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学方法发现 这一类老牌降压药有憩室炎风险
通过基因变异研究药物作用,是一新兴的研究方法。2019年7月,英国、德国、希腊等国学者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使用这一新方法调查了多个降压老药是否存未曾发现的副作用,以及基因预测有效性和副作用的能力几何。
药物治疗高血压,已经有大量强有力的证据。基于大量有结局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已经识别出几种有效的降压药物。
然而,这些基于临床结局的RCT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主要关注的是老年或高危患者、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很少超过5年。新兴的基因学方法,或能补上这一短板。
发表在《Circulation》的这项研究,使用基因学方法,考察了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未曾发现的副作用和再利用可能性。
在全基因组意义上,与收缩压降低目标相关的基因变异,设别为对各类降压药作用有影响的遗传变异。对比较药物对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使用孟德尔随机进行评估。
使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进行了一项现象性关联研究,用于设别潜在的副作用和再利用机会,在范德比尔特大学生物银行(BioVU)和英国生物银行的观察性分析中验证结果。
识别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的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对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影响,孟德尔随机评估值与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相当。
对英国生物银行进行的现象性关联研究设别出,CCB标准化遗传风险评分与憩室炎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OR,1.02/增加标准偏差;95% CI,1.01~1.04),与BioVU的评估值一致(OR,1.01;1.00~1.02)。
震针对英国生物银行数据进行的药物Cox回归分析表明,该相关性为非二氢吡啶类CCB特异性(考虑噻嗪类利尿剂作为比较药物的HR,1.49;1.04~2.14),但二氢吡啶类CCB并非如此(HR,1.04;0.83~1.32)。
因此,遗传变异可用于探讨降压药的有效性和副作用。设别出非二氢吡啶类CCB对憩室炎风险具有潜在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需要进一步调查。
通过遗传变异来研究药物作用,已经证明可行度比较高,正如既往曾应用于降脂药物一样。基因学方法,或是发现老药新问题的高招!
任何与使用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相关的憩室炎风险增加,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针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本研究未识别出其它潜在副作用。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Circulation. 2019 Jul 23;140(4):270-27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123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