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不对口,术业无专攻,企业想“赚”就得“专”
我们身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长们会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地帮孩子选择一个“好”专业,甚至是花重金请教专业人士,为了给孩子报考简直是煞费苦心。然而孩子毕业了以后,却不一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既然当初填报专业时有理有据、信心满满、费了那么大劲儿,为何孩子苦学四年以后,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呢?毕竟选择这个专业时,也是研究了很久的。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对口的,但存在即合理,既然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就说明它有市场有需求,那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工作呢?难道是因为学得不精、没有尽力找吗?其实也未必如此。但终究还是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那还学它作甚,白白浪费了四年时光。
这就是现实,除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编程、会计、翻译等以外,很多毕业生都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相关方面的工作,这本来就违背了填报志愿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大家却越来越接受这个事实,习以为常了,这就有些不正常、不合理了,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失败、悲哀。而且并不是因为他们学习不好,才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工作的,其实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并不是完全匹配的,很多工作并不需要专业人士。
在实际工作中,毕业生需要学习很多技能,这些是他们在学校里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即便是接触过,也只是理论方面的,还需要亲自实践、历练。但是这并不一定非得需要专业学习过的人,普通人通过实际操作再学习也完全可以胜任。不需要理论基础,能学会实操就行了。这就弱化了专业知识的作用,即使不专业、靠实践多练也可以。所以专业与工作不对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工作并不需要你有多专业,学会操作就行。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双方各自的利益与需求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是根本原因。毕业生初入社会时,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似乎月入过万才是合理的。然而他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企业也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到底值多少钱,只能给个最低价,这才是最保险、不亏本的。毕业生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应该给高薪;企业不知道对方几斤几两,只愿意付出最低的成本,甚至想压榨员工。既然双方达不成共识,就无法共同合作。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是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问题。而企业家本身就是资本家,有时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会过于严苛。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说明有些工作的门槛低,而这个行业就是术业无专攻,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做。这不是好事,而是很可怕的!短期来看企业可能会赚到钱,但是却不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对于整个大行业来说也是不利的。
举一个例子,比如大部分人都痛恨的保险行业,它几乎没有入行门槛,也没有专业要求,甚至有些保险公司连学历要求都没有,只要你有人脉就行。大家都能轻松进入这个行业,就是好事吗?保险应该是很专业的,需要熟知相关法律,对产品十分了解,但是现在什么人都能做了。很多人买保险不是因为需要保险,而完全是出于人情才买的。客户对购买的产品并不了解,最后理赔时才发现这不能赔、那不能赔,大呼上当了。其实大部分情况是因为当初卖给你保险的那个人并不专业,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赚钱夸大其词瞎忽悠,不能赔付的也说能赔付,误导消费,结果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保险行业,为什么日本人人均很多保单,却很少发生纠纷呢。在日本有一个职业叫社会保险劳务士,简称为社劳士,从事这个行业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日本的社会保险体系非常复杂,工作人员必须相当专业,而胜任这个岗位需要参加一个考试,这个考试的合格率仅为6.3%。日本的财产险行业里,财产险公司对于代理人有严格的培训机制,基本上要经过2-3年的培训,才算彻底结束。我们的保险公司,很多情况是卖出去保险以后,大部分佣金给了代理人,而在日本代理人可能只拿到一小部分,大部分会在后续逐年发放,他们对于代理人的考核、测试非常严格。从对代理人的要求差别如此巨大上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保险行业如此混乱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做生意态度,一种类似于一锤子买卖,用重赏诱使员工采用各种方法卖出产品,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种才是做长久生意的态度,工作人员必须做个专业人士,持续留在这个行业里,才能有前途有发展。中国目前的保险行业现状不用我多说,大家心里也清楚,可能也有不少吐槽点和怨言。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特别专业,卖保险时跟你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条款都写在合同上,白纸黑字的,到时候还怕不给理赔、打官司赢不了吗?合同在那里,证据在那里,保险公司就得按照合同办事!
从保险行业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某个行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真的需要专业的人才,不能随随便便让大家都能进入。
有人说现在钱难赚了,那么是什么行业的钱难赚了呢?那些垄断性行业不会受到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高科技公司,他们的产品和技术难以模仿超越,很难再有竞争者,这些门槛高的行业和公司,他们的钱赚得很容易。只有那些入行门槛低,普通人也能做的行业,钱才越来越难赚。换言之就是专业性不强的行业,它们才越来越难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是看某个行业赚钱,而且也不是很难入门,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就加入了这个行业。结果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就是因为专业性不强,大家都想试一试,也都有能力试一试,竞争才会变得更加激烈,最后只有少数佼佼者生存了下来,其他人也只是当了炮灰。就以奶茶店为例,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卖奶茶很暴利,几块钱成本的奶茶,可以卖到十几块几十块钱,而且技术简单容易上手,就也开了奶茶店。然而毕竟市场有限,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最终还是干不下去,只能关门大吉了。
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行业都有很多人去尝试,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人坚持住了。然而没过几年这些人赚够了,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再有一批新人进入行业,再剩下小部分人。就这样循环下去,总有人尝试,总有人接盘,总有人小赚一笔。不断有人充当炮灰,浪费了自己的财力物力,这也是社会资源的损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屹立不倒,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沉淀,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如果每个企业一直都在做自己的事,在自己的领域内深挖研究,那他这个行业就会发展得很好。没有那些不必要的竞争,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才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就是因为行业门槛低,门外汉也能进入瞎搅局,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最终两败俱伤。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百年老企,这样的企业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可以稳定地提供非常好的、无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日本的百年老企有两三万家,而我们的百年老企有多少家呢?不到十家,分别是吴裕泰、六必居、王老吉、同仁堂、张小泉、陈李济等,真是令人惭愧。我们缺少百年老企,就是因为企业不专业,企业不专一,无法做到长久。大家都想着在短时间内能捞一笔,如果赚不到,就去别的行业发展,反正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太过专注于一个行业,如果一时没有成效,再继续投入,最后可能人财两空。所以大家都是在各个行业间徘徊辗转,做无谓的厮杀,有些当了炮灰,有些赚了小钱。但这其实也很无奈,这就是小企业的弊端。然而企业想要赚大钱,就要做到专业专一,比如那些大公司,都是因为“专”才能大赚的。
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专心投入到自己的行业内深耕发展,这不仅需要魄力,也需要财力。而我们那些有财力的公司,似乎缺少些魄力,只是发展一些比较低端的行业,不像那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努力研究高科技,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