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研究】 高考历史题中常用设问词的解读 2024-08-04 01:16:45 (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二)背景、历史背景、原因、社会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条件、前提条件、前提和条件,此类常用词语多用于选择题、问答题中背景,一般是指一历史事物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当然,这也是不是绝对的,如'抗战为什么能胜利?'等,原因就不仅仅是'必要性'。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的界限较为明显;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不过仔细推敲依然有细微的差虽,'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些,在论及成败时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历史背景'与'背景'本质是一致的,在这里'历史'并无实在意义。'原因'与'社会原因'、'基本原因'其实也是一回事。'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相对的。前者是根源性、本质性、决定性的原因,一般应在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中去寻找;后者则是因果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导火线之类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导致历史事物发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单项选择题中,与根本原因没有多大区别。客观原因是相对主观原因而言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凡是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的原因就不是客观原因。'前提',本来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断。前提条件,也就是先决条件,若干条件中主要条件。前提和条件,实际是指主要条件和其它一般条件。(三)说明、表明、体现、反映、表现、意味'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体现是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现象。表面的能能直接看到的现象的东西决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表现,则指历史情况、历史史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四)联系、结合、据、依据、根据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一般设问形式是'联系(结合),分析(说明)……'。……结合(联系)的对象,实际是作为分析(说明)问题的背景、依据而存在的。因而,重点在分析说明的事物而不是结合(联系)的对象。这类设问中,'联系'、'结合'也可以换成'依据'、'根据'、'据',题意并未发生变化。(五)性质、实质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是事物、问题的实在内容。二者都有本质的意思。就问题来看,实质就是性质,性质就是实质,完全可以替代。但究起来,两者在本意上、使用范围上又略有区别。性质,着重于区别,定性于是什么;实质着重于去虚,定位于实际如何;本质着重于寻根,着眼于固有。(六)效果、结果、后果、成果、成绩、结局这类用词,其实都是指某种事物、某种力量、某种做法、某种态势、某种因素产生或发展的阶段或是最后状态。但在使用的范围,表达的感情色彩以及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区别。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果)。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以及结果如何?……'(1995年)……后果,多指坏的结果,但在高考命题中也不完全如此。……结局也可以说是中性词,可以是好的结局,也可以是坏的结局,在这点上与结果相似。但是,结局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最后的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态势。(七)意义、作用、影响、地位这类词在历史试题中,用得较多,而在历史教材中则用得更为频繁。意义,就是价值、作用,而作用是指对人对事所生产的影响、效果。影响是指对人对事所起的作用。如此看来,三者的意思大致差不多。而从适用范围看,意义较之作用、影响要大。大凡涉及意义,一般都包括性质、作用、影响、结果、评价、经验教训等,教材关于意义的叙述,基本上也是如此,而在高考试题中,却不一定是这样。(在高考)历史问题中,意义、影响、作用,三者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地位,是历史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历史变化中所处的位置。就其适用范围来看与意义相当。(八)经验、教训、认识、启示这类词,就其主要意思来说,都是人们从实践包括成功的实践、失败的实践中得来和知识。经验,是实践成功后得到的认识,……教训,是实践失败后得到的认识。……。认识,本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即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反映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的联系的认识。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启示,是人们受某种历史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 赞 (0) 相关推荐 本质与实质的区别是? 本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实质:本质 性质 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 ... 初中历史材料题4个类型 历史科的材料分析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提高材料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以往的材料结构上看 ... 实质和本质的区别 一.本质,根本的性质,是事物本身区别于它物的众多性质中特有别的没有的那种性质.本质是针对事物来说的. 实质,实际上的性质,是本事物实际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叫本质或者叫实际要你寻找的决定本事物终极态的地 ... 试题研究 | 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备考必看~ 作者:张建双老师 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 异同型(比较型)试题 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 ... 地理:归类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复习效率 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保持稳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尤其是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后,高考地理命题充分体现出新变化和新要求.因此,最后阶段的复习,教 ... 2021年高考:近三年高考真题中的写作任务特点梳理 2021年高考:近三年高考真题中的写作任务特点梳理 高三微专题:对数平均不等式链及变式在高考导数题中的应用探究 高三微专题:对数平均不等式链及变式在高考导数题中的应用探究 2011-2019年高考真题中有机物命名专题 2011-2019年高考真题中有机物命名专题 高考导数题中的五条放缩线,知道它们的位置,能快速解决很多题目 财神到 许冠杰 - 春节音乐 对数平均不等式链及变式在高考导数题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高考压轴题中的对数平均不等式链 高考压轴题中的对数平均不等式链 对数平均不等式链在解高考压轴题中的应用 对数平均不等式链在解高考压轴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