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种人
高高的鼻梁,深凹的眼睛,戴着高而尖顶的帽子……他们在远古至今的迁徙融合作用
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出土,很多塞种人在新疆的痕迹,我们会发现在新疆的东南西北都有他们的身影——塞种人的确是一个很会迁徙流动游牧的民族。
根据现在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塞种人比较早进入的是新疆伊犁一带,这里有伊犁草原,伊犁河谷,从大西洋来的暖流带会有很大影响,因此,伊犁也有小江南的美誉,也适合他们游牧。
后来,伊犁的一些塞种人向东进入到吐鲁番盆地。一些人向南来到了龟兹qiuci古国一带(轮台、库车、阿克苏一线),估计当时没有独库公路的便道。
有些塞种人则继续向南来到了罗布泊,来到了南疆。
塞种人如何到达隔着一个沙漠的南疆呢?我们认为至少有三条路:
1.沿着塔里木河南下2.沿着和田河南下
3.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并不困难,那时候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还有成片的绿洲,他们完全可以迁徙。我们不能被目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蒙蔽。
那塞种人在新疆为何消失了呢?
事实上,塞种人在新疆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与其他民族融合了。当匈奴、月氏人、乌孙等民族崛起,不断冲击着塞种人所建立的城邦时,他们不得不被统治,为了生存也只能被融合。匈奴人曾统治西域36国中的26国,这几乎没有给塞种人建立独立城邦、维护纯粹血统民族的可能性,虽然现在塞种人消失了,但他们在亚欧大陆传播文明的功绩,依然永载史册。
他们策马扬鞭、扶老携幼,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文明散播在亚欧大陆。他们也参与到发展中亚地区绿洲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工作中来。他们还与各地民族融合、交流、沟通,他们为其他落后民族带去了青铜技术,带去了马鞍,带去了车轮……这和成吉思汗的学性质不一样。
塞种人的脚步最远到达了远东的兴安岭一带,在人类迁移史上这是惊人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