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学术无穷的地基
生活是学术无穷的地基
学问:与生命发生存在性关联
我有一个判断,当一个东西如果不能与社会上 95%的社会公众发生关联,那它有多少价值?马克思的“第十一论纲”非常有震撼力、穿透力,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马克思的说法,但是这句话大家都听到过,“哲人们以往都仅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关键在于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你没有这个力量的话,你的学术再做也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东西。
我认为,做学问有两个不同的进度,一个我称之为知识性了解,另一个我称之为存在性了解。通过前者你得到的是外在的知识(knowledge);只有后者,你才能说是学问。学问不是知识,你可以读很多书,了解很多东西,能说很多术语,这些是外在性的了解。只有当这些东西与你的生命发生关联——存在性的关联,这时,外在的知识,就像古人所谓的浸润、通透那样,你不需要去记,不需要去回忆,它自己就会从身上吐露出来,这才是学问。
所以我认为有两种治学方式,一个是古典的,一个是现代的。现代的治学方式就是把你放到大学里,读完这点书、了解完这点知识和纲目。齐泽克曾说过:“当你在你的生活里面,看到自己读的这些术语漫天飞舞的时候,这时候才真正跟这些抽象的概念发生了真正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真的是有不同的做学问的方式。我有个学生,跟我抱怨:“老师,最近我读不进书,读书读得很苦、很累。”我告诉他:“你读得很累的话,就先放一下。”有很多东西是有生命的气息的。我以前读过不少佛学著作,知道了很多术语,但我感觉读不进去,什么时候我真的读进去了呢?2006 年,生活上的变故让我切入它的理路,从《金刚经》读进去,前后不断地舒展开来。在我今天看来,这个学问一直在我身体里面。所以,我认为只有从存在性的角度切入,你才会迷恋上做学问,其中滋味完全不同。
尤其是哲学,它是一种生活的方式(life style)。像苏格拉底、孔子等,他们写的东西全部都跟日常生活有关的。所以学问有其进入的道路,只要找到它,你的生命就是打开的,这个时候你才会产生 insights。我个人觉得,我们生命中是要有学问的,因为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否则,尽管你是活着的,也只是在吃饭、在排泄而已。这是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做学问,有纠结,有愉快,有痛苦,甚至是有一种焦灼,我觉得这个时候你就是进入一个做学问的境界,或者说学问开始进入到你生命里了。
精神分析:改变自己,不再被别人定义
我在墨尔本曾做过精神分析临床实践。精神分析的核心要义就是把你一个人分成两个人,你跟你自己有没有建立一个关系。这不是个小问题,所有精神分析的智慧都是在问你:你跟自己有没有关系?精神分析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什么是你真正的“我”?这个“我”,绝对不是你自我理解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这个“我”。你真正的主体(subjectivity)是不自觉的东西,是在外面。那个你自己认为的 identity 也好,ego 也好,反而是外来的。这是精神分析最著名的论题。精神分析告诉你,你自己远远比这些外界的定义要丰富得多得多。所以精神分析直接跟你的生活相关,你到底有没有跟自我有关系?你自恋也好,自惭形秽也好,都是外在这个形象来告诉你的,都是别人告诉你。精神分析告诉你的是,你有没有能力与这个“我”拉开一个距离。我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我真正的位置绝对不是这么个“东西”。I can be different,你说我好也好,不好也好,doesn’t really matter,这才是精神分析的要义。
你的无穷可能性被现实中的这个“自我”压制住了,那么你就这么活一辈子。然而精神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你就这么活也活不下去,所谓的精神性的“症状”是怎么产生的?当你各种可能性都被压制住时,被日常生活所给予你的那个身份形象压制住时,这些被压制的东西便以症状的形式在你生命中刺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分析说,有症状才是好事情,这说明你生命中还是有力量逃离这个世界给你的“身份”。所以拉康有句话,“精神分析并不是要寻求治愈这个症状,而是要跟这些症状相认同”。因为症状里面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把你剥离出日常生命中,你生命中的创造力也是在这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很有名的诗:Where danger lies,where comes the saving power(危险的所在之地,才真正有拯救性的力量)。因此,症状才是拯救性的力量,帮助你把被动的症状转化为主动的创造。你可以在自我真正的空间里面重新把自己创造出来。
有一部好莱坞电影《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它有个著名的镜头,主角突然一拳把自己打翻在地,上司看得手里的电话都掉了下来,他看不懂了。齐泽克作为拉康的传人,他在自己的电影解说里面专门提到这个画面,他说“这才是真正的你,有力量来把你的生命往上拔”。我一直说“第十一论纲”改变世界,先不要想改变世界,而是想一想你有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改变你自己不再被别人定义。如果说你有能力把自己拔到另外一个位置上,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艺术品那样去创造,这就是精神分析真正美丽的地方。
把自己的生命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去打造
政治哲学跟我们生活太有关了。如果精神分析跟你的生命直接相关,那政治哲学绝对是下一步你必须要思考的东西。如果精神分析是想办法把你拉出来,跟自己有个关系,那政治哲学解决的就是你跟别人怎么形成关系,一群人如何形成一个政治共同体,怎么生活在一起。奠基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家霍布斯有个说法:别小看人住在一起,这是个奇迹。人如何群处在一起?这点都没思考就让他们直接群处一起的话,他们肯定就会像狼和狼一样互相撕咬。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哲学处理“人跟人如何群处在一起”的问题。我用过最好的一个比方,精神分析解决的是“爱情如何可能”,政治哲学解决下一步“婚姻如何可能”。爱情和婚姻完全不是一个事情,这是两个智慧。
生活是学术无穷的地基和源泉。但是反过来说,你就这么活着,你不去多读点书,不去多看点东西,不去聚集思想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去塑造、改造自己生活的话,你也真的白活。
如果今天我们说“第十一论纲”的话,谈论去改变世界的话,它的第一步,就是你有没有能力改变自身?改变你的家庭?所以我用上一次在季风讲座上说过的一句话:真正日常生活中的革命不是说你到街头上去进行暴力、武装的革命,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无声革命。你有没有这样一个能力,把你自己生命,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去打造、去打磨?这就是真正的“第十一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