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旧家]《东涯老屋图》与几位徐州人的故事

《东涯老屋图》全图

2015年1月24日的《彭城周末》刊登了屠式璠先生的大作《隐居东涯——外公张伯英旧事》。文中提到我向他介绍黄宾虹先生为张伯英先生所作《东涯老屋图卷》的逸事。这幅佳作的创作与流传经历,与几位徐州人密切相关。

《虹庐受学札记》的记载引起关注

2008年,赴香港出差的同事,受托为我带回一本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年7月出版的《名家谈绘画》。其中收录了黄宾虹弟子段拭先生的《虹庐受学札记》。段先生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跟随黄宾虹先生学画过程中,黄先生的言行。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先生(黄宾虹)题画云:“曩观勺圃先生所选《徐州续诗征》二十二卷,具见铜山萧沛丰砀,人文之美,林泉之盛,为之欣慕不置。兹写《东涯老屋图》,仿佛渊明栗里、摩诘辋川一角,即请教正,宾虹。”勺老以小楷书题记於尾云:“己卯秋,内侄段拭无染请宾虹作此图。无染,宾虹之画弟子也。予笑曰:‘破屋乌足图?重烦宾老胡为者?’次岁予七十,儿子宇慈乞出图征诗。予不愿为寿,弗之应。无染赴都,已五年未得见,忆前事因书。甲申仲春十有七日,东涯老人。”

由此,我知道了黄宾虹有一幅佳作《东涯老屋图》,是为张伯英先生创作的。

“春润江南”展览中出现了《东涯老屋图卷》

2011年1月下旬,雅昌艺术网上的一则“展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则消息称:1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春润江南——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文中列举的参展精品中,提到了黄宾虹先生的《东涯老屋图卷》。我马上想到,这幅《东涯老屋图卷》,应该就是段拭先生《虹庐受学札记》中提到的那幅画。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必须了解展览中这幅画的来历,并看到相关的图片才行。

在网上继续搜索得知,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的这幅《东涯老屋图卷》,是一位叫夏同浩的收藏家捐赠的。夏先生于1985年、1991年,两次共向江苏省美术馆捐赠了160幅书画,和135件工艺品。为此,江苏省美术馆会同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7月编辑出版了《江苏省美术馆藏品选——夏同浩捐赠书画工艺品专集》。看来只要找到这本画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画面的题记内容超过了段拭先生的记载

几天后,网购的画集拿到了手上。翻开一看,果然是《虹庐受学札记》中提到的那幅画。令我颇感吃惊的是,这幅画的长度只有97厘米,宽度只有18.5厘米。若用面积计算,不过1.6平尺。

画面上的题字和段拭先生文中的字句对照,细微之处还是略有差异。

黄宾虹题句原文:

曩观勺圃先生所选《徐州续诗征》二十二卷,因悉铜山萧沛丰砀,人文之美,林泉之胜。为之欣慕不置。兹写《东涯老屋图》,方(仿)弗(佛)渊明栗里,摩诘辋川一角。即希哂正。宾虹。

黄宾虹先生说得很清楚:此前读了勺圃先生编选的《徐州续诗征》一书中的诗句,才知道张伯英的故乡徐州一带,有如此美好的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内心非常倾慕,所以画了一幅《东涯老屋图》,好像是陶渊明隐居的栗里山村或王维营造的辋川别业的一角。以此赠给张伯英。

张伯英题记原文:

己卯秋,内姪段拭毋染请宾虹作此图。毋染,宾虹之画弟子也。予笑曰:“破屋乌足图?重烦宾老胡为者?”次岁予七十,儿子宇慈乞出图征诗。予不愿为寿,弗之应。毋染赴都供职,已五年未得见。见此,忆前事,因书。甲申仲春十有七日 东涯老人。

段拭先生文中没有记载的是,张伯英在后面又加了一段题跋:

后海“李公桥”,因西涯得名。曰“藜光”、曰“李广”,皆非也。寓居桥东,故名“东涯”。宾虹则谓吾之故乡。固不必泥其地,而名自有专属耳。

双重身份的段拭

张伯英先生在画后的题跋明确告诉我们,段拭是他的内侄,又是黄宾虹的弟子。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这幅《东涯老屋图卷》的故事,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段拭此人。

段拭(1914-1969),谱名段庆成,后更名拭,字无染,号艾馥,室号大佛堂、有恒簃、槐屋,1914年生于萧县龙城镇,当代学者、诗人、画家、美术理论家。早年就读于徐州艺专,1930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科,师从颜文樑、关良等名师。毕业后在徐州、萧县任美术教师,其间,曾在徐州、青岛等地举办画展。1936年到北平投奔姑夫张伯英,并从其学习书法。1938年,经张伯英、谢国桢介绍,拜入黄宾虹门下学习绘画。其后二十年间,除面聆教诲外,师生二人一直保持书信往还,从未间断。1941年起,段拭又从陈柱尊学习诗词,并与蔡哲夫、谈月色、陈廖士、陈啸湖诸名家关系密切。1951年起,段拭任教于天津津沽中学,与王学仲、华非、李骆公、刘止庸等画界名流相往还。其间,为津门画界培养了众多后起之秀。生平著作有《汉画》、《万年少事迹汇集》、《万年少书画记》、《文征明先生年谱》、《沈石田研究》、《虹庐受学札记》等。其中,《汉画》一书,是中国最早研究汉画像石的专著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时,曾被列为参考书。《虹庐受学札记》,被公认与王伯敏的《黄宾虹画语录》并为可传黄宾虹艺术之真灯者。

上面这段文字,作为一般的人物简介已经足够了。然而,仅靠它来说明段拭和张伯英的亲密关系,还远远不够。

徐州文史界对张伯英生平有所关注者,都知道和他相伴到老的夫人,是萧县段氏之女,名段端书。段端书的伯父段广瀛,就是1月10日《彭城周末》刊载《140年前的高考优秀作文选》一文中,《紫沧课塾初稿》的作者。

段广瀛在兄弟三人中排行居次。长兄广龄无出,三弟广庭的三子段书亮过嗣给了长兄。段端书就是段广庭的女儿,段书亮的胞姊。她在姊妹中排行第四,所以,段毋怠(庆熙)、段拭(庆成)等,都称张伯英为“四姑夫”。而段书亮,就是段拭的父亲。

段书亮这个名字,是按家族班辈取的。后来,他更名段扆,字丹初。此人秀才出身,早年跟随堂兄段书云在湖北任税捐及厘捐局局长。回来后,负责管理家族的产业。

民国18年(1929年)4月,张伯英开始筹划编写《徐州续诗征》,在北平起草了《征诗小简》,分寄徐州八县25位文友。受托负责征集萧县诗作的,就是段丹初和段毋怠、陈青舫三人,其中陈青舫还是段丹初推荐的。以段氏叔侄和张伯英的亲戚关系,对编书一事鼎力相助,自然不在话下。张伯英在《徐州续诗征》卷七《萧序》中写道:

萧诗由段丹初得者,殆十之九。征诗时,首赞此议。与陈青舫商采访之法。各邑诗犹未至,萧已得数十家。去秋,谋付印。丹初为筹印资,曰:若非农村破产,彼可自任。孰意书未成而丹初又逝耶?青舫尚有遗诗存录,而丹初无之。付印稽迟,负丹初矣!附其来柬:

“勺圃姊丈:得书知续征徐诗,为他人所不能为、不肯为者,毅然为之。盛德大业,及吾身而亲见。欢忭非言可喻。老友陈青舫,喜吟咏,多识诗人,愿竭力相助。萧邑之诗,当不难致。此事之难,一有鉴定之学识,二有八邑之声望,三有著述之暇日、耐劳之毅力。非吾姊丈,孰能任者?采访所得,随时邮寄。闻赴龙沙,是弟归游之地。惜牵于家累,不克偕往,再睹北边风景也。顺颂俪安!并问甥男女辈均好。弟扆谨启。己巳春分前二日。”

丹初殁于甲戌仲冬二日,正与文岚簃订印诗合同时也。征诗多主张急就,惟君与韩元方以为宜缓。仓促书成,必有不及收者。待何时更续乎?宽以岁月,而仍不至,于作者可告无罪。荏苒六年,今岁仍获数十家,乃知丹初所虑之周。始终竭全力以助,不及观成,岂丹初所及料?而予其何以为心乎?内子端书曰:“丹初性情醇厚,与人无争。应事接物,一以诚实。虽狡黠者,于丹初不忍欺也。自长兄少沧父子俱逝,仲兄所蓭衰病不出,南北两宅,为强暴者眈视,而未遭鱼肉者,赖丹初之搘柱。近岁农业萧条,重负债累,复殇其次子。忧能伤人,远道每为之惧。讵意我手足之缘,遂止于是耶?天佑善人,胡此理有时而不信耶?

文中的“龙沙”,即今天的齐齐哈尔,当时是黑龙江省省会。段丹初写信时,张伯英正准备启程赴龙沙,与黑龙江省长万福麟商谈编纂《黑龙江省志稿》之事。“己巳”,是1929年,“甲戌”,是1934年。《徐州续诗征》已经编好,正在与北平“文岚簃”(全名“文岚簃古宋印书局”)签订印刷合同时,段丹初突然撒手人寰。此前,段毋怠、陈青舫已先后病故。张伯英的伤心程度,可想而知。

段丹初有三子,长子庆平(1900-1990),曾赴美留学,已经自立。次子庆同,已先于丹初离世。三子庆成,即段拭,虽已在上海美专毕业,但仅在萧县和徐州发展,空间毕竟有限。父亲去世后,前往北平投奔姑夫张伯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张伯英对于这位内侄,仅从亲情考虑,也责无旁贷。更加上内弟曾协助自己征集诗篇,辛苦五年,书未成而人已去。而今面对内弟的幼子,体恤之情,自然更深一层。

三十年代的张伯英,在北平文化界已经很有影响了。他介绍的至亲,又有上海美专的学历,黄宾虹先生岂有不乐意收的道理?再加上段家的另一位女婿(小一辈)、段拭的三姐夫谢国桢(梁启超的高足,清华国学研究院出身的明清史大家),也竭力玉成,段拭成为虹庐弟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寿星公的低调与遗憾

再看画面上的那两段题跋。勺圃先生所谓“己卯秋”,是1939年秋天。“甲申”,是1944年。联系到文中的“毋染赴都供职,已五年未得见”,可以推断,这幅画是在1939年秋天,段拭前往南京谋职,向老师辞行之际,请黄宾虹先生为张伯英画的。

作为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的黄宾虹,应弟子段拭之请,为书法名家张伯英作画,当然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山水。如果能把对方家乡的奇山异水着力表现一番,更可以收到锦上添花之效。虽然黄宾虹先生没有亲自领略过云龙山、皇藏峪、马陵道的旖旎风光,更没有机缘置身于饮鹤泉、故黄河、骆马湖的碧波之畔。然而,他知道张伯英的居室名为“东涯老屋”,又读过《徐州续诗征》一书中徐属八县诗人吟咏家乡山水景物的诗句,且从这些诗句中,“因悉铜山萧沛丰砀,人文之美,林泉之胜”,并“为之欣慕不置”。对于习惯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画大师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张伯英谦称“乌足图?”(有什么值得画的?)的“破屋”,到了黄宾虹笔下,呈现出的却是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细观画面,更是丰草长林、千岩万壑。此时,“东涯老屋”已经成为象征性的符号。画家要表现的,是张伯英的家乡——徐州一带的“人文之美,林泉之胜”,正如张伯英第二段题跋所言:“宾虹则谓吾之故乡”。黄宾虹先生把“东涯老屋”误认为是张伯英在徐州老家的旧居了。我们不得不说,这太应该称作 “一个美丽的误会”了!张伯英自然不愿说破,那样反而会拂了黄宾虹的雅兴。因此他才说“固不必泥其地”。如果有人一定要认为黄宾虹先生的这幅画,描绘的是后海南岸“东涯老屋”的实景,那么,黄老夫子如何回答“后海岸边哪来的山?”这样简单的问题?

第二年,即1940年,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勺圃老人,已虚龄七十。他的儿子张宇慈和父亲商量,想借老人七十大寿之际,把黄宾虹先生所绘的《东涯老屋图卷》拿出来,向亲友征集诗篇,以示祝贺。张宇慈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为人低调的张伯英,却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今天看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否则,我们还可能欣赏到与这幅名画有关的不少诗篇呢。

无私的收藏家夏同浩

在查询江苏省美术馆所藏《东涯老屋图卷》的来历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夏同浩”这个名字。当时只知道夏先生是一位收藏家。

直到掌握了更加详细的资料,我才惊讶地发现:夏同浩先生,竟然也是徐州人!可见,这幅《东涯老屋图卷》,真是和徐州缘份不浅!

夏同浩(1921-1998),1921年12月出生于睢宁县魏集镇夏楼村,1938年7月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山东省八路军军政干部学校学员,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指导员、教导员,淮北三分区独立大队政治处副主任、营长、政委,江苏邳南行署自工总队副总队长,睢宁县第十区区长,淮北三分区政治教导员兼区长,淮北三分区独立四团政治处主任、政委,18师53团政治处主任,18师52团副政委,华野6纵队16师146团政委,二野24军70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工程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南京工程兵学校副政委,高级工程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工程兵811厂厂长,64112厂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工程兵学院政治部顾问等职。1982年离休后定居南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南京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1998年2月4日在南京病逝,终年77岁。

这位“三八式”的老革命,先后参加过涟水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谓出生入死,功勋卓著。

这是一位令人钦敬的革命老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完全凭借自学,进而成为一位颇具眼力的收藏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开始关注名人字画和古董。散落民间的,只要他发现,都想尽办法予以收藏。他离休时是副军职干部,本来可以享受比较优裕的生活。却始终节衣缩食,艰苦朴素,穿的是军衣军裤、解放鞋,经常是买三个馒头吃一天,很少沾荤带腥。每当发现值得收藏的名人字画时,便不惜重金购买。在收藏过程中,徐悲鸿的《饮马图》花去了他50年代一个月的工资;王鉴的《山水》花去了他1964年两个月的工资;看上一幅名画,如倾其所有仍买不下,就凭着熟人关系,打下欠条,押上证件,先买下,筹款后再悉数寄还。工程兵工程学院原政治部副主任、夏同浩的老同事沂冰曾感慨地说:“夏同浩同志自1950年以来95%的工资,离休后95%的精力都用在了收藏名人字画和古董上。”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十年浩劫中,为保护这批书画不受损坏,夏同浩先生冒着风险,冲破重重阻力,费尽了心血。

夏同浩先生收藏的书画和工艺品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不少作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85年和1991年,夏同浩先生先后将自己收藏的160幅书画和135件工艺美术品无偿地捐献给了江苏省美术馆。

仅凭老人捐赠作品的数量,我们还不知道这批艺术品有多么珍贵。夏同浩先生捐赠的牵线人、当时在江苏省美术馆工作的花鸟画家陈培光回忆说:“1985年,他(夏同浩)精选了100件书画作品,在家里亲笔写下捐赠清单,交给我。那100 件作品,不少是珍品、稀品,有明代蓝瑛、张复、万寿祺的,清初石溪、程正揆的,有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的,有‘金陵八家’高岑、吴宏的,有‘扬州八怪’李方膺、黄慎、李鱓的,有近代名家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何绍基的,有现代齐白石、郭沫若、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的……”

这么多稀世珍品捐献出来,可有什么要求?陈培光先生回忆说:“夏老捐献的时候没提一点要求,奖金啊,建专门的藏品陈列室啊,都没提。美术馆主动奖励他5万元,他不肯收。我做他的工作:‘你不收,以后没人敢捐了。’这样他才收下了,转手又捐了3万元给美术馆,作收藏基金,还表示他留下的2万元还是用于收藏,藏品以后还要捐。那100件作品,当时专家就估价200万元。1986年,文化部古代文物鉴定组来我们美术馆鉴定,夏老捐的作品中有4件是一级品,7件二级品,现在,其中一件就可以换几幢别墅!1991年,夏老第二次向美术馆捐了60件书画和135件工艺品。”

对于如此无私的一位收藏家,除了表示钦佩,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无须探寻的“留白”

拉拉杂杂地写了一大篇文字,还只是介绍了这幅《东涯老屋图卷》早期和近期的经历。1944年以前,它在张伯英先生家里。1991年以后,它进了江苏省美术馆的收藏室。至于它是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张家?又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何种机缘,被夏同浩先生收藏到家中?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并不完整的流传经历,恰似画面上的“留白”,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仅有1.6平尺大小的《东涯老屋图卷》,固然是黄宾虹先生的杰作。然而,这幅应徐州人之请,为徐州人而画,最后,又由一位徐州人无偿捐给国家的山水画精品,难道不是几位徐州人隔空接力、联手书写的一段艺坛佳话吗?

《东涯老屋图》题跋

(0)

相关推荐

  •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县人,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书法家.金石鉴 ...

  • 【鲁堂主说藏品】齐白石和启功的书法老师字写得好吗?

    大家好,我是德风堂堂主鲁光宏,今天和大家共同欣赏两副德风堂馆藏的同一上款的书法作品.这两副书作的上款人均为"子青",即徐子青. 徐子青(1865-1937),人称六合爷.字德选.号 ...

  • 张伯英先生书法作品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县人,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书法家.金石鉴 ...

  • 朴实秀逸 、气韵洒脱——民国魏碑大家张伯英的书法艺术

    作者:陈辉 正文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位张伯英.一位是汉朝时期的草圣张芝, 字伯英;一位是民国时期千唐志斋的创始人张钫, 字伯英;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民国时期的魏碑大家--张伯英. 张伯英, ...

  • 行走丨回眸程啸天

    岩寺虹梁,正是出了一个新安画派传人程啸天,也就特意走近这个也叫虹光的徽州古村落. 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明代末已灿然崛起,一群土生土长于新安郡的遗民画家,绘画风格笔墨细净而略枯凌 ...

  • 启功盛赞其师张伯英:北朝书家的八法之妙,已融于先生指间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县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 ...

  • [老壶自斟]我的“艺林日志”和“龙城旧家”两个公众号为什么禁广告

    说来我的公众号已经拒绝了几家广告公司的广告邀请,在接下来文入正题之前,先说说我对金钱的认知,大钱是命小钱得挣,这小钱我就不挣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个人阅读体验.广告在帖文中间影响到阅览快感,浏览文 ...

  • [首藏作品](5567)科学家让泥芯“开口” 讲述青铜器产地故事

    科学家让泥芯"开口" 讲述青铜器产地故事 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受访者供图我们判定乔家院墓地青铜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来自南方红土区域,且与盘龙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虑到盘龙城 ...

  • [旧家忆旧]抚先父无染公遗墨所得

    抚无染公遗墨有感 学兄王寅出示所藏无染公遗作,观之,感慨万端,遂赋小诗记之 学兄王老虎, 此虎画中王. 王姓好画师, 邀我看收藏. 家父遗墨迹, 读来泛书香. 朦胧抚此图, 真幻两彷徨. 沙洲状邈邈, ...

  • [旧家往事]我的母亲

    母亲像    画于1979 这是我1979年画的一幅"母亲像",看着这幅画又记起了当年为了考美院,与画友挑灯"夜战"的情景,已经过了这多年,想起来还在眼前.这幅 ...

  • [旧家忆旧]哥哥的琐忆

    家兄目前七十多了,前些年就回忆当年奶奶教的童谣,想起了些,就随口念起,后来觉得记性不好,就写在卡片纸上,家中这里那里堆得书书本本也太多,现在也不知道放到哪里了.现在可好,发在微信群里,随手一翻就看见了 ...

  • [旧家忆旧]无染先生文集

    无染公小像 一百多年前,萧县段氏是一个大家族,不仅代有闻人,且名宦迭出,正处在鼎盛时期,号称萧县首富,素有"萧城一个段.徐淮半个天"的说法.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个小男孩诞生于这个家族 ...

  • [旧家忆旧]睹物思念 轻扣天门 ——回忆先父无染公二三事

    父亲的画作 无染公即景册页 (家父居住的房间向外打开的窗子) 如果驾鹤西归的人,真的是魂灵寄住天上,我将以自己的思念轻扣天门,我想念自己的父亲.有人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很好的学者:有人对我说他是一个 ...

  • [旧家忆旧]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黄宾虹老人作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中国画新境界的功绩已铸入史册:其传人亦在老人身后建造起一个个艺术丰碑.而其中一些人又是在历尽种种坎坷之后,复在画坛闪现 ...

  • [旧家忆旧]段无染先生和他临摹的《报恩寺图》

    作者黄枕石 段无染先生 和他临摹的<报恩寺图> 段无染先生的作品,由于历史原因,今存极少.师友所藏,多为小品.稍大一点儿的,也仅于近几年在江浙拍卖会上见到一些.这就是说,先生存世的大件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