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苏联]阿赫马托娃

阿赫马托娃,А.А.,苏联俄罗斯女诗人。生于敖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的家庭。

曾在彼得堡女子大学学习法律,但她酷爱文学,尤其是诗歌。1910年与贵族诗人古米廖夫结婚,游历许多国家。曾加入阿克梅派。1912年出版诗集《黄昏》。1914年发表诗集《念珠》,曾引起轰动。20年代初期出版诗集:《车前草》(1921)和《Anno DominiMCMXXI》(拉丁文意为耶稣纪元,1922)。她的诗多以短小精致的形式,袒露复杂的内心矛盾。2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普希金的创作技巧。卫国战争时期创作过宣传勇敢精神的爱国主义诗篇,如《起誓》(1941)、《勇敢》(1942)、《胜利》(1942~1945)等。战后继续写作抒情诗,主要发表在《星》、《列宁格勒》杂志上。1946年受到批判。50年代后期恢复名誉。晚期的诗歌有《没有主角的长诗》(1940~1962)和《光阴的飞逝》(1909~1965)等。

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

我决不同他们在一起。

他们粗俗的谄媚我根本不听,

我的诗歌也决不给他们。

可我永远可怜流亡者,

他们如同囚徒,如同病人。

漂泊者啊,你们的道路黑暗漫长。

异乡的谷物发散着苦艾的气味。

而在这里,在烽火的浓烟中,

我们扼杀余下的青春,

对任何一次打击

我们都不曾回避。

我们懂得,在未来的评判中

每一时刻都将被证明是无罪的……

但是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

更骄矜、纯朴和无所忧戚。

1922年

(黎华 译)

【赏析】

阿赫马托娃这首《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选自她的第五部诗集——1922年的《耶稣纪元》。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诗人在文艺界的许多朋友纷纷离开俄罗斯,远居海外。阿赫马托娃虽然同样也不能深刻理解这场历史变革,但她选择留下来,并坚持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决心与祖国人民共命运的坚贞信念。在《耶稣纪元》这本诗集中,诗人并没有像勃洛克那样主动选择新时代,在她的诗歌中,也听不到马雅可夫斯基那种放开喉咙歌唱时代的声音,但她的诗歌中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使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的心灵的颤动,以及诗人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诗人把自己的根牢牢扎于俄罗斯的大地上。

这首诗歌不再是早期创作的那些“室内抒情诗”,诗人已冲出了个人情感的小圈子,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全诗篇幅不长,但贯穿于全诗的对祖国的深沉之爱,使本诗呈现出一种厚重、崇高的诗学风格。与这种厚重的诗学风格相适应,阿赫马托娃在表达这种情感时采用了充满张力的表达方式。诗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国土的热爱,而是通过选择特定的情感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类比、对比,来衬托、渲染抒情主体的内心情感。第一诗节中,诗人以居高临下的视角,表达了对“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毫不掩饰的鄙视:“我决不同他们在一起”,“他们粗俗的谄媚我根本不听”。第二节诗歌中,随着诗人观照对象的转换,诗歌的情感基调明显发生了变化:“可我永远可怜流亡者”,“他们如同囚徒,如同病人”。诗人在此并没有把自己对国土的依恋和深情直接宣泄给读者,而是通过对特定意象的选择(即“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流亡者”)来寄寓自己深沉的情感:“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流亡者”,这两个意象背后都围绕着“国土”这一中心,主体在对这两个意象进行直接情绪的投放后,委婉而又水到渠成地把自己对“国土”的情感暗蕴于这一特定的表达方式中。前者对“国土”的“丢弃”让诗人唾弃,后者不得不远离“国土”异乡漂泊让诗人怜悯:“漂泊者啊,你们的道路黑暗漫长。”诗人把自己对故土的深沉眷恋之情,深蕴在这两份相异而又殊途同归的情感表述中,这种相对内敛的表达方式不但不会削弱主体情感的真挚热诚,它的委婉反而有独特的留白效果,使诗人的情感有了无限扩张、延伸的空间。

在诗歌的第三、第四节,诗人越来越坚定地称抒情主体为“我们”,而不是“我”。诗人运用了具有雕刻般力度的语言,塑造了那一特定时代情境中的主人公意象:“而在这里,在烽火的浓烟中,/我们扼杀余下的青春,/对任何一次打击/我们都不曾回避。”这与第一和第二诗节中的“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流亡者”这两个意象形成意味深长的对比。在这一对比下,“我们”这一主体形象如白玉浮雕般突出,令人肃然。诗人的情感表达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达到高潮——“但是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骄矜、纯朴和无所忧戚”: 即使在那个一切都颇为不安定的历史转折性时刻,诗人仍以祖国为傲,以人民为傲,诗人的赤子之心在此袒露无遗。

整首诗节奏平稳、齐整,用词沉着、平易,独特意象的选择,描述语言的精准都体现了诗人简洁完美的诗艺。如第三诗节,用“异乡的谷物发散着苦艾的气味”来形容“流亡者”的可怜,形象而隽永。在构建抒情主体“我们”坚贞、决绝的形象气质时,诗人用了“扼杀余下的青春”的奇特意象组合,“扼杀”一词的残忍感,“青春”一词的美好感,两个不同情感倾向的词的搭配有着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抒情主体“我们”的决绝无畏的面貌赫然在目。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具有强大的时代气息,也有着对精神情感世界的剖析和抒发,展示了诗人崇高的心灵。

(明漫丹)

(0)

相关推荐

  • 一场14年的漫长谈话——《布罗茨基谈话录》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徐乐 这是一本对话大师对话的书--对话者布罗茨基,1972年被苏联驱逐,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不仅是上世纪初俄国白银时代诗歌传统的优秀继承人,而且还是20世纪世界诗坛最重要 ...

  • 菊花意象的几种寓意

    菊花是一种秋天开放的花,人们非常喜欢它,不只是因为它形状多种多样,色泽非常艳丽,而且是由于它在百花凋零的寒霜之中开放,不媚俗,不同世俗同流合污.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很推崇,他们种菊花 ...

  • “读唱红色经典,传承中国精神”主题活动(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今年是,铜仁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读唱红色经典,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活动一  经典诵读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 ...

  • 张龙 | 遥远

     本期评论员:<遥远> 评论员冶丹楓 张龙是一位高产的诗歌写作者.他的[暖冬].[昨天的你].[心声]等诗歌,或以新奇的意象夺人眼球,或以揭示世界的某种本质震动心灵.诚然,以意象新奇取胜的 ...

  • 外国诗歌赏析:《安魂曲》[苏联]阿赫马托娃

    阿赫玛托娃(笔名,原名为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1889年6月11日-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在 ...

  • 外国爱情诗赏析《这件事很简单……》阿赫马托娃

    俄罗斯:阿赫马托娃 这件事很简单,很清楚, 每个人都很了然, 你根本不爱我, 从来没有把我放在心间. 你和我已成路人, 我又何必总想把你看望, 我何必在夜深人静时, 为你祈祷上苍? 为什么我要抛弃友人 ...

  • 外国爱情诗赏析《梦》〔俄〕 阿赫马托娃

    [俄-苏] 阿赫马托娃 我知道,我已不能成眠, 我走进了你的梦境,模糊的蓝色路灯, 为我照出了一条途径. 你梦见了皇后的花园, 奇异的雪白的殿堂, 还有黑色花纹的围墙, 紧靠着回声隆隆的石廓. 你走着 ...

  • 外国爱情诗赏析《我不乞求你的爱……》阿赫马托娃

    [俄] 阿赫马托娃 我不乞求你的爱. 爱已经安全隐蔽. 请相信,我不会给你的未婚妻 写信发泄妒嫉. 不过,请她保留我的像片, 让她读读我的诗句,-- 未婚的丈夫们都愿意讨好, 所以我才提出这个明智的建 ...

  • 外国爱情诗赏析《别把我的信揉搓……》〔俄〕 阿赫马托娃

    [俄] 阿赫马托娃 别把我的信,亲爱的,揉搓.还是把它,朋友,读完. 再充当不相识的女人,我已腻味, 也不愿在你的路上佯装与你无关. 别这么看我,别气忿地皱起眉头. 我是你心上的人,我属于你. 我不是 ...

  • 外国爱情诗赏析《吟唱最后一次会晤》〔俄〕 阿赫马托娃

    [俄] 阿赫马托娃 我的脚步仍然轻盈, 可心儿在绝望中变得冰凉, 我竟把左手的手套戴 在右边的手上. 台阶好象是走不完了, 我明明知道--它只有三级! "和我同归于尽吧!"枫叶间 ...

  • 外国爱情诗赏析《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俄〕 阿赫马托娃

    [俄] 阿赫马托娃 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 "你的脸色今天为何憔悴?" --因为我用苦涩的悲哀 把他灌得酩酊大醉. 我怎能忘掉? 他踉跄地走了, 痛苦的嘴角已经斜歪-- 我奔下楼 ...

  • 外国诗歌赏析:《秋景》[罗马尼亚]托马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托马(1875-1954)罗马尼亚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秋景 你是谁-.早年曾参加工人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长期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早期诗作如<公社万岁!> ...

  • 两位女诗人的两种爱情书写:茨维塔耶娃与阿赫马托娃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文学史中最早出现的女性大诗人.在茨维塔耶娃之前,俄国文学主要是一种"男性文学",黄金时代的一流作家和诗人中间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直到白银时代,一大批女性作家和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