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武汉七大主城区各有什么特色?哪些发展比较快?
江汉区
名副其实的一等区,老武汉人眼中最具有汉口风情与气质的地方。不像江岸区因为旅游和商业而吵闹,比较安静,高楼林立,权贵居住之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区之一。老汉口风情的追忆地,乃真正的富庶、雍容、繁华之地。几乎全是商业和居住为主。南部大多是旧式里弄和七八十年代多层,附近有少量民国时期的历史遗存。靠近江滩的地方有江汉路,在改开前一度是武汉的象征性建筑。北部至今没有很好地开发,比较破败,或者说比较原汁原味。
青山区
青山在原武昌县众多的镇中率先撤镇建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武汉的老工业基地,水电煤厂,化工厂,棉纺厂,造船厂,钢铁厂等等全在那里,沿江还有很多货运码头,与之配套的大片的棚户和旧式里弄。附近还有大规模的,缺乏独立卫生的脏乱差城中村,要知道这可是在三环内。早些年产业工人聚集,商业一度非常繁荣。九十年代倒了一大批厂子,此后一蹶不振十几年。现在沿江沿线正在重新开发,已经有了一点成效。但包袱太重,想要完全改头换面需要很长时间。许多地方依旧保持着八九十年代工业区的面貌。
汉阳区
汉阳区很大。不过在很多人,包括很多武汉人的第一印象里,汉阳区=钟家村和王家湾。其实那只是汉阳的一小块而已。也有老式新村,水泥厂,四新开发区和各种货运码头。也有大片的老社区,分布范围还十分的广。内环内许多社区都是大型的老式多层住宅,建造时期早则五六十年代,晚则九十年代。期间穿插有各类新建住宅。因为所处位置的原因,这些社区的生活,就医,教育等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硚口区
长期以来,前往上海,重庆的长江轮船都曾在这里出发到达。晚清和民国时期,无数江浙籍武汉人的祖辈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各地人员流动频繁,加之自古以来市面繁荣,传统商业曾一度非常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等都曾经非常有名。只不过随着大规模旧城改造,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居民大量搬出,商业也逐渐衰落。如今,位于古田境内的诸多老厂区尚未完全开发,那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发展增长点之一。
武昌区
以细分为徐家棚杨园和武昌老城两个区域。老城给人的典型印象是梧桐和洋房,名人故居非常密集,也留下了许多的民国故事。来武汉旅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比那种徒有空壳的地方有趣多了。徐家棚也是梧桐深深,掩映其间的形象,市井气息要浓一些,老公房和90,00年代住宅还是不少的。徐家棚、杨园的江岸线曾经常年被各种工厂码头占据,整体氛围也比较荒僻,现在大部分已经改建成了公园,效果还是不错的,配套的办公楼等等也在持续开发中,未来可期。
江岸区
位于东北市区,也就是江滩那一片确实非常符合人们对“大武汉”的想象,历史上是五国租界,文艺,幽静,庭院深深。各个国家的领事馆密集,大片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的洋房中夹杂着街心花园。黎黄陂路上有不少小店,有朋友来我也爱带他们去那里逛。不过地段高雅也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再建设比较困难。
洪山区
对不熟悉武汉的朋友来说,讲到“洪山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大概是华中师范大学、南湖那一片。这当然是对的。不过洪山区非常大,本身就有作为一个城市的体量,内部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高楼林立的徐东是洪山,市井喧闹的梨园是洪山,被集卡堵住去路,化工管道密布的白沙洲也是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