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在婚礼中途悔婚,一年后追悔莫及:婚姻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法国作家杜拉斯说:“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只能是背叛。”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言论,针对的是爱情在婚姻中消亡,以及浪漫激情在婚姻中消退。其实,换个角度去看待“背叛”,他的话就没有错。
即便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在结婚以后也必然会变质,至于变好还是变坏,取决于夫妻双方如何经营。就算变得更好,其中也必然有变坏的成分,这算是一种“背叛”,毕竟和结婚前的爱情不一样;另外,双方的个性因为结婚而消磨,不再是完整真实的自己,这同样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背叛。
虽然我们总是期待理想化的婚姻,想让婚姻在热恋的基础上升级,但爱情掺杂了婚姻的现实之后,就不会有理想可言,我们需要承认和接受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把婚姻经营好。
只可惜,有的人太过于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唯爱情至上,但凡婚姻出现了任何不利于爱情的因素,他们就会否定婚姻,继而逃避婚姻,这样的人往往婚姻不顺,除非你一辈子不结婚了,否则婚姻永远不可能完全如你所愿。
朋友菲菲就吃过这种亏,她跟前男友都已经走到举办婚礼这一步了,结果她却在婚礼中途悔婚了,原因就在于她的理想主义:因为他们是在热恋期谈婚论嫁,她特别喜欢热恋期带给她的幸福感受,但是,随着谈婚论嫁的推进,她明显感觉热恋期的那种幸福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现实问题,各种讨价还价,各种责任义务,本身就是带着抵触情绪参加婚礼的她,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做出了悔婚的决定。
当时的她坚信世间一定会有她期待的那种幸福婚姻,结果一年之后再次谈婚论嫁时,她追悔莫及,发现婚姻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她本以为和前任结婚已经是最糟糕的了,没想到再次面对的婚姻,各种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不如以前。
这种问题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期待婚姻的美好,一方面又受不了婚姻现实丑陋的一面,既想结婚又不想结婚。这种左右摇摆不定的状态,其实要比结婚或不结婚更痛苦,因为自己的心一直在飘着,没有着落。与其这样,不如做出一个选择。
决定不结婚的人,自然可以避免婚姻的苦,但也休想尝到婚姻的甜。决定结婚的人,则需要做好迎接各种问题的准备,只要把该注意的问题注意了,剩下的走一步看一步就好。该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慎重选择婚姻以外,剩下的就是对前文中提到的“背叛”有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婚姻中的“背叛”。
爱情在婚姻中变质,是必然的。
周国平说:“恋爱时闭着的眼睛,结婚使它睁开了。他和她惊讶了:'原来你是这样的?’接着气愤了:'原来你是这样的!’”
很多恋爱人结婚后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由此得出对方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的结论。基于这个因素,彼此之间再难维系住热恋时的那种幸福和疯狂,接着就会降温,彼此之间拉开距离,这其实不全是坏事,关键看你如何理解。
事实上,没有人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恋爱时太盲目,是一种“闭着眼睛”或“半睁半闭”的状态,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好,忽略了对方身上本身就存在的糟糕,婚后把眼睛睁开了,看到了糟糕的一面,就会感觉对方变了。
此时如果一味和热恋作对比,势必会失望。强求彼此的感情回到热恋的状态,也必然是徒劳,因为人一旦清醒,很难再回到盲目当中。应有的状态是接受爱情变质的事实,重新开始,培养一种亲情式的爱情,至于能否成功,只有努力去做了才知道。成功了就继续,失败了也就没必要继续了。
承认彼此间的差异,才能互相适应。
周国平说:“夫妻之间争吵,多半是因为性格差异,吵多了便会有怨恨,责备对方总也改不了。可是,人的性格是难变的,只能互相适应,也就是所谓磨合。而仔细分析,比起性格差异,'要对方改变’的企图是争吵的更重要原因。”
这不难理解,从夫妻吵架时说的话就可以看出端倪,诸如“你就不能细心一点吗”“你就不能冷静一点吗”“你就不能如何如何吗”之类的话,都带有“要对方改变”的企图,抛开对方故意的成分之外,剩下的就只是性格差异。
人的性格难改变,不等于不能改变,只不过,性格往往掺杂了长时间根深蒂固的因素,不是一句“你就不能如何如何吗”就可以改变的。换言之,争吵起不到改变性格的作用,这样做伤人伤己。
既然如此,如果还想让婚姻继续的话,我们就只能从“磨合”或“相互适应”的角度着手去做。当然,如果你不想让婚姻继续了,也就不必磨合了。但有一点不要忘了,世间不存在完全符合你要求的人,你之后遇到的人同样会跟你存在性格方面的差异,你仍然需要磨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婚姻的时候,或者在恋爱的时候就注意性格差异的问题,看看彼此的性格是否差异太大,是否能够相互适应,如果不能就应该趁早结束,如果可以就提前磨合,这样才能在婚后过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