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世民 赵匡胤、刘邦 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态度完全不同
历史围绕越王勾践的不仅是“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还有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很不巧,范蠡的这个预言都在文种身上实现了,这算做功臣的一种悲哀吗?
功臣都没有好下场吗?不应该是这样的,自从秦始皇创建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皇权就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对象,威胁到皇权的人,皇帝都欲除之而后快。权力的斗争,是统治阶级不可躲避的矛盾。
有关权利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被帝王杀死的臣子,也有被臣子杀死的帝王,在而今看来都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演出。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大肆屠杀功臣,但并不是所有的功臣都被屠杀,刘邦屠杀的都是威胁到中央集权的人,韩信,彭越这些人都是手握重兵,有可能有不服刘邦管制的心理,刘邦对他们自然是不放心的。
像张良,萧何这些人都是安安稳稳的度过了一生,并且在青史留下美名,他们都没有贪恋权贵,所以他们都被善待。对刘邦来说,权力就是底线。
朱元璋确实没有屠杀功臣,徐达吃烧鹅而死是个传说,只见于野史不能成为佐证,何况徐达生性谨慎且自律,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屠杀刘伯温则更是无稽之谈,朱元璋若真想杀刘伯温,何至于给
他下一年的慢性毒药,事情败露岂不更尴尬。朱元璋对于功臣都是赏罚分明。他大肆屠杀的不是功臣,而是贪官污吏。李世民的绯闻则是非常少了,作为一个明君,他善于纳谏,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样警世名言。他也常常换位思考,对于历代屠杀功臣的帝王有深刻理解,所以他能避免这些错误,正是因为他的明智,让他在历史上博得美名。
赵匡胤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被逼黄袍加身后,当上了宋太祖,开始了大宋王朝,因为他是被逼黄袍加身,他就特别害怕别人被逼黄袍加身,他就想方设法杜绝这类事情发生,对于手握重兵的将军都心存忌惮。这明显是要过河拆桥呀!
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么个办法。他只是依靠想象,就把大臣置于不仁不义之地,大臣们自然不敢怠慢。不过他的这个解决办法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实他们的做法与封建体制有一定关系,封建体制中,皇帝权力和大臣权力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于到明清时期,皇帝已然成为一个独断专行的统治者。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就不会有后来屠杀功臣或者杯酒释兵权的现象了。
另外,刘邦时期采用的是分封制,天下有功劳的大臣和皇亲国戚都得封王,他不想像周天子一样被诸侯国的势力吞噬掉,就只能屠杀诸侯王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封建体制越发展到后期中央的权力越大,国内势力造反的可能性就越小,就没有必要屠杀功臣了。
每个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都不同,归根结底还是权力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