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发(酱香之父,高级工程师)
李兴发
酱香之父,高级工程师共5个含义
- 酱香之父,高级工程师
- 鳡鱼彝族乡党委副书记
- 江油币新春乡人民政府民政办主任
- 江西黎川籍烈士
- 攀枝花市盐边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李兴发(1930-2000),贵州仁怀市茅台镇人,茅台镇著名的“勾兑大师”。1951年茅台酒厂成立,李兴发开始进入茅台酒厂当工人。1955至1986年任茅台酒厂副厂长。1965年在四川泸州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员的季克良宣读了用科学理论总结整理的李兴发科研小组科研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高度重视。李兴发科研小组首次确立了茅台酒的“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完善了茅台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使其勾兑工艺更科学,为白酒香体鉴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白酒行业提供了规范、科学的评比标准,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李兴发的传人传承大师独特勾调技艺和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创立李兴发酒厂,并缔造了幽雅酱香九暹酒!
人物简介
李兴发,贵州仁怀市茅台镇人,生于1930年,贵州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酱香、窖底、醇甜”的发现者、一代勾兑大师、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茅台酒厂原技术副厂长,人称“中国酱香之父”,于2000年8月13日逝世。李兴发师承中国白酒一代宗师郑义兴[10],同时也是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季克良的老师。[2]
郝建秀看望世界酱香之父李兴发 1965 年,在四川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上,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员季克良宣读了用科学理论总结整理的李兴发科研组的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论文,引起了大会的强烈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关注。从那以后,全国掀起了“勾兑”的热潮,各个名白酒厂根据各自产品的香味、特点,运用茅台酒厂这一新技术,明确地分出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五大香型,推动了当代酒类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也正是因为这一发现,李兴发成为继郑义兴之后,茅台酒历史上的又一位宗师。
李兴发的弟子游利林回忆说:“以前仁怀的酱香型白酒一年才生产几百吨,自从他老人家发明这三大典型香型以后,现在仁怀的酱香型酒的产量可达10几万吨。”
主要成就
时代背景
国酒文化城李兴发雕像 茅台酒传统工艺传承千年。解放前的茅台酒生产以“华茅”(成义烧坊)、“王茅”(荣和烧坊)、“赖茅”(恒兴烧坊)为主,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三家烧坊,成立了茅台酒厂,由曾先后任原三家烧坊名师郑义兴任酒师兼生产技术指导员,使茅台传统酿造工艺得以继承并由李兴发、王绍彬、季克良、许明德、汪华等人传承至今。[5]
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2年三家烧酒坊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华茅老板华问渠祖上即为贵州政商两界的要人,解放后华问渠作为统战对象曾担任贵州省商业厅副厅长。赖茅的老板赖永初后来担任贵州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去世。公私合营后,国营茅台酒厂的技术副厂长郑义兴,就曾是赖茅的掌火师(酿酒师)。郑义兴后来又培养出得意弟子勾兑大师李兴发。
1958年“大跃进”中,在“高指标”的影响下,茅台酒的生产陷入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一些传统的生产工艺被篡改,茅台酒产量猛增,质量下降,当年产623吨,次年产820吨,1960年生产912吨,三年共产2355吨,比前6年增长1.2倍,然而不合格茅台酒大大超过合格率,后来只得作为红粮窖酒处理。
李兴发生平概述 这期间,由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县内粮食大幅度减产,茅台酒原料奇缺。为保证茅台酒生产,1960年,仁怀县内党政干部和粮食部门干部职工背着大米走村窜寨兑换红粮外,并通过省主管部门从毕节、铜仁、黔东南、贵阳、遵义等专州的部分县调入红粮58.5万公斤,通过中央粮食部从四川江津调入35万公斤,保证了当年生产。此后连年从四川调入补缺。
茅台酒在此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副厂长李兴发根据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议的结论,深刻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发现了酱香、窖底香、醇香三个典型酒体,并用这三个典型酒体按适当比例勾兑调配,命名为“酱香型”白酒。这个研究成果,是茅台酒科技史上划时代的飞跃,成为现代茅台酒生产的质量标准。
李兴发担任政协贵州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61年至1965年,茅台酒总产量达到1530吨,年均产量306吨。1963年外贸机构建立后,茅台酒外销划归外贸部门经营。1966年至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产量比前期下降,这5年总产茅台酒1435吨,年均287吨。
个人经历
1956年4月29日 郑义兴、王绍彬、李兴发任茅台酒厂副厂长。
1965年12月 遵义地委下文,由李兴发、余吉保、张兴忠、杨志彬、杜安明5人组成中国共产党茅台酒厂委员会。
1959年5月 茅台酒厂副厂长李兴发出席贵州省工业、交通、建筑系统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1965年7月 茅台酒厂技术委员会成立,杨仁勉为负责人,委员有李兴发、刘同清、郑义兴、何光荣、王恒义、毛光才、杨志彬、王绍彬等。
1972年4月 茅台酒厂党委换届选举,王建强任书记,常委李兴发、刘同清、张善乐、窦衍昌、齐建祯。
1980年10月 贵州省轻工业厅发给李兴发500元奖金,奖励他探索出贵州茅台酒三种香型构成的成果。
1983年12月 以李兴发、季克良、许明德等组成的茅台酒厂质量管理小组成立。
1986年10月 在法国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飞天牌”贵州茅台酒获金牌奖。这是茅台酒第三次获国际金奖。茅台酒厂举行“茅台酒三夺国际金奖”纪念会,全厂职工参加。会上,省轻纺工业厅为30年工龄以上的老员工颁发了荣誉证书。省政府给为茅台酒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李兴发、许明德颁发了特别荣誉证书和每人奖金800元。
1991年3月6日 省轻纺厅通知,按省政府黔府任〔1991〕3号文通知,季克良任贵州茅台酒厂厂长(副厅级),李兴发任贵州茅台酒厂技术顾问(副厅级)。
是月8日 省轻纺工业厅厅长杨启云在全厂中层以上干部会上宣布党政领导班子组成人员:邹开良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副厅级),季克良任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副厅级),李兴发任厂技术顾问(副厅级)。
茅台酒厂领导班子及办公室人员合影 1996年3月26日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经委授予茅台酒厂“贵州省职业道德先进集体”称号;李兴发、许明德被授予“贵州省职业道德先进标兵”称号。
1998年5月25日 李兴发不再担任董事职务。
2000年8月13日 贵州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酱香、窖底、醇甜”的发现者、勾兑大师、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茅台酒厂原技术副厂长李兴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