。她当然也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妈妈,但好奇心让她离去而是靠上前去。喜欢这本书的黑白风格,喜欢看着小塞尔拉着妈妈手上山采摘蓝莓的温馨场面。看到两个孩子分别认错了妈妈,小读者可能也不禁担心着。但书中唯美的情景,更是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画出了孩子纯真的童趣。美丽的大自然是孩子喜欢的地方,如果要想一直感受着这份美,保护环境可是势在必行的。【第21画面】

原文:小熊扑上去,把头伸进桶里。他想尝一点儿桶里的蓝莓。可是,蓝莓太多了,挤在一起。他一不小心,吃了一大口。“好啦!小塞尔。”妈妈头也不回的说,“去那边,自己摘蓝莓吃吧!妈妈摘的要带回家,做成果酱,留着冬天吃。”小熊又尝了一大口,差点儿把桶里的蓝莓全弄撒了!解析:最不可思议的是小熊重复着小塞尔的动作,扒着小塞尔妈妈的大桶吃了一大口。你还记得小塞尔也是这样做的吗?所以小塞尔妈妈并没有感到意外,还是头也不回地发出呵斥着声音和指令。是小熊的贪婪,又让她尝了一大口,差点儿把桶里的蓝莓全弄撒了!把《小塞尔采蓝莓》捧在手里,能感受到它的文字、绘画、故事、人、动物、自然景色所散发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息。孩子们听着朴实而优美的语言,看着生动而高雅的画面,被带到一个单纯而隐藏悬念的故事中。孩子们一边为小塞尔和小比尔担心,一边处身美丽的山野中,体验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通过人与熊同时到山上去索取过冬的食物,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心怀感激和敬畏。小塞尔的妈妈还没有发觉吗?她太大意了,太宠着自己的孩子了,太急于采蓝莓了。你觉得事态如何发展呢?【第22画面】

原文:小塞尔的妈妈转过身,吓得惊叫起来:“天哪!你不是小塞尔。哎呦呦,我的小塞尔哪儿去了?”小熊只顾坐在地上,“吧唧”“吧唧”地嚼着蓝莓。然后,“咕咚”一声,咽下去,舔了舔嘴唇。小塞尔的妈妈一点一点往后退。(她是一个大人,知道要躲着熊,即使是小比尔这样的小熊。)然后,她转过身,快步地去找小塞尔了。解析:最让人哑然失笑的是两个画面,一幅是当小熊妈妈回过头来发现了小塞尔,说“你不是小比尔!天啊,我的小比尔哪儿去了?”时,你看她惊诧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还有一幅是小塞尔妈妈回过头来发现了小熊,说“天哪!你不是小塞尔。哎哟哟,我的小塞尔哪儿去了?”时,你看她抓狂得都快要摔倒了。与此相反的是,两个小家伙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一个给小熊妈妈看铁桶里的三粒蓝莓,一个对着小塞尔妈妈大嚼大咽。小朋友看到这里自然会笑了出来!麦克洛斯基的的作品完全来自于生活,真的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加了括号的文字也写得幽默,写小熊妈妈的那段是:“(她是一只大熊,知道要躲着人,哪怕是小塞尔这样的小孩。)”写小塞尔妈妈的那段是:“(她是一个大人,知道要躲着熊,即使是小比尔这样的小熊。)”【第23画面】

原文:小塞尔的妈妈没走多远,就听到了啪咚!噼咚!嘭咚!的响声。她知道,什么会弄出这样的声音。解析:小塞尔的妈妈逃离后,很快就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啪咚!噼咚!嘭咚!响声,凭直觉她坚信这才是自己的孩子发出的声音。原来小塞尔坐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玩起了自己喜欢的声音游戏,把蓝莓举得很高让其自由落体落在小桶底部,听那发出的啪咚!噼咚!嘭咚!声。没有找到妈妈,反而躲在一边自娱自乐了。为此,是否准备了大量的蓝莓干,让您的孩子扮演这个过程,体验“啪咚!噼咚!嘭咚!”的效果呢?小铁桶的替代物也可以是一次性塑料杯,效果很满意。【第24画面】

原文:小熊的妈妈没找多远,就听到一阵很急的脚步声。有时脚步声停下来,变成“吧唧”“吧唧”“咕咚”的声响。她知道,谁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解析:同样熊妈妈靠着特有的“吧唧”“吧唧”“咕咚”的声响也找到了小熊,小熊诡秘的眼神您看到了什么呢?关于图画书的十字诀中有一个玩法是“吃”,这本书正好可以吃。此外,还可以用来角色扮演啊!优秀的图画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外。还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阅读故事中,犹如亲身经历一般。试想一下,一百个故事就有一百个场景的变换,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其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在这些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而我们父母所需要坚持的,就是大声的读书给孩子听。【第25画面】

原文:小熊跟着妈妈,从蓝莓山的这一边下山,慢慢地朝家里走去。一路上,他们不停地吃着蓝莓。装满肚子,好过冬啊!小塞尔跟着妈妈,从蓝莓山的另一边下山。一路上,她们不停地摘着蓝莓。开车往回走时,车上装着一大桶蓝莓。另外,还有三个……做成果酱,留着冬天吃啊!解析:结尾让小塞尔和妈妈,小熊和妈妈都互相找到,顺利地回家,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精细的绘画,功底深厚,表现力相当的到位,读着故事,其中的:“啪咚!噼咚!嘭咚!吧唧!吧唧!咕咚”等声音文字的叠加重复,让小孩子们在听的时候格外觉得有趣,加深印象。喜欢书的色彩,小清新而不媚俗;喜欢书的故事,有节奏而不油腻。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本好书。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学习,还可以一起扮演里面的角色。其实不只是人类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其它动物也是,包括熊、乌鸦和鹌鹑等等,它们对待后代很有爱心。整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爱。故事分塞尔和熊宝宝两条线讲述,相遇、畏惧、转身和妈妈牵手回家,是不是都很高兴。【封&底】

解析:一个整页的画面,两个小主人公在蓝莓丛中背对背,小塞尔喜欢听“啪咚!噼咚!嘭咚!”响声,也喜欢吃蓝莓的味道,而小熊显得很贪婪了。作者的其它作品还有《海边的早晨》《美好时光》等,相同的风格和画风,一起去看看吧!作者信息:(美国)罗伯特·麦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1914-2003),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先后毕业于波士顿的Vesper George艺术学院和纽约的国家设计学院,曾在波士顿从事壁画工作。他以在波士顿公园看到的鸭子一家得到灵感,创作了《让路给小鸭子》(Make Way for DucHings,1941),荣获1942年的凯迪克奖金奖,也使这鸭子一家闻名世界。二战以后,结束了三年军旅生涯的罗伯特带着夫人和长女塞尔搬到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从此,每年夏天,他们一家人都会住在那里,享受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他怀着对缅因海湾的喜爱和对家人的热爱,将海岛的生活经历升华为三部杰作:《小塞尔采蓝莓》(Blueberries for Sal,1948)、《海边的早晨》(One Moming in Maine,1952)和《美妙的时光》(Time ofWonder,1957)。前两部作品荣获凯迪克奖银奖,后一部作品则为他再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使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金奖殊荣的艺术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