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五次深入明朝境内,为何不拿下北京,反而“打完就跑”?
明朝与清朝(后金)之间的战争,如果从公元1618(万历四十六)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突袭抚顺、清河一带开始,至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铁骑挥师进入山海关并成功占领北京城为止,前后历时整整26年之久。在这26年之间,双方爆发的大大小小规模的战役不下于数十次,在具体的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也都各有损失,但纵观整个明清之间战争发展的局势,基本上是以明朝失败、清朝胜利为主要倾向。如著名的“萨尔浒战役”和“松锦大战”,其结局莫不如此,作为文章的开头,在这里笔者暂且先与读者朋友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两场战役。
为何要单单将这两场战役单独拿出来分析呢?因为相较于其他的一些战役,这绝对算得上是两场非同寻常的战役!
萨尔沪战役示意图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这两场战役都有一个相似点,即对于交战双方中的某一方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一战。譬如,萨尔沪战役对于当时的后金(清朝)国家来说完全就是一场决定了整个女真人命运的的一战,此战若败,那么努尔哈赤的下场必然就是当年之王杲,而女真人也就必将面临着来自于大明帝国所施予的灭顶之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内绝对没有出头之日;而对于明朝来说则并不如此,尽管明方在萨尔浒一战失利,但也算不上是生死攸关的一战,最多就是失去了辽东战场的主导权,为今后防御女真势力入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双方在松锦大战之后所面临的情况也就完全颠倒过来了,此战之后,明朝将最后一点精锐部队消弭殆尽,败后几乎等同于失去了全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松锦大战对于明朝来说确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
辽东卫所
除此以外,还有几场十分特殊的战役,诸如清军五次长途奔袭明朝境内的战役,这五次战役的发生时间分别为:公元1629(天聪三)年、公元1636(天聪十)年、1638(崇德三)年和公元1642(崇德七)年。这些战役的相似点便是同属于长途奔袭战,且均采用绕道山海关的战略,从北面长城口进入明朝境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明朝境内各大重镇给予军事打击。其中最严峻的一次便是发生于公元1629年的广渠门之战,此战皇太极亲率大军连破数镇,最后兵临北京城下,当时可谓是惊煞了刚刚即位不久的崇祯皇帝。但令人奇怪的是,清军的这五次长途奔袭战都是打完就跑,并没有采取一鼓作气直接拿下京师的做法,要知道以当时皇太极的实力,拿下北京城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为何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呢?关于这一话题,笔者在该篇文章当中就来与读者朋友们做一番深入的探讨。
山海关
众所周知,女真人在未踏入辽东地区之前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而自努尔哈赤决定迁都辽阳的那一年起,女真人的这一生活习性就有了明显的转变。
公元1621(天命六)年七月,“计丁授田令”在努尔哈赤的宣布下正式成为了后金国家中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制度的颁布也就意味着女真人的生活习性从根本上就此发生了转变,经济模式由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过渡成为相对先进的农耕经济,毫无疑问,这一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女真人来说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步。
女真人画像
但由一个擅长于狩猎采集的民族突然成为了与中原地区无异的农耕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个漫长的适应阶段,在此期间,这群女真人的农耕生产效率也就自然会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原先的辽东汉人在计丁授田令所衍生出的制度压迫之下成为了为后金统治者所服务的“机器”。为避免承受这些压迫,一部分人铤而走险奋力逃出后金政权的统治范围,另一部分虽然没能逃出去,但生产积极性也逐渐的丧失殆尽,劳动力和基层百姓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直接拉低国家的整体生产效率。在这种女真人和辽东汉人双方的生产效率都不济的情况下,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因素影响,后金内部也就爆发了粮食不足的社会危机。这一社会危机直到皇太极时期也依然没能得到彻底的缓解,所谓皇太极时期的“司农称匮,仓无积粟”这一现象便是如此。
在这种形势之下,后金内部必须倚靠某种手段来缓解自身粮食不足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而基于当时的状况,后金想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达到缓解社会危机的目的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因此,唯有通过战争的掠夺才有可能解决眼前的这一问题。
崇祯皇帝剧照
拿其中三次大规模的奔袭战来讲:
公元1636(崇德元)年,此次奔袭战由阿济格指挥,从八月十二日出发,直奔长城,过保定府,直至安州,一共攻克12城,共计俘获人口牲畜达到了179820口,粮食布匹不计其数。
公元1638(崇德三)年,此次奔袭战持续了半年有余,是清朝入关前最大一次入关奔袭战。此战由多尔衮统帅,豪格、阿巴泰等人为副帅,率军分别由墙子岭和青山关进入明境,此次所掠获的资源有人丁204423口、黄金4039两、银977406两,其余零碎物品不计其数。
公元1642(崇德七)年,清军再次大举来犯,这次所掠获的资源有人丁369000口、牲畜321000有余、黄金12250两、银2205270两、缎匹共52230匹等等(以上数据来源:清太宗实录)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清军这几次的奔袭战所获得财富、粮食、牲畜、人口等各种资源基本数以百万计,如此庞大的资源瞬间使得清朝内部的劳动力危机和财政经济危机,乃至八旗士兵的生计问题都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改善。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掠获资源才是后金方面在这些次奔袭战中的主要目的。
崇祯皇帝、李自成画像
当然,除了通过掠夺资源缓解自身的危机这一目的,皇太极通过这些次长途奔袭战还能顺便达到一些其他的目的,例如:在明朝正处于农民起义军势力的蚕食时,出兵消耗明朝的国力,迫使其双线作战,从而降低作战效率。这是皇太极的砍大树必须从旁砍削的方针的体现,所以这种大规模的奔袭战,也是清朝对明总体决战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众号:天地史话(微信号:heluogu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