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年 || 张月明
作者:张月明
只要活在世上就要过年。记得小时候过年,父母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哪一天大扫除,哪一天祭祖,哪一天送灶王爷上天,哪一天又把他接回来。到了时间,每家每户都很神圣地走程序,仪式很虔诚。清时,淮安府设在楚州,清河县草民要去府衙办事,要先翻过一个“礼字坝”,任何简单的事情,一旦纳入礼仪程序,不仅形式复杂了,连性质也复杂了。人为地制造复杂程序,就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让人产生膜拜意识。
如今,在城里过年,已经完全没了这些繁文缛节。也没有人要恢复这些繁文缛节。比如哪一天是小年,北方的说是腊月廿三,南方的认腊月廿四,前后差一天,这小年就没法全国一盘棋同时过了。我们淮安人大年三十阖家团圆饭是放在中午吃的,而南方人是放在晚上,边吃边守岁。我家的那一半是南京人,我的父母没有了,她的辈分开始上调,我家也开始按照南京的习俗过年,改在除夕晚上吃团圆饭。对此,我常常不安;总感觉沾了省城人的光。甚至产生扬州人对外称自己是江南的尴尬心态。当然,这样也好,孩子中午可以心安理得去对方父母家吃饭,我们则是一碗菜汤,两个包子。晚上对方父母家冷清清,我们家连同春节晚会一直可以热闹到午夜钟声敲响。不少有婚外情朋友羡慕我家过大年三十的模式。说他们最心疼的就是大年三十中午,把一汪泪水孤零零丢在出租房里。
中国人过节,吃是第一。这很为难人,大鱼大肉,那是贫困时期的过年。现在平日里都吃腻荤腥了。为了吃得舒服,我们曾一度把年夜饭搬到酒楼。可酒楼无一例外让人失望。质次价高的老板用自己的作为最终逼走了我们这些求全责备的食客。家里的年饭,切上几样冷盘,炒上几样热菜;炖上几样砂锅,温上一壶“今世缘”。既丰盛又实惠。年夜饭,无须讲究什么厨艺,有时候,烹饪的火候比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还难掌控。你又不放心让你媳妇跟隔壁厨师老王去磋商。
过年了,总要买点什么?中国人喜欢扎堆购物,超市里仿佛不要钱似的,人还是以前那些人,东西也还是过去那些东西,一到过年人就像疯了似的,一下子全买回来了。放在茶几上,阳台上,过几天天气热起来,有些开始变质了,最后只有丢进垃圾桶。不买吧,看着邻居家丢弃在门口花花绿绿包装箱,总觉得自己有点寒惨。一年一回的过年,过一年少一年,何必亏待自己?于是乎,平日里舍不得买的东西,过年买回来了;大多数不需要的东西,过年也有了买的理由。过年,美死的是那些商家,大多数人往外掏票子,就是他们在数票子。
过年了,吃饱喝足,总要玩的。有人要旅游,现在是疫情非常时期,不宜出远门,用淮安话,就近转转吧,到洪泽湖边、周恩来故居,韩信故里去转。也能去一天来回的盱眙铁山寺,新沂窑湾。前几年赵本山小品里调侃平民百姓过年的情景,呆家里,闷!看春晚,俗!走亲朋,远!赖床上,烦!上网络,腻!说是闲着一天是享受,闲着一周是休假,闲着一个月是生孩子,闲着半年,就是下岗了。回想自己长不长、短不短,走不远、留不住,不经意间,闲了一年又年,算什么呢?
过年最大意义是团聚,但团聚以什么为单位,则是新问题。小家庭脱胎于以前的大家庭,小家庭不好玩了,大家庭可又玩没有了。农民工千里奔袭,就是为了回一趟家。谁不想回家,可回得去吗?父母没有了,以前的家成了荒郊。媒体忽悠“恐归族”,殊不知“无归”滋味,让人沮奔!
下一代忙忘了我们,上一代又不等我们,我们这一代人过年的日子是真正地踏空了。谁说岁月不要虚度?其实很多岁月都是虚度的,不虚度又能干什么?
作者简介
▼▼▼
淮安的冷
淮剧在淮
生命路上,我们都是匆忙赶路人
马头镇官巷的浅夏时光
一生坎坷,成就出一部旷世之作
楚秀园的历史有多长
小喜欢
鲫鱼炖豆腐
逐渐远去了的报刊
真想上前拥抱她一下
原来你也会说话
洪泽那个湖
舌尖上的“沙县小吃”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