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心理咨询道与术之十五:空无境界(上)

道与术

空无

作为一个咨询师,如何能够全然地去面对来访者,而不是去跟来访者进行对抗,争辩,显示自恋和优越感,往往就跟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空无境界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有很多人都会听过这样一句话:心理咨询师像一面镜子,当然镜子的状态不能完全形容心理咨询的状态,但它是心理咨询当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唐朝神秀大师的那句话来感受一下: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虽然我们在历史上在唐朝六祖慧能跟神秀大师的对比当中,认为他的偈子比慧能大师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低,虽然从境界层面来讲,这两幅偈子第二幅高于第一幅。但是事实上他其实所表露和道理并不完全是违背的,前面讲的是渐修的学问,后面是顿悟的学问,所以从渐修和顿悟两个道理当中,本身他实际上他们俩并不矛盾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人他要领悟到这种状态,他必须通过时时勤拂拭这种渐修的这种状态,然后他要悟到菩提的这一部分,他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从量变达到一个质变顿悟的一个人状态,顿悟之后也需要渐修。(这里涉及到根性的问题)

所以这两部分它实际上并不矛盾,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镜子来讲,我们心理咨询师如果要是作为一面镜子,心如明镜台,那我们自身的这一面镜子他是光滑的,清亮的,还是布满尘埃的,还是漆黑的,可能连自己都照不出来,比如说,我们现在走到马路上,那个车上面有玻璃,有些人喜欢去照一下自己,可能觉得自己很帅啊,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啊。但是如果你想象一下,如果那个玻璃上,现在全部是厚厚的灰尘,你想象一下,你在那上面所照出来的自己会不会清晰?不知道大家看过哈哈镜没有?有些地方有哈哈镜,如果镜子本身是扭曲的,是变形的,你会发现你所照出来的自己,也会是一个扭曲的,变形的自己。

所以如果我们本身的这个镜子不清晰,那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在咨询中所看到的问题,所感受到的他人,往往并不一定是对方,他可能是我们自身的投射。

也就是说,我们内在的情结和创伤以及经验所导致,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不是看到事情的真相和全面的认知。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本身这一面镜子是布满尘埃的,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自己这面镜子是布满尘埃的,我们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他人和世界是真的。我们就会就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形成一个体系去认知,评价和衡量他人,实际上这是对世界和他人的一种误解,或者扭曲的认知。

所以,如果我们本身内在的清晰程度,我们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是不是带着创伤和情结去看他人,它会导致我们的扭曲程度会很高会很深,如果我们自己本身有很多的痛苦或内心的黑暗而和缺点的话,那我们所投射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内在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我很小气,我就会对他人的小气特别在意,我很固执,我会对他人的固执特别敏感,我很嫉妒,我对他人的嫉妒格外上心,我很淫荡,我对他人淫荡的味道分外敏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认知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这就会导致我们本身对外在的注意的焦点会出现问题。

比如说我以前在烟草公司工作过,在我没有进烟草公司之前,我对烟草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我爸爸抽烟,我妈对抽烟的这个行为非常排斥,总是为我爸抽烟这个问题天天在家里骂他呀,说他呀,要他戒烟啊,所以那个时候我对烟草或抽烟这个行为,实际上是有一定排斥的,但是后来我进了烟草公司之后啊,无形当中对我人认知和立场和注意焦点都产生的影响,以前走在大街上可能去看看美女,看看风景,或者看看其它的,然后自从进了烟草公司之后啊,发现满大街都是卖烟的,都有那种烟草的标志,所以我们本身经验的问题,它导致我们对外在焦点会出现问题。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孩子,走在路上也看不到孩子,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小朋友,而且你看到小朋友会有那种由衷的亲切啊,温柔的那种状态。

所以呢往往我们自己内在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人啊,其实他学不到什么东西,他所能学到的都是他自己有的。比如说你看一本书吧,也许那本书上他写了很多很多的理论啊故事啊情节啊观点啊,但是你认同什么,或者你特别反感什么,你就能看到那书里有什么,甚至很多时候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前一个星期看到这本书,看到这个,然后你还做了笔记,然后你过了一个星期之后,你再来看你会发现,耶,上次我怎么没有看到?甚至你把那个书放了一年过后,随着你的成长啊,你的经历,你的感悟越来越多,你会发现你在同一本书里面看到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你心里有什么你才能看到什么,不然有些东西,就会被我们无意当中屏蔽掉。

所以呢对于我们内在的特质也是这样, 我们越不接受我们内在的哪些特质,对于很多黑暗的东西,阴暗的东西,我们特别在意的东西,我个小心翼翼地把它压在那个地方,不会让别人发现。

比如我很小气,我会把他压抑住,不会让别人发现我很小气,我可能就会显示得特别慷慨大方,待人很好,不让别人知道,但是可能我就会对别人表现出来的小气特别的敏感,比如说我今天请了朋友吃饭,他没有请我或者是后面也没有请我,我就会觉得他很小气,实际上不是他小气,是我对他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别在意,我把我的这个小气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了。后面所说的这些,比如固执啊,嫉妒啊,淫荡啊,实际上就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内在有什么我们自然而然就能看到什么,特别是在亲密关系当中,在夫妻关系当中,在陪伴孩子的关系当中,我们就特别容易发现这些东西,所以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有趣的指标,比如说你对你身边的人,对你的父母啊,或者老婆孩子老公或者你的同事,你越看不惯别人什么,实际上代表你越不能接受自己内在的那一部分,因为是这样,我们内在接受自己的程度与我们对外在的包容度有很大的相关。

所以说咨询师他既是一面镜子,实际上他也是一个容器。如果我们把咨询师想成一个容器,那你的这个容器会是怎么的容器,容量有多大呢?

你可以做一个自我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容器,那你的容量会有多大呢?

你能容下多少东西?容下多少情绪,多少能量 ?容下多少不同的个性性格和价值观性取向,比如性偏好?

容下多少优点容下多少缺点?

容下多少宗教信仰,容下多少不同的理论?

你能容下多少东西呢?

其实,容器,只要你把它想成一个有形的东西,这个容器的容量就是有限的。你把它想成天空,大海,瓶子,桶子,也好,只要你把它想成一个有形的,这个容器的容量就是有限的。所以道德经上就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实际上是边界,界限。或者是说它的标记点。

所以呢作为一个咨询师来讲,因为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来访者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当中,他来自于哪里,他拥有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地位,他有什么样的学识,有什么样的问题,甚至他自己底层都不知道的问题或底下有多少能量或阴暗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咨询师的境界和状态的容量就特别重要。所以这个容量他最大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空无境界。

空无境界,在这个状态当中,它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我们去了解,是空无境界,或接近空无境界,或者在空无境界的状态当中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们只是说空无两个字的话,很多东西它无法支撑,但是空无境界这种状态在我们中国的古代的智慧当中他会有很多很多的语言或智慧来描述这个境界,我们今天来分享这些境界里,有哪些东西或状态。

AUT  UMN

阅读延伸:

阿苏|心理咨询道与术之十:地道,人道

阿苏|心理咨询道与术之十一:道之爱

阿苏|自我分析文章集锦

阿苏文章合集

作者介绍:阿苏,红尘俗世一庸人,一枚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以心理咨询为终生事业,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行走了20年时光。

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北京晚报"心理行者"专栏作家。

北京凤凰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2007-2011年),长沙阿苏心理工作室创始人(2011-至今),在东西方智慧中默默求索,体悟心理咨询之道,融合心理咨询之术,将心理学的感悟活成自己的人生。

如须预约咨询,敬请阅读 阿苏|心理咨询:陪伴你阅读你自己

微信号:asu198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